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青山绿水 近看江南田园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

2023-12-17 01:00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江南文化”课题组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10期
关键词:第一村黄桥松江区

“峰泖育高贤,古来翰苑无双地;黄桥承文脉,海上楹联第一村。”(上海楹联学会原会长丁锡)黄桥村以楹联文化为特色,坚持“丰富楹联、服务农村、文化强村”的工作思路,持续激发乡村文化新活力,着力打造“诗意栖居的江南田园”。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上海市楹联第一村、中国楹联文化村等荣誉。

一、村情概况

黄桥村古属华亭县。解放初期至七十年代后期,黄桥村是一个繁荣的小集镇。但在八十年代初期,黄桥村逐渐衰落。1999年4月区域规划调整,黄桥村与陆庄村合并,取名黄桥村。2001年泖港镇、五厍镇合并为泖港镇,黄桥村成为泖港地区中心村。如今,黄桥村由自然村黄泥泾村、杨家汤村、三家村、陆庄村、范浜村、陆家村、王家厍、黄桥村、施家楼村、汤家浜村等组成。

黄桥村地处同三高速西侧,南靠叶新公路,北枕黄浦江上游横潦泾,西至黄桥港。因地理位置在园泄泾、斜塘江和横潦泾交界处,即黄浦江的源头,故黄桥素来享有浦江第一村的美誉。2007年以来,黄桥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农村田园风光和江南水乡风韵,呈现水清岸绿、村容整洁、鸟语花香、黛瓦白墙、环境舒适的新气象,营造生态、亮丽、美化的人居环境和温馨、和谐、美丽的家园,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生态农业村等荣誉称号。

2018年,黄桥村被确定为上海市松江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和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村,规划总用地面积169亩。截至2022年末,黄桥村477户农民房建设工程全部峻工交付。

二、乡村人文风貌

(一)精神文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桥村成立精神文明建设与创建领导小组,开展争创“新风户”“五好家庭”“星级家庭”争创“文明村民”等一系列创建活动。2003年,黄桥村党(总)支部和村委会制订村规民约,加强村民创建意识,提高村民文明程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文明村的创建工作。村党(总)支部推进星级家庭建设,提倡文明健康生活,坚持移风易俗,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先后被评为松江区文明村、上海市整洁村、上海市美好家园示范村、上海十大“我喜爱的乡村”等荣誉,并于2017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村。

(二)楹联文化

楹联文化是黄桥村乡村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先后获得上海市楹联第一村、上海楹联文化第一村、中国楹联文化村等荣誉。楹联,也称“对联”,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它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对仗工整、平仄协调,2005年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村上退休教师徐寄林等村民发起组织学楹联、写春联活动,2004年在上海楹联学会松江分会的帮助和指导下,该村成立了上海市首个村级楹联爱好者沙龙,后在此基础上改建成立黄桥村诗联社,参加活动的村民从最初的5人发展至今已有38人。黄桥村诗联社坚持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楹联学习活动,已举办过“世博联”“奥运联”“法治联”“廉政联”“十八大联”和“十九大联”等56场楹联展览。从2009年开始,该村每年邀请市、区的文化团体参与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各种楹联创作活动在黄桥村广泛开展,营造出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扩大了楹联文化的影响力。

三、乡村文化振兴的具体做法

黄桥村坚持“丰富楹联、服务农村、文化强村”的工作思路,持续激发乡村文化新活力,着力打造“诗意栖居的江南田园”。近年来,获得全国特色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五好”党组织等荣誉。

(一)以楹联文化为重点,推动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楹联是“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的良好载体。黄桥村楹联组织健全,楹联活动丰富多彩,楹联教育深入扎实,在楹联传播的群众性、广泛性、持久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强化了楹联文化的环境氛围,扩大了楹联文化的影响。黄桥村精心打造“沪上楹联第一村”的特色乡村文化品牌,精心成立“楹联沙龙”,细心布置“楹联陈列室”,用心组织开展楹联学习交流、集体创作、写春联送农户等活动,陆续举办“世博联”“奥运联”“法治联”“廉政联”等数十场楹联展,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文化,全村五百八十多户家庭的客堂均悬挂由楹联组织创作并由书法家书写的“好家风、好家训”匾额。

(二)以法治文化为纽带,大力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

黄桥村充分发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平台优势,积极参与《上海市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条例(草案)》立法调研会,切实做好上海市人大年度执法检查项目,大力发挥镇内6个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站阵地优势,定期召开民意信息采集专题会,原汁原味反映群众建议,切实履行基层立法联系点职责,不断丰富“全过程民主”深刻内涵。不断凝聚基层法治力量。积极联合松江区法宣科、浦南法院、泖港司法所等有关单位,精心打造乡村法治阵地(宪法法治广场),扎实做好全村法治文化宣传工作,不断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乡村法治环境。

(三)以文化阵地为窗口,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

黄桥村持续打造了上海乡村楹联馆、黄桥村村史馆、宪法文化广场、百姓大戏台等乡村文化阵地,深入挖掘黄桥村乡村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集中展现黄桥村乡土风情。“一块屏联结一片群众”,充分利用村委会电子屏幕资源,组织开展“来黄桥看电影”特色文化活动,引导全村党员群众学习银幕上的党史,进一步加强农村传统文化建设,打造学习、创作、展览的文化阵地。

(四)以特色活动为平台,生动展现乡村文化独特魅力

2018年,以举办松江区首届农民丰收节为契机,黄桥村在田园诗歌朗诵会上集中展现了楹联文化的鲜明特色,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2019年,加快推动《黄桥村志》编撰,组建村志编写工作小组,多次走访松江区档案馆、深入访谈各界人士,反复考证、详细记录黄桥村历史变迁,凝聚了绵厚的乡愁记忆。2020年,隆重举办田园艺术节,向村民代表赠送家训楹联,用楹联承载传统美德走进家家户户。

(五)以宣传媒介为载体,广泛传播黄桥乡村文化

加强自我宣传。开辟线上“黄桥新风”微信公众号宣传阵地、自主编撰村级报纸《黄桥新风》(每两月一期),累计编辑七十余期,发表楹联作品二百余副,同时加快村内电子屏、宣传栏、横幅等宣传频率,推动楹联文化持续走进老百姓心中。构建黄桥宣传朋友圈,主动加强与媒体沟通合作,携手推出多篇重要新闻,其中黄桥村“全过程民主”的基层生动实践还被《解放日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官方微信转发报道。近年来,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松江区文联主席、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院长陆军,上海楹联学会会长徐锋陆续赴黄桥村实地调研并指导乡村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第一村黄桥松江区
寻找真情花
行政法漏洞的认定与填补——以上海市松江区“天价砍树事件”为例
看曾经的“中国扶贫第一村”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学四史”主题活动
乌江文化第一村——郝家湾
又唱黄桥烧饼歌
从“炮战第一村”到“通婚第一村”
改革开放40年寻访中国港口第一村
郊外の学生街・松江区で暮らす
上海市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