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说禹治水后下至春秋,千余年黄河无水患,实际古文献已记“商侯冥治(黄)河”“冥勤其官而水死”,时代应该在夏代,商朝都城常近黄河,屡次迁徙,可能与黄河泛滥有关。商代甲骨文已有占卜为灾与否及祭河的记事。
到西周时有的河流上已有相当规模的堤防,春秋时又逐渐增加。公元前655年,春秋五霸,以齐桓公最盛周王室内讧,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太子郑的地位,后齐桓公九合诸侯,于公元前651年,于葵丘(今河南民权)会盟,在葵丘之会上,齐桓公订立盟约,其中一条规定“无曲堤、毋壅泉”。这说明当时已有大量堤防,有很多是不合理的,盟约规定禁止修建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堤防,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搞边界阻水工程,是为最早解决水事纠纷的条例。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