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初探

2023-12-17 03:26贾遇珍郭鹏张光宇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核心技能核心素养

文 / 贾遇珍,郭鹏,张光宇

体育学科中渗透核心素养是必然趋势,也是体育教学的核心要素。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项重大而漫长的举措,需在校内外,课堂与课余共同助力。2022年版《课程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高中版[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的落地将“核心素养”又提升上一个新高度和热点,在精准把握课标的实质及主要变化同时,体育教师更要有效指导课堂,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一线课堂,让新课标落地生根,为“双减”助力前行。文章通过对新课标中“核心素养”下的“育人”教学进行初探,期望为今后的研究奠定浅显的理论基础,并贯彻与落实“核心素养”,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为首,通过教与学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升健康行为,培养体育品德。

1 新课标导向下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结构探索

1.1 体育教师面临的核心素养认知问题与挑战

1.1.1 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被重视

有些学校将学科划分为三六九等,体育课重视程度不高;体育课器材等硬件条件不完善。近些年很多省份已经开始实施政策,将中、高考体育考试比分拉大,这也意味着体育成绩不合格,将来上大学将会被淘汰。所以,学校体育被重视程度应有所改变。得到学校领导、家长、学生的重视才能一点一滴的形成规划,将体育事业真正推向高潮,从学校体育开始,从青少年开始,为发展体育强国奠定坚持的基础。

1.1.2 学生懒惰、心理素质差,没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双减”落地后学生身体素质反倒下降,大多数是“积懒成多”,看手机、打游戏、看电子书、小说、看电视、玩平板电脑的学生人数日益剧增,缺乏体育锻炼,上体育课经常以“生病、受伤”等理由搪塞请假,不受管教,以及家长投诉等情况导致大部分中小学生体质下降,近视严重,肥胖症增多。以上各种现象形成体育老师的心病,不敢大胆尝试教学,这无疑是对体育教育的一种裹足不前的表现,也是对体育老师上课棘手问题的挑战。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必须培养现代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勇于承担责任,突破学生矫情、脆弱的心理防线。

1.1.3 备课不充分,经验值不足,科研能力差,培训少

体育课堂是展示体育老师基本功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很多学校中体育教育师资紧缺,新手上任课堂把控力不强,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缺少创新性,对教材和课标的学习把握不到位;不会备课、不会设计教案、不会听课;上课组织能力、专业素养能力、讲解术语能力、示范能力等经验值未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度有待提高。近几年体育技能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培训非常少,精彩的精品课、汇报课、赛课等较少,这也是造成老师成长慢的因素之一。体育需要不断的吸收新知和成长,这就要将硬件和软件条件都具备。

1.2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1]。“价值观念”反映了体育教师的基本认知,包含了“制度观、职业观、学生观”三个范畴。整体反映了体育教师对国家政策、课程改革、教学创新、体育法规等方面的认知与对自身工作的看法,对提高职业认同感起关键性作用,应关注和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具体包涵:“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品德”。“关键能力”涵盖了“体育运动能力、课程的领悟能力、教学中的实施能力、课外体育执行能力、体育教研能力、学习与反思能力”[2]肖紫仪,熊文,王辉.辨误与里正:体育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引入与应用审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06).等六个范畴,可大致划分为基础能力、课堂实施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三个层次。

2 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1 “以人为本”的教学特征

2.1.1 满足学生差异性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学生的身高、体质、体重、性格等外在表现与心理活动,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更好的、有计划、有目标、科学的进行教学,并在学练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与纠错。所以,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以人文本,满足学生个体需求,以达到教学目标和学生锻炼的目标。

2.1.2 满足学生兴趣爱好需求

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标改革下,“核心素养”的渗透是每门学科要进行彰显的,减轻学生作业量负担之时,课后服务(课外体育培训班、社团、游戏、小竞赛等)[3]余阳.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索[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工作开展的热火朝天,这对促进和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有益处,不仅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能培养兴趣、挖掘个性。学校社团活动包括:飞盘、篮球、羽毛球、足球、武术、健美操、舞蹈、瑜伽、乒乓球、垒球、轮滑、舞龙舞狮、毽球、跳竹竿、斗鸡、花样跳绳、打沙包等新型体育项目。学生自选课程,满足学生爱好需求,教学相长,打造“特色课程”,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支持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开展,鼓励学校体育老师参与校外青少年培训团队,将校本课程与校外体育相结合,更好的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运动能力。

2.1.3 满足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形成体育品德的需求

“核心素养”下就是致力打造以学生主体的课堂,要求高中生在学校要学会并完全掌握至少一项到两项运动技能,比如高中球类、跑等方面的能力,初中中考体育则要求九项运动技能中选考五项(以甘肃平凉为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核心素养,要将各学科相互融合教学,从不同的视角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团结、友爱、善良、诚信、爱国、坚强、责任、担当的中国人该具有的品德和气魄[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保障学生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推动开足开齐体育课,满足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场所,保证安全机制下,让师生都没有后顾之忧去教与学。

2.2 赋能体育课堂当中的教、学、练、会、竞

改进创新体育教学,赋能学校体育课堂中的“教、学、练、会、竞”是重点工作。体育老师上课首先要教会学生基本知识(健康安全知识、基础和专项技能等),示范正确动作,将理论转嫁为实践操作;学生则要认真学习,模仿动作并学会要领;学会之后则要熟能生巧,采取各种手段,组织学生反复勤加练习;技能成熟,规则清晰之后,要会运用,比如在篮球场上运球过人、联防、进攻等;会用之后再提升就得进行比赛磨砺,通过竞赛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体现高尚体育品德,收获经验与成功。

