聚焦陶行知思想,让小学语文和德育有效融合

2023-12-17 01:12陆宇蓝
求知导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德育小学语文

陆宇蓝

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属性、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也是德育的主阵地。文章指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借助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将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教育思想融入德育中,使学生在广阔的舞台上接受德育,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践行道德行为,在爱与被爱中积极成长,从而彰显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陶行知教育思想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遵循和最终目标,所有的学科教师都应在学科教学中有力渗透德育。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不太关注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只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导致德育流于形式,既难以将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也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实,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学科资源开展德育,尤其要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德育的指南针,推动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有力渗透[1],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德育概述

小学语文德育是小学阶段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涵比较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会学生待人接物的礼仪,使学生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要求自己,对人要有礼貌,爱护公物,有一颗感恩、友爱的心;二是培养学生的品行,使学生做到关心同学,尊重教师,尊敬长辈,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做,有勇气去尝试;三是端正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汲取并发扬社会正能量,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敢于说真话、做实事;四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使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建设社会,从小具备强烈的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的理想,能充分践行党和国家对少先队员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能用于德育的内容非常多,这些内容对于学科教学、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听课,在课后练习,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品格,能认识到学习对于自身发展、报效祖国的重要作用。只有有了这方面的认识,学生才会积极学习、主动探究,高效完成学科学习目标。

二是有助于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是开展系统教育的重要平台,德育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可以充实德育内容、完善德育过程,使学生的品德发展得更加完善,由内而外彰显德育的多重价值。

三是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必先成人,这样才能发挥“才”的作用,才能创造更多对国家、社会、个人有益的成果。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可促进学生崇高的品行修养、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加积极地推动自身进步,实现全面发展。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奋斗。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极丰富,在小学语文德育方面,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现在三个理念上。

一是社会即学校。教师教书的范围与阵地不能局限在教室里、教材中,而应延伸到社会上,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以此来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陶行知倡导开放式的教育,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从社会中汲取促进学生成长的元素,实现学校教育的延伸与拓展。

二是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师教学就像先生教种田,要在田间地头开展教学,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梳理所学的知识,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以此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學,满足学生的自我提升需求。根据教学做合一理论,做是教与学的基础,这里的“做”指的是实践,即实践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

三是爱满天下理论。陶行知认为教师要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能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奉献到教育事业中,对学生要有足够的爱。教师只有在德育过程中倾注无尽的爱,才能实现德育的目标。在爱的教育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才会以一颗仁爱之心去爱家人、教师、同伴、动物、植物。学生只有具有了仁爱之心,才会助人,做到感恩。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德育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借助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实现德育目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德育中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保证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德育不是要求学生能大谈道德理论,而是使学生能用道德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将道德理论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纸上谈兵。在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更多的道德知识,感悟道德力量,获得更全面的成长。

二是保证德育的精准高效。不是所有的德育内容都适合小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德育的时候要有选择,使教育内容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此,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做合一理论,将德育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上。而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来梳理和总结。

三是保证德育深入有力。德育不能仅停留于表面,也不能仅满足教学考核的要求,要深入学生内心。教师应基于爱满天下理论,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力量,明白德育的具体形式,并且在教师爱的包围下,产生自我奋进、自我要求、自我提升的动力,从而将良好品德修养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实现德育入心、入行。

四、借助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小学语文德育的策略

(一)基于社会即学校理论,拓宽德育空间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不能局限在教室里、教材上,要能挖掘有益的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学习、体会、成长[2]。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将社会资源“请进来”,即结合教学内容,挖掘一些有益的社会教育资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呈现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资源,加深学生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将学生带到社会大舞台上,即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自然资源等,让学生领悟良好品德修养的内涵,使学生学到更多的道德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将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实现学校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同时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整合,使学生乐于接受。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家乡风情、自然风光,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良好品行是该单元的德育目标。但是教材的知识点毕竟有限,仅通过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很难实现该单元的德育目标。对此,笔者基于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理论,给学生布置了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风景、人物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对此,笔者要求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去寻找家乡的美景,想想那一桥、一屋、一河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去街头、村口,探访一些优秀人物的事迹;在公园里、田野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社区中与保洁工人一起行动,努力创造一个美丽的社区环境……通过利用社会资源,学生感受到了家乡的独特之美,体会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领悟到了热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二)基于教学做合一理论,渗透德育内容

德育不是纸上谈兵,是实践行动,在于使学生利用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教学做合一理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同时结合学生在实践中的所思所获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实现精准、有力的德育[3]。为此,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践行道德理论。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教师还需要结合活动目标及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德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获,掌握应用道德理论指导现实行为的技巧与方法。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笔者没有停留在“喊口号”、讲道理这一德育层面,而是设计了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去了解百年党史,走进红色教育纪念场馆,感受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家中的长辈交谈,通过他们的叙述,了解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让学生正式开展活动之前,笔者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帮助学生明确组内分工,讨论活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等,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活动结束后,笔者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分享活动成果,学生在分享交流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越来越好,明白正是无数像周总理那样的革命先辈奉献着、奋斗着,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学生在交流中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帮助教师找准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向。

(三)基于爱满天下理论,推动德育渗透

德育的目标是促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生积极自我进步、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要用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拥有不断成长的力量,以提升德育效果。爱满天下理论是陶行知先生丰硕的教育成果,也是他博爱的品质体现。在德育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基于爱滿天下理论来开展教学活动,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要对小学生付出全身心的爱,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美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可以自信地成长,更加积极地学习与践行道德理论[4]。爱的力量能激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更主动地学习与成长,实现德育入心、入行。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挑山工》这一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利用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来开展德育,引导学生感悟挑山工的艰辛,并且联想到父母默默的奉献,联想到消防战士用生命捍卫着整座城市的安全,联想到环卫工人为了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在不辞劳苦地工作,联想到医护人员为了人们的生命健康表现出的责任与担当。而这些都需要学生用爱去品味、去感悟,进而实现情感的净化,实现品德修养的升华。小学生年龄较小,有时候难以自主理解和践行道德理论,因此,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阶段性的观察:爸爸妈妈为了这个家,每天都会做些什么?同时,笔者也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其他人的付出。除此之外,笔者常以爱为引子,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章,融入作品中,与人物对话,加深他们对道德理论的理解。

结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做真人则是教育的结果追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德育,将立德树人作为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要借助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以社会即学校理论来拓宽德育空间,以教学做合一理论来践行德育,以爱满天下思想来升华德育,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促进小学生品德修养的养成,助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刘中良.立德树人:呼唤班主任优选育人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1(3):52-53.

陆贵华.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5):88.

张晓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7(15):27-28.

魏秀立.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2.

猜你喜欢
陶行知教育思想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