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西团校,广西 南宁 530022)
中国的服饰及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别的国家、地区和其他核心文化区域的重要标志之一。服饰的种类、服饰图案花纹等都是服饰文化的重要构成,具有中华民族的特点。服饰文化是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能够体现服饰的区域性特点,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同时具备了文化档案的功能,并且服饰文化其档案自身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作为中华文化的档案属性不仅具有记载、贮存、积累文化的功能,而且同时也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服饰文化以档案的形式形成物质形式的固化载体,对于中华服饰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服饰文化档案是指涵盖与服饰有关的、且具有存世的必要和价值的、各种不同的物质载体为基础的档案材料。对于服饰文化档案的建设,必须要有符合档案建设的研究方法,以此研究方法为基础,才能够去伪存真,为服饰文化的档案建设提供真实有效的资料。因此,关于服饰文化档案建设要坚持文献和田野结合的研究方法。
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博物馆、档案馆,相关高校的研究所等机构藏有服饰大量的、翔实的文献材料,在翔实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田野行动,通过对相关专家的请教、服饰传承人的深入交流以及对相关政府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座谈等活动,从田野材料中总结出服饰文化档案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及问题,为今后中国及各地方关于服饰文化档案建设工作的重点指明思路。
服饰文化档案在管理上的不足成为制约其通过多种路径传播服饰文化的首要因素。1)档案建设过程中资源收集不足。从已经搜集到的服饰及服饰相关的周边档案资料上来看,服饰文化的档案资料存在分散性的特点,在空间上的分布则是比较分散。各地方建有不同分支的服饰文化博物馆,服饰及服饰周边作为重要展示品,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2)相关管理人员素质的缺乏。因为年纪大、自我学习能力不够等原因,一些文化档案专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能达到要求,同时对服饰文化档案的管理与利用也趋于保守,不足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3)专业人才的缺乏。服饰文化档案管理人员是相关的专业人才,此类专业人才在服饰档案管理工作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关于服饰文化档案建设工作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是相关人才的缺乏,具体表现在没有相关专业的学术背景、场所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缺乏服饰相关专业的了解和档案的收集整理的基础理论。
当前,服饰文化在进行档案建设的过程中,仍然是以传统的图片和文字的采集汇编、特色服饰文化现场展览此类形式为主,这一形式在档案资料建设的前期很有效果,但是与新时代接轨以后,原有的档案传播方式出现了受众单一、传播能力不足以及档案内容单一等弊端。时至今日,在网络媒体、新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服饰文化相关的档案建设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工具,改变传统档案传播途径,拒绝传播动力不足的现象,因为上述不足无疑会造成推动服饰文化档案建设和文化传播方面的较大限制。
服饰文化档案建设过程中,推动主体以学者和政府为主,缺乏公众的直接参与。公众的参与方式往往是被动、处于边缘化甚至根本游离在相关活动之外。普通民众作为服饰文化的受众主体,公众参与度的不足会造成服饰文化传播力度不够,商业化进程不足,最终会打击服饰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导致创造性不足,对于服饰文化档案的建设产生不利的后果。
制定行之有效且科学的档案管理模式,发挥在已有的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创新档案管理办法,创新服饰文化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对档案资料的完善,要定期进行开展服饰文化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同时要加强服饰文化档案建设的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人才优势,充分引进更多人才进入服饰文化档案建设的领域,为保存和弘扬中国服饰文化,建设文化自信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以文字汇编、档案实体展览为主的传统服饰文化传播路径因存在稳定且能带给人们直观地体验而不可取代。要充分挖掘服饰文化档案的原生和次生资料,使汇编成果更加多元化,同时,结合传统服饰文化的举办数量、频次更多的实体展览活动。在满足学术研究的同时,也满足公众相关方面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以数字资源建设突显新兴传播路径优势。将服饰文化相关照片档案、未正式出版的汇编书籍、实体展览等进行信息化加工,加快服饰文化图片、影音影像等原生文化活动数字资源建设,让更多的人直观感受到服饰文化,真正发挥新兴传播路径优势,进而实现传统新型路径形式的交互共生,提升传播效果。
在充分发挥服饰文化档案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作用的过程中,要深挖资源优势,结合时代特征,积极迎合更广大范围的受众的文化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公众更多、更积极地参与中华服饰文化的学习和传播的活动中去,如相关活动的组织举行可以通过听证会、公众建言献策的方式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造力和生产能力,增强服饰文化档案的文化内涵。并以此为支撑点,实现服饰文化档案建设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形式与路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