3 育人为本,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

3.1 在教学中把握课程性质

不管是旧课标还是新课标,课程性质的共识都具有基础性操作、实践性效能和综合性评比。基础性强调实践性,是为了变革育人方式,以前的教学还是比较注重书本教学,过于注重笔本考试,导致学生的知识较为扎实,但实践能力不足,迁移运用学科融合性不够。因此,加强实践性成为改进育人方式的重要一环。综合性就是要优化课程内容、将实践活动和实际生活相得益彰,融合学科进行教学。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表现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及基础操作方式,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实践,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要有解决问题的综合视野整体观,打破不同领域的界限,从不同的学科进行思考,大力提倡实践探究活动,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发,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

3.2 在教学中聚焦课程理念

新课标内容的选择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课程理念包括了核心概念和实践探究两部分。聚焦核心概念的学习,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最少的知识,达到最大的效果。在教学课堂中落实学生做实践探究活动,减少用视频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的亲身经历,尽可能的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过程,收获结果;对教学活动进行改进,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智创新实践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要体现素养导向,不能只关注技能,要更关注学以致用,让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

3.3 在教学中明确课程目标

新旧课标提出的总体课程目标各有不同,一个是核心素养,一个学科素养。而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又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其中包括科学观念(应用)是基础、科学思维(模型构建、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是核心、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途径、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是方向即价值观。新课标指出,科学观念作为一种素养不仅仅是知识那么简单,还必须包括它的应用,只有把科学观念运用于实践,真正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素养的特点。课程标准作为标杆引领教学,它的修订推动了教学的改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新教学,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4 在教学中创新与改观体育教学手段

3.4.1 层次化与整体化教学相联系

有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一知半解,理论知识能听懂但不会运用到实践当中,有的学生基本功和技能很好但不会用专业的语言表达,所以说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中小学而言,教学一定要分层构建,考虑到个体差异,从学生基础需求为出发点,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服务于不同的学生效果更佳。一般基本动作要领和技能的学习则要进行完整与分解教学示范,也就是说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去规划把控教学,让学生从认知构建知识到学会掌握技能。因此,可以将分层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起来,实现系统化规格参数综合发展。

3.4.2 主题化与问题化教学相融合

在学生学习实践技能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主题化和专项训练,提问和发现问题的教学手段就要同时作用于教师和学生。构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将问题归于实践,培养学生发现根源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错的认知和错误动作能够善于改进并提高自己,而不是形成“动水磨”的状态,等老师一直提问、发现并重复指导。主要还是在于学生动起来、思考起来、活跃起来。

3.4.3 情景化与竞赛化教学相辅相成

体育教学不仅要看得见摸得着,还要真实存在于生活当中,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是各学科完全应用并提倡的,义务教育阶段也受之。情景即真实存在,比如说50m跑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再到实践体验,为了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有比拼精神,整个过程可以模拟奥运会场景,学生作为运动员意气风发为国争光站在跑道上比赛,通过PK竞争,获得冠军亚军季军,颁发奖牌,升国旗唱国歌等,这种体育情景教学模式中结合了学、练、赛,学生不仅会掌握跑的技能,更会激发学习兴趣,也会培养竞争性和荣誉感,提升学生自我肯定的价值观和体育品德,自然而然“核心素养”为之就形成了。因此,体育教学中模拟真实情景和现场比赛方式,最终的育人效果是最好的。

4 建议

4.1 研读课标,精准教学,在核心素养下优化体育健康行为

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目标的确定,内容的整合,切入点的选择,面对整本书的内容,体育教学容易目标太多,重难点不突出,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认真的解读课标,从实际日常生活出发,切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炼出知识的精华和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力,提升体育健康行为及终身体育锻炼的综合素养。

4.2 兼顾成绩,重视素养,形成体育教学评价的量化细则

在国家政策下,2023年要将体育加入高考综合素质评定中,这无疑是对学校学生发展的最好加油站,在体育核心素养的配置下,学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兼顾学生上体育课的心理、个性等方面,还需兼顾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体育成绩的达标。学校老师要定制合理和科学的体育测试或评价量化细则,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素养才能在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体验出来,并得到真正的提升。

4.3 创新教学,关注生成,定期开展丰富的汇报展示

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率的完成某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利用一定的知识技巧,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实践锻炼的意境和思想,让学生和身体及智慧进行对话,比如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社团活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游戏等,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获得感知,得到收获,在学会技能的同时获得健康,教师要时刻尊重学生兴趣的权利,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促进精细化体育课的主体形成。定期展示学生运动技能,有创意的进行奖励,以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

4.4 家校共育,全民健身,营造“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学习理念,提高运动能力,发展体育品德

双减下不仅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考验和挑战,也是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更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健康行为、家庭教育观念的检测和警示。实践证明,自律和重视体育的家庭,孩子的学习及身体素质都处于平稳上升趋势。所以说,健康教育行为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不仅在学校,也体现在家庭的氛围引导。家校共育,将其他学科与体育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亲身体验锻炼带给身体的健康,带给生命的力量,让体育运动全面覆盖,形成一种全民性的生活教育。有效的家校合作,才能将优秀的体育文化发扬光大,才能真正将核心素养教学的价值在学生体验中不断滋生和延续。

5 结束语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追求是对待体育与健康的积极态度,是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运用于生活之中的能力,是在体育与健康实践过程中的良好体验、个性与品德的形成。学校体育教育必须秉持“自下而上”的“核心素养”维度进行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作用于“人”,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起点,通过扎根理论与实践,结合体育教师发展的核心素养结构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互联系及结合,形成一个完善的体教核心素养体系,为体育教学与体育视野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中小学学校体育长期发展为动力,为“强国体育”培养后备人才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核心技能核心素养
高级技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