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叶芳
一天,户外游戏刚开始,甜甜、睿睿、橙橙就来到了水玩区,他们第一时间去材料区寻找玩游戏所需要的材料,睿睿找了几根管子,橙橙找了一个沙漏,甜甜则拿来了几个矿泉水瓶,他们各自拿着工具开始了游戏。只见睿睿将几根管子拼搭在一起,甜甜不断地用矿泉水瓶将水运送到沙坑,倒在橙橙选择的沙漏中。几分钟之后,睿睿扔下了手中的管子,加入到旁边的野战游戏区,甜甜和橙橙则被远处车行区的游戏所吸引,也丢下手中的游戏材料转而去玩别的游戏了,水玩区只剩下散落的几根管子……
水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资源,幼儿对它的特性已有一定认知。幼儿在自主探究水的过程中,能发现材料与水之间的奥秘,建构丰富的关于水的认知经验。但从上述游戏片段中可以看出,日常的水玩游戏存在一些问题,如幼儿在水玩游戏中局限于采用平时已经尝试过的玩法,导致水玩游戏浅尝辄止,对游戏缺乏深度探究,游戏浮于表面。那么,如何推动幼儿的游戏进程,促进幼儿在水玩游戏中开展深入探究呢?这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在一次班级偶然发生的追泡泡游戏中,幼儿被五彩斑斓的泡泡所吸引,并由此展开了一次关于泡泡的探究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研讨、反思,以问题推动幼儿水玩游戏的进程,以“问题式”联动导引为路径,从点、线、网三个方面让幼儿在水玩游戏中开展深入探究,形成一个能触发水玩游戏生长的生态系统,促进幼儿观察、探究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在以问题推动幼儿的水玩游戏进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启示。
一、倾听幼儿的声音,捕捉水玩游戏中幼儿的探究兴趣,让游戏自然生发
游戏的发生、发展反映了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反之,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也会影响幼儿的游戏发展进程。水玩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玩水活动,幼儿以自己真实经历过的玩水行为以及接触到的玩水材料作为游戏素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产生的每一个问题都反映了他们当下的游戏水平及需求,我们只有认真倾听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在水玩游戏中发现的问题,才能捕捉到幼儿当下的探究兴趣,从而让水玩游戏自然生发。
1.搜集幼儿在水玩游戏中发现的问题,生发探究点
当幼儿对自然界、日常游戏中的水玩现象产生兴趣,对其中的细节产生疑惑时,我们可以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生发探究点。
例如,“小泡泡的大秘密”活动源自幼儿一次不经意间发生的追泡泡游戏。泡泡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晨源说:“泡泡机可以造出泡泡。”馨妤说:“妈妈给我买过一根泡泡棒,用它也可以吹出泡泡。”“我也玩过,我也玩过……”所有的幼儿都迫不及待地想分享自己吹泡泡的有趣经历。大多数幼儿都有吹泡泡的经历,那么泡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一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大家都很好奇,但又说不出具体的原因,平时也多是买现成的吹泡泡工具和泡泡液来玩吹泡泡游戏的。其实,幼儿不知道的是,除了买现成的吹泡泡工具和泡泡液外,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泡泡液和工具来玩吹泡泡游戏。
从上述探究活动中可以看出,班级偶然发生的追泡泡游戏,引发了全体幼儿的关注,通过对话可以了解到,幼儿对吹泡泡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对泡泡的关注点从颜色、形状等外观方面,逐渐转移到泡泡形成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泡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一问题对接下来的探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抓住这一問题,引导幼儿继续探究泡泡,随即揭开了一段水玩游戏的奇妙历程。
2.以驱动性问题激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
生活环境不同,遇到的事与物就不同,幼儿积累的经验也不同,所以每个幼儿碰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可以筛选有探究价值的、适宜不同年龄段幼儿探究的内容,激发幼儿不断探究的兴趣,让幼儿逐步学会围绕问题展开深入探究。
