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雷
上海未来的“三农”工作,要重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上海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上海作为沿海发达城市,应该在国内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十大提出要促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三是要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解决城乡共同富裕的问题。这些既是市委关心的问题,也是基层老百姓希望解决的问题,又是我们上海必须要面对、要回答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二十大给我们“三农”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目标。建设农业强国,上海要先行先试,当好排头兵。
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其中最突出是“三农”领域。中国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建成农业强国,就是要解决好粮食问题,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站稳脚跟、赢得主动,既要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又要建设农业强国。
上海是全国粮食主销区之一,2022年数据显示,上海耕地面积为20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51.7万亩,粮食总产量96万吨。国家对上海的要求:一是粮食生产的能力不能下降,二是基本农田面积不得减少。同时基于上海人民对绿叶菜的特殊需求,上海必须要保证绿叶菜以地产为主,实现基本自给,这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保证完成这两项任务的前提下,上海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从生产端、消费端和发展新空间三方面提些建议。
第一,上海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从生产端来说,要运用现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上海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生产手段、扎实的基础建设,实现农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用最少的劳动力生产更多的农产品。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就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近年来上海一直在推进蔬菜生产“机器换人”,解放了一部分劳动力,下一步就需要使用农业机器人来替代更多劳动力,比如金山点甜农业科技公司已研发出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过程由农业机器人操作,目前蔬菜种植的前端操作也解决了,采收环节尚未全部解决。但值得关注的是,机器人采用新能源动力系统,新能源设备就需要充电桩配套,可以考虑为未来使用农业机器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配套,在设计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把它考虑进去,提前布局,或将农机设备的充电端口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端口相匹配。
要考虑机农结合,提高农机效能。关于机农结合,我国的麦收就实现了全国跨区作业,根据麦子成熟的纬度在全国范围由南到北一路收割,这是中国农业使用农机效率最高的成功案例。一台拖拉机一般要配置800亩服务范围才能满足农机效率的发挥,让每个农场都配置这些农机显然不能实现农机利用率最大化。以松江家庭农场为例,每个农场员工都拥有机收技能,农忙时每家轮流租用农机使用,这样一来,机农户平时不必聘用农机手,降低了用工成本的同时,农机设备也实现了效能最大化。
推广农机的目的是提高劳动效率,解决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着眼于解决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目前世界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通常采取做大农业规模的方法。从经济效益出发,农业规模的确越大越好,但发展农业既要讲生产效率,也需要兼顾公平,不能随意扩大规模,不是规模越大越好。现阶段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有自己的上、下限,下限是农场收入要不低于打工收入,上限则是兼顾土地经营规模的公平原则。
在养殖业方面,农业现代化的推广也能提高养殖业的劳动生产力。比如松林公司在金山廊下成立了一家“万春农场”,这是一个拥有8万头生猪的规模化养猪场,也是上海第一家拿到无抗化养猪证书的养殖场。通过自动化设备开展智能化养殖,一个人就可以养5000头猪,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实现了绿色循环养殖,将养殖废弃物干湿分离,用于有机肥还田和沼液发电及转化为天然气,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出绿色环保的有机蔬菜,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养殖方式。该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一年光养猪的产值就达2亿多元。
总之,从生产端角度来说,上海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绿色的生产方式和手段,生产绿色的农产品。
第二,上海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从消费端来说,要大力发展高端农业、精致农业、品牌农业,也叫高端化、精致化、品牌化。
什么是高端化?上海的市场是高端市场,其消费需求就要求上海生产的地产农产品品质要明显优于其他地方的农产品。比如哈马匠通过品质分层,可以将一个桃子卖出88元的价格,南汇8424西瓜最佳品质的西瓜售价可达120元一颗。
什么是精致化?所谓精致化就是精耕细作,这是上海农业多年来的精神内核,如今精耕细作不仅体现在农作物耕种上,还体现在与“三农”相关的各类服务上。例如民宿的优劣越来越多地通过精细化服务来体现,除了硬件条件还需要有周到细致的服务,提供一站式活动安排等,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受,这些就是精致的服务。
什么是品牌化?顾名思义,就是农业品牌,这是上海农业努力的方向。以大米为例,我们现在虽然实现了从卖稻谷到卖大米的转变,但是卖的还是普通大米,如何做到极致?在大米保质的基础上追求保鲜,一年12个月都可以出售最新鲜的大米,让老百姓能“天天吃新米”,使普通农产品走上品牌化的道路,也符合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三,上海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努力发展农业新空间。
一是要加快建设横沙岛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引进先进工业农业技术,招揽各方面人才要素和资金要素,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即到203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00亿元。
