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际翻译视域下广西瑶族服饰图案符号的外宣研究

2023-12-16 16:49谢君鑫
新楚文化 2023年26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

【摘要】中国是世界瑶族中心,传播好瑶族文化,促进世界各地瑶族后裔寻根认祖,对散播中华文化影响力至关重要。服饰图案符号文化是瑶族先祖的语言符号,是思想印记。本文基于符际翻译理论对瑶族服饰的图案符号展开英译研究,旨在探究并外宣广西瑶族的思想和服饰文化。

【关键词】符际翻译;服饰文化;图案符号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6-0063-03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23年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符际翻译视角下瑶族服饰文化英译研究”(项目编号:GXKS2023QN039)。

一、引言

2006年5月20日,瑶族服饰文化经过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推动了瑶族文化走出去的浪潮。之所以说瑶族服饰的图案符号是瑶族人民宝贵的思想印记和破译入口,是因为在1949年以前,瑶族没有书面文字记载,而是采用图形符号和刻木刻竹的方式记事[1],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使用汉字。由于没有书面文字,瑶族女子们就把一部部“记事纹符”通过纺织工艺记录在了服饰之上,因此可以说,瑶族服饰图案文化就是现在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和“经济史”,要理解瑶族文化思想核心并进行传译,就必须从其图案符号研究着手[2]。

二、广西瑶族服饰图案符号的分类和研究概况

(一)图案符號的思想来源和艺术特征

传闻瑶族先祖最早可追溯至蚩尤时期,其与炎黄大战后败退南逃,就是现在的华南、西南等地区。一言以蔽之,“南岭无山不有瑶”。自古以来,瑶族先民多躬耕劳作于祖国南疆地区,基本都散居在海拔几百米高的高山林区或丘陵地带,与瘴疠野兽斗智斗勇,生存环境较为艰难,经济状况较为拮据。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瑶族居民居住的地带多处在亚热带,水量充沛,温度适宜,食物来源广泛。正因如此,瑶族人民崇敬自然,对天地心存敬畏,对开荒扩土的祖先充满崇拜。同时,他们还颇具浪漫情怀,能歌善舞,追求美丽,过着游耕定居生活的瑶族先民将生活智慧都融入服饰图案设计当中,创造出了包涵宗教内涵和民俗风情的服饰图案。总体上可以将瑶族服饰图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图案,第二部分是由宗教文化孕育的抽象图案[3]。而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动物纹和植物纹,动物纹有蜘蛛纹、龙蛇纹、蜈蚣纹、蛙纹、蝴蝶纹、大鸟纹、雄鸡纹,甚至人形纹等。事实上,动物纹很多时候也带有一些宗教神话色彩,不过基本上都代表着瑶族先民对难以掌控的世间万物的敬畏与对平安顺利的希冀。比如,在瑶族史诗《密洛陀》当中有记载,瑶族先祖为孩子们做背带,金蛛为孩子们纺纱,而银蛛则织布,孩子们便认蜘蛛为外婆等,这都代表了瑶族先民希望与蜘蛛、毒蛇和蜈蚣等这些“人类天敌”和谐共生的希望,同时对它们也充满敬畏,希望得到它们的保护。植物纹主要是各类花草以及“生命树”等,体现了瑶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程度上的美好愿景。第二部分的宗教图案主要包括太阳崇拜和祖先崇拜,太阳崇拜自古以来皆有之,瑶族太阳纹十分注重渲染女子的伟大形象,这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而龙犬纹和血手印纹更多的是对祖先的一种宗教式的崇拜和情感寄托。