例如,“当花儿遇到水”的活动就是由幼儿不慎将一朵用纸自制的手工小花掉到水中而引发的探究活动,这里我们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小花掉水里了会怎么样?幼儿通过连续的观察与持续的追踪,借助花儿遇到水的预测单,不断分享讨论,制定计划,展开行动并及时记录。在遇到问题时,幼儿会联系生活经验,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积极探寻小花掉水里后花瓣张开的原因,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合作,碰撞出一系列精彩的思维火花,逐步衍生出了一个新的探究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通过驱动性问题“小花掉水里了会怎么样”,引发幼儿新的探究,幼儿通过主动观察、追踪,以及进一步的交流和讨论,由单个问题逐渐生发出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探究过程逐步深入。教师则以幼儿发现的问题为线索引导游戏的进一步展开,并帮助幼儿整理相关的游戏经验,分享此阶段幼儿的探究过程,从而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有效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二、利用幼儿已有经验,探究水玩游戏链状“问题线”,让游戏自由生长
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在水玩游戏中,我们不断发掘幼儿已有的游戏经验,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对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猜测和验证,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将游戏的选择权、问题解决的主动权归还给幼儿,促进幼儿建构新经验,并由此生发与之相关的新的问题。在此之后,我们鼓励幼儿对新的问题接着进行分析、猜测和验证,从最初的单个问题,衍生出下一个问题,通过一个个递进式问题的解决,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推动游戏的发展。
1.单项递进,紧扣幼儿的探究兴趣
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及时梳理幼儿遇到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幼儿自由探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制定下一步的游戏计划,依据幼儿的兴趣走向,从一个“问题”发展到下一个“问题”,形成一个递进式的链状“问题线”,借助问题的递进让幼儿自发、自主地观察、讨论、分享及再尝试,不断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例如,在“小泡泡的大秘密”活动中,为什么有的幼儿吹泡泡成功了?有的幼儿吹泡泡失败了?为什么用夹子、眼镜框更容易吹出泡泡?根据幼儿分享的问题,泡泡大揭秘的链状“问题线”逐渐浮现,主要形成了以下几个主线问题:
主线问题一:你知道怎样可以吹出泡泡?
主线问题二:用什么材料可以做出泡泡液?
主线问题三: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吹出泡泡?
主线问题四:你成功了吗?吹泡泡有什么秘诀?
游戏的生成、发展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幼儿的兴趣取向,这里每个问题的探究都让幼儿发现了更多关于泡泡的秘密。例如,上述游戏中的主线问题一:你知道怎样可以吹出泡泡?幼儿结合日常的游戏和生活经验,知道可以用买来的吹泡泡工具吹出泡泡,另外洗手液、沐浴露、洗衣液也能产生泡泡,由此引发了主线问题二和主线问题三:用什么材料可以做出泡泡液?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吹出泡泡?在不断地探索、尝试、分享、梳理之后,幼儿产生了诸多开放式的问题,如为什么有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比较小,有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比较大,还有的工具一直吹不出泡泡呢?由于问题不断深入,于是又生发了主线问题四:你成功了吗?吹泡泡有什么秘诀?幼儿的思考越来越深入,思维不断地拓展,教师则紧随幼儿的探究节奏,将每个阶段集中探究的问题以交流、讨论的方式呈现在全体幼儿面前,引导幼兒对每一个主线问题进行探讨,最终将所有问题串联起来,以“问题线”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幼儿围绕“问题线”开展深入探究。
2.双向助推,深入推进游戏进程
幼儿只有具备丰富的水玩游戏经验,才能开展深层次的水玩游戏,而巧借水玩游戏中的“问题线”,不仅能充实前期的探究,丰富幼儿的水玩游戏经验,而且能让之后的探究更具指向性、更加深入,让水玩游戏走得更远。
例如,在“小泡泡的大秘密”活动中,幼儿尝试用洗洁精吹泡泡。墨墨第一次在水里添加了洗洁精,在没有搅拌的情况下就拿着剪刀柄开始吹泡泡,结果失败了,于是便进行了第二次尝试,他试了一下,轻声地说:“吹得太快了!”于是,他调整吹的速度,慢慢地吹,结果吹出了几个泡泡,但是效果还是不太理想。在第二次尝试的过程中,墨墨虽然搅拌了一下洗洁精,但是他的关注点不在这里,他依然觉得吹泡泡的效果不理想是因为洗洁精加得太少了,所以他又加了一次洗洁精,结果还是没有成功,这让他有点失望。这时,班里的幼儿及时开展了一场讨论,提出了一个共性问题:为什么加了这么多洗洁精还是没能吹出很多泡泡呢?诚诚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洗洁精倒下去后还需要搅拌均匀,这样效果才会好。就这样,幼儿进行了第三次尝试,墨墨先用剪刀柄在水里搅拌了一会儿,然后开始吹泡泡,这一次终于吹出了很多泡泡,大家都非常开心。
