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濬(jùn)是嘉庆十二年(1807 年)进士,殿试一甲一名(状元),历任官迹半天下,精研植物学,于道光元年至九年(1821—1829 年),连遭丁忧在固始家居,注意调查研究,认真考察水灾之由,著有《治淮上游论》,指出“治河必先治淮,而治淮必先治淮之上游,此其枢要,不在江南(今江苏、安徽之地),而在安徽之境”。提出利用河南入安徽境淮河干流两侧湖泊洼地,作闸坝控制以滞蓄洪水的治淮方略。认为河道对洪水不能尽容者,而利用天然湖泊洼地分容之,主张蓄、滞并用以减灾,以解决淮河干流洪水来量大而泄量小的矛盾。他有远见卓识,认为他的主张虽在当时办不到,但要“姑存此文,以俟将来”,预见将来有所用。吴氏主张,孕育着“蓄泄兼筹”的治淮方略,补充了当时人们对治水从“疏”与“堵”长期争论中的策略思想,难能可贵。“蓄泄兼筹”的主张,和1950 年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的治理方针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