从外观来看,瑶族服饰图纹体现了“瑶人好五色”的色彩之美,缤纷多彩、美轮美奂、斑斓多姿;从样式上看,图纹取材广泛,鸟兽、虫鱼、花草和乾坤日月等意象应有尽有,且讲究重复和对称,构成一个个的“纺织生态”,栩栩如生,美感十足。此外,图案做工精细,将瑶人纺织、染色和挑花刺绣等工艺的独到之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图案符号外宣研究概况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用“广西瑶族”和“图案”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仅发现十几篇相关研究文章,核心期刊只有一篇,是韦文翔的《广西瑶族服饰纹样在日用陶瓷装饰设计初探》(2012),该探求了现代日用陶瓷的装饰设计中所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性,并赋予现代日用陶瓷装饰设计新的内在神韵。其它的文章几乎都是此类应用性研究或者探究瑶族图案内涵的基础研究,如李薇的《广西瑶族服饰传统图案剖析与再设计》(2016)试图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潮流两者间找到相对合适的切入点,派生出新的图形。陈靖在《广西瑶族服饰图案中的工匠精神探析》(2017)中探索了瑶族服饰图案中折射出的匠心、匠艺与匠魂等。此外,笔者在走访金秀瑶族博物馆时,发现博物馆中将瑶族“Yao people”翻译成了“Yao nation”,这属于较为明显的错误;还有理解错原文意思,翻译出来的语句有逻辑错误,如“animals and plants commonly seen in nature, such as dragon, phoenix(意为:龙和凤凰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生物)”;还将“richness”当做形容词“rich”使用等。由此可见,瑶族服饰文化的外宣英译亟待提高,道阻且长。由于瑶族先民并没有留下文字,欲走进瑶民的思想世界,图案符号的内涵和外宣研究至关重要。

三、符际翻译理论对图案符号英译的指导作用

符际翻译是俄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来的翻译策略,适用于符号与符号之间、符号与文字之间的传译。有学者认为雅各布森这种界定分类方式不够严谨,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字同样也是一种符号,因此,从广义上来说,文字之间的传译也是一种符际翻译。但是,符际翻译的应运而生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翻译理论过于注重字面信息,难以突破书面束缚的问题,正如王宁所提倡的,翻译研究应该不被“语言中心主义”[4]所束缚,而是从跨学科和视觉文化的角度重新理解并翻译。也就是说,符际翻译理论要解决的正是如何在缺乏可译原文本的基础上,将图文之间的内涵经过译者对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以及对文化内涵、历史背景、社会需求、翻译目的等因素进行加工后综合考虑进行传达。因此,符际翻译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说,不是翻译文字,而是根据目的翻译符号背后代表的所有信息,即使可能没有文字作为参照,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写译”或者“图译”。鉴于瑶族服饰图案缺少文字译介研究,笔者将采取符际翻译中“图文”的翻译方法,解读服饰图案背后的信息,分析重点内容,重构其内涵,转变符号语言,最后反复修改形成最终译文。这种实践不仅是翻译活动,更是创作活动,其优点在于,译者可以突破传统语际翻译的文字束缚,大胆对图像中的内容进行解读并进行翻译创新,提高译文质量。充分发挥主观译者的主体作用,方可传播其文化、翻译其精神[5]。笔者将结合外宣翻译的研究目的,尝试将图案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情趣传递给外界,旨在推动瑶族文化走向世界。

四、符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图案符号外宣翻译实践

瑶族服饰文化是一种图画符号,其历史内涵广泛,人文思想浓郁,审美情趣丰富,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图案中文”译文,也就是没有可以直接用于英译外宣的中文文本。笔者将利用符际翻译理论,以其图案符号为原文,以汉语为中介语言进行分析,以英语为最终译文,尝试进行创造性外宣翻译研究。

例1:图1为广西金秀盘瑶头饰盖头,图中心为太阳纹样,瑶族先民长居山林,毒蛇虫蚁威胁生命,而太阳驱散黑暗,绣太阳纹表达了瑶族先民对太阳的崇敬之情;遍布盖头的白色条纹是人形纹,从瑶族史诗中有密洛陀用蜂蜡造人的记载,因此瑶民相信万物有灵,且瑶民古时有来自外界的不断侵袭,需要团结抗外,人多势众。此外,图案的整体设计呈“卍”纹,该字符据说来自远古巫术。盖头总体色彩斑斓,图案精美,是瑶族人民纺织、染色和刺绣工艺经典代表。了解了图案的丰富信息后,笔者结合外宣目的,得出以下译文:

译文:Pan Yao people's headdress, bright-colored and foursquare, is illuminated by the sun at it center, which has been a totem of their admiration and worship, and a talisman from all dark evils during the long past history. Lined all over around the center are many human shapes hand to hand with each other, obviously symbolic of overwhelming unity and religious hopes. Mostly characterized between fiery red, marble white and dark black, the stunning artefact represents the highest Yao arts of embroidery, weaving and dyeing. It is a mosaic of Pan Yao history, mystery, and artistry.