游戏的展开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之上,幼儿积累的经验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丰富。从墨墨的游戏探究过程及其与同伴们的讨论中可以发现,幼儿对自制泡泡液和吹泡泡的工具有了一些基本的经验,如他们知道吸管、洗洁精、剪刀柄是可以用来玩吹泡泡游戏的,而吸管和剪刀柄相比,剪刀柄的效果要好很多,这其实是幼儿对“用什么材料可以做出泡泡液”“用什么工具可以吹出泡泡”等问题的探究。幼儿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已经有了自己的猜测,而这些猜测既是对前期游戏的充实、补充,也是为后期探究出更多关于泡泡的秘密奠定基础,而“为什么加了这么多洗洁精还是没能吹出很多泡泡呢”这一问题又拓展了幼儿对水玩游戏的探究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探究热情,让处于迷茫中的幼儿转变了思路,从对吹的力度的调整,转移到对加入的洗洁精量的关注,最后转移到对搅拌、调制方法的关注,从而推动了游戏的深入发展。
三、关注幼儿的探究过程,构建水玩游戏“问题网”,让游戏内容不断丰富
我们尽可能地让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并使不同游戏内容之间产生联系,这里我们整理了水玩游戏中生发的问题,梳理核心的“焦点问题”,同时聚焦探究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引发新一轮的探究热潮,让有价值的问题继续拓展、衍生,逐渐形成一个水玩游戏“问题网”,让游戏内容可以继续延展开来。
1.梳理水玩游戏中的“焦点问题”,构建新的游戏形式
在水玩游戏过程中,幼儿随时在更新自己的认知,因而会产生许多不同的问题,我们创设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幼儿不断地分享,从而梳理出有价值的“焦点问题”。幼儿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充实游戏内容。
例如,在“小泡泡的大秘密”活动中,幼儿通过可视化的记录,展示、罗列和提炼问题,逐渐呈现出一个有关如何吹泡泡的“焦点问题”网:
焦点问题一:自制泡泡液有讲究吗?虽然用洗洁精、沐浴露、洗手液等都能吹出泡泡,但是初步实验发现沐浴露的效果比较好。
焦点问题二:能否吹出泡泡和吹泡泡工具有关系吗?幼儿总结出只要有“洞洞”的东西就能吹出泡泡。
焦点问题三:吹泡泡成功与否和吹的力度有关系吗?幼儿探索出其实和吹的力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吹的力气太小、太大都容易失败。
至此,幼儿对泡泡的探究还在继续,很多问题仍然会不断地冒出来,如什么样的工具能吹出更大的泡泡,使用以什么材料改良制作而成的泡泡液能吹出更多、更大的泡泡等,探究还在继续,幼儿也在不断收获新的发现。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并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在探究“能否吹出泡泡和吹泡泡工具有关系吗?只要有‘洞洞的东西就能吹出泡泡吗?”这一“焦点问题”时,幼儿一起讨论、分享自己的问题和发现:可以是游戏的玩具,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甚至还可以是大自然中的一些树叶、枝条等,大家一起想办法查询资料、验证猜测。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辰辰在使用吸管吹泡泡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尝试用圆圈玩具来吹泡泡,经过一次次的试验之后,他终于成功了。还有的幼儿发现牙线、刨子、夹子、纸巾筒、眼镜玩具、带有洞洞的树叶等都可以变成吹泡泡的工具,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多次、主动的猜测并尝试验证,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探究吹泡泡的工具。通过诸多“焦点问题”的梳理,幼儿不断地分享、建构新的经验,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2.聚焦水玩游戏中的“突发问题”,引发新的探究点
游戏能启发幼儿主动思考、细致观察,自主运用已有经验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当然,游戏的有效开展也需要幼儿保持持续的探究兴趣。我们聚焦并锁定一些突然出现的、能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问题,从而引发新的探究点,促进幼儿持续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在“当花儿遇到水”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到了毛细现象,因为纸是由纤维制成的,纤维之间的缝隙很小,就形成了无数个非常小的毛细管,在纸质手工小花与水接触后,水就会通过毛细管在短时间内浸润到纸张的缝隙之中,改变纸张的张力和原有的形状。就在不断寻找答案的时候,一个幼儿又有了新的发现:“我的纸质手工小花放反了,它的花瓣还会打开吗?”“花瓣往下沉了,它怎么掉颜色了?”
从上述探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幼儿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纸质手工小花放反之后,水里竟然出現了一缕缕黑色的东西。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花瓣不断地往下沉?幼儿一下子被这神奇的现象吸引,这是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突发问题”,也是游戏的另一个生长点。当幼儿饶有兴致地开始讨论时,我们要明晰这些问题产生后将给游戏带来的改变,可以抓住这些“