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金秋时节,带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课题调研任务,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赴浙江学习考察。我们听取了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浙江省实施“千万工程”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余杭区和德清县的多个场景,感受至深,收获颇丰。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20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绘就了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千万工程”是统筹城乡的龙头工程,开辟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千万工程”是引领发展的基础工程,指明了现代乡村建设发展的目标方向;“千万工程”是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生态工程,赋予了乡村生态文明传承的时代内涵;“千万工程”是造福农民的民心工程,找到了现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千万工程”是共同富裕示范工程,贡献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浙江方案。202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省委制定了实施方案。从“千万工程”到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又一次站到了历史发展的潮头。
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浙江以深化“千万工程”为引领,全面转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走好产业促共富、建设促共富、改革促共富、赋能促共富、帮扶促共富、数字促共富“六大共富路径”,创新实施强村富民四套改革组合拳。2022年,浙江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5元,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18年的2.04缩小到2022年的1.90,今年上半年又缩小到1.72。
我们实地考察了余杭区余杭街道稻香小镇。永安村是典型的水稻生产区,全村97%农田属于永久性基本农田,产业收入有限、农民增收难度很大。2021年初,余杭区实行了“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入驻永安村的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松带领10人团队打造“稻香小镇”,通过直播、入驻网络、打通线上零售新渠道、创造智慧大脑、数字认养、智慧游览等板块,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数字化全产业链发展,“永安大米”2022年累计销售达1905万元,水稻亩均产值从原来的1000多元提高到5000多元,当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出租民房、开设民宿、参与农旅经营活动等途径增加收入。永安村的探索告诉我们,只要有好的经理人,种粮也能增收致富。
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党支部沈书记告诉我们,近年来,仙潭村依托莫干山绿水青山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打造吸引国内著名编剧入驻民宿创作的编剧村,已经吸引80%左右的年轻人回村创业经营。为了让年轻人安心留下来,村委会把二楼的房间腾出来,开设了健身房、舞蹈房,办起了托儿所、幼儿园,减轻年轻人负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现在全村已开设166家各具特色的民宿,旅游高峰时“一房难求”。民宿业的发展,拓宽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去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万元,明显高于浙江平均水平。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于产业兴旺,关键是要让年轻人能回来、有钱赚、留得住。
永安村、仙潭村是浙江建设共富示范区的缩影,它告诉我们只要挖掘和盘活农村独特资源,找到好的经营之道与盈利模式,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并不是遥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