二是要依托沿江沿海优势,发展远洋水产养殖。现在远洋捕捞已经到了天花板,要拓宽新的发展空间,以上海的技术和能力,探索远洋水产养殖领域。
综上所述,上海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农业发展质效上做文章,长板做长、特色做特、精品做精,充分体现上海的担当和责任,为全国农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种源农业方面,上海是有自身优势的,如前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节水抗旱稻,成功帮助浙江基本农田“上山”;又如上海农科院的食用菌和鲜食玉米,食用菌南方实验室就在上海农科院,具备很强的科研实力,又糯又甜的鲜食玉米品种则是上海人最喜爱的玉米口感;再如上海祥欣种猪场是首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首批国家动物疫病净化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4亿人口一年要吃掉7000多万头猪,其中十分之一头猪,基因来自上海“祥欣”。农机研发是上海另一个可以为全国农业做贡献的领域。如华南农大的罗院士在上海成功研发了水稻直播机,大大提高了水稻种植的生产效率,前年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上海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现已基本完成了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但仍在体制机制方面、发展空间方面,以及发展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三个问题,提五点建议。
第一,要统一思想,凝聚发展共识。要充分认识到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村原住民息息相关,要看到集体经济的发展与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都是直接相关的。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让老百姓增加收入,该地区才能发展。
第二,要推动集体经济高水平的改革,释放改革活力。主要解决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让集体经济能够真正活起来。一是集体经济的特别法人地位尚未得到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只在农业主管部门登记,但未与市场监督部门对接,缺乏能够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政府要用改革的思路寻求解决路径,使其可以到工商去登记、可以进行税务登记、可以获取增值税发票,让其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二是要改革和优化集体经济的成员结构,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条件的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结构适当放开,优化结构。
第三,要激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今上海农村集体经济仍有不少存量,以松江为例,现有存量资产里有70%是“无证”的,建议通过政策扶持突破资产“无证”障碍,让集体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又如嘉定南翔,在合法合规的政策指导下,顺利解决了土地问题,建设科技园等产业,使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活力。
第四,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重视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集体经济要让有经营手段、有运营能力的人才来运营管理,才能让集体经济能够有序发展。
第五,集体经济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一切工作的核心。城乡发展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农民增收问题。城乡关系不协调是“三农”问题最大的一个症结。具体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收入差距大,这是核心中的核心问题。目前上海城乡收入持续扩大,亦是整个上海“三农”工作短板中的短板。2022年上海农民的收入已经达到了人均39,729元,居全国第一,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从2.23%下降到2.12%,下降了0.1个百分点,但十年来绝对收入差距却扩大了98%。对此有以下六点建议。
第一,要认识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对整个上海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是至关重要的。要高度重视、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要下大力气来补上这个短板,可以体现在工作考核里等各种方式。
第二,要提高务农农民的收入水平。可通过农业机械化、智慧化发展,用最少的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管理;或如清美模式,通过政企联合,由龙头企业统一收购助农销售,带动农户增收。
第三,要提高非农人员的收入水平。通过乡村振兴,推出一部分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增收;以工代赈,动员和组织当地农民参加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增加工资性收入。要引导由政府、社会资本投资的农村产业项目提供更多岗位,解决当地非农人员的就业问题。
第四,大幅度提高农村养老金水平。目前农村养老水平只能达到小城镇居民的一半水平,而小城镇居民的养老收入也只达企业职工养老收入的一半,所以农村养老水平相当低。建议可参考松江的做法,鼓励农村老年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增加养老补充收入。要下决心,市、区两级联手逐年提高农民养老金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五,要提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上海要解决的是相对贫困人群,这部分人群虽然不多,但很容易因病返贫,可通过建立大病保障等政策来解决,由政府兜底,实用实报,谨防其陷入因病返贫。
第六,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集体经济发展后,村民分红所得就属于财产性收入;通过乡村振兴优化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使农民的住房更具市场竞争力,或出租、或自营创办民宿,都是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途径。
总之,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可以分步走,首先实现当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再扩大,第二步做到每年农民收入略有增加,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