在上述譯文中,笔者结合符际翻译理论,对金秀盘瑶头饰盖头进行了图文符际翻译研究,并结合了图案符号的色彩形状、宗教寓意、制作工艺和宣传目的进行了译介。同时,笔者在翻译时,断句频繁,缓解了阅读压力,符合宣传语言的特点;因形容词和偏正结构并列的现象较多,句式结构不单一,还用了“illuminate”和“fiery”“marble”这类形象词,使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意象较多,增强读者阅读动力,能起到有效外宣的效果。最后,还考虑到了瑶族图案“卍”与纳粹标志“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为避免任何形式的误会,笔者就不翻译这部分内容,选择了减译。此外,笔者还运用了“history”“mystery”以及“artistry”三个词押韵,增加可读性,发挥了译入语的优势,激发读者兴趣。

例2:图2为广西桂林龙胜红瑶女子刺绣花衣纹样,四周红绿交汇的是龙犬,代表着神话意义上的瑶族起源。根据瑶族历史《过山榜》记载,瑶族先祖“盘瓠”是一只龙犬,因在战争中立下奇功,得以娶了评王三公主,生下六男六女,成为瑶人的图腾;中间的大鸟纹,在瑶族神话中是趋吉避凶的神兽;下方为太阳纹,代表着对太阳驱散黑暗、赶走邪恶的感激与崇敬;内圈印有蝴蝶纹、人形纹和波浪纹,代表了最早期的瑶族先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从众多图像共聚此花衣以及众多瑶族神话的内容来看,瑶族先祖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生,互为庇佑,是合作而非冲突,体现了瑶族人民爱好和谐和平的民族性格。最后,瑶王印代表了瑶族人民对祖先开荒拓土与庇护族人的牺牲精神的歌颂与怀念。该花衣颜色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做工精细,巧夺天工,据说是由于瑶族先祖龙犬呈五色,瑶民便好五色衣服。

译文:The Red Yao women's clothes, embroidered with diversified patterns and dyed with bright colors, represents a world of Yao thoughts where there are the totemic suns, Yao Dragon the red-and-green first ancestor, fertile butterflies, talismanic large birds, the powerful united humans, and the natural water waves. From the mosaic of Yao images one can see that Yao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reative in life, philosophical about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 devoted to forefathers and aspiring for beauty.

在上述译文中,笔者结合符际翻译理论,从服饰的图案纹样、色彩基调、宗教思想、民族性格和外宣目的五个角度对广西桂林龙胜红瑶女子刺绣花衣纹样进行了图文的翻译。翻译时,为了让句子读起来更简短,笔者也是采取了多断句、多并列的手法。如在“totemic suns”“fertile butterflies、talismanic large birds”等翻译中,笔者用了三个简单的偏正结构,将太阳是信仰图腾的象征、蝴蝶是繁殖能力的象征与大鸟是趋吉避凶的象征这三者的关系体现得淋漓尽致。还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将红瑶女子花衣暗喻成一个“世界”,从而顺其自然地将所有意象都装到这个世界中,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可读性。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并没有将龙犬翻译成“Dragon-dog”,而是翻译成了“Yao Dragon”,是因为笔者认为,一来龙犬是瑶族的象征,二来因为龙才是图腾与信仰的代名词,只保留龙有利于外国读者对该词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认同。最后,为了让语言更有呼吁性和感染力,笔者使用了四个形容词短语并列结构对瑶族图案文化进行了总结,满足外宣文本中对情感诉求的要求。

五、结语

广西瑶族服饰图案符号是打开瑶族思想之门的开关,是推动瑶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切入点。目前,瑶族服饰文化外宣翻译的研究与推动其走向世界仍然任重道远。该篇文章从符际翻译的视角探索了如何在脱离了源语言文本的基础上破译图像信息并进行图文外宣翻译,旨在推动瑶族服饰文化研究热潮,壮大瑶族外宣队伍,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刘红晓.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

[2]容婷.广西瑶族服饰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7.

[3]亓晓丽.岭南民族服饰纹样艺术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S1).

[4]王宁.走出“语言中心主义”囚笼的翻译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37(04).

[5]邵华.译者主体性在傅雷翻译实践中的体现[J].海外英语,2019(23).

作者简介:

谢君鑫(1997.06-),男,汉族,湖南衡阳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服饰文化档案建设的趋势与问题浅析
基于湘西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现代服装设计
非遗视角台湾高山族(原住民)传统服饰文化研究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试探阿里噶尔本时期普兰女性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
寻古鉴今——2018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融媒体背景下的服饰文化动态之刍议
传统服饰文化中蝴蝶形象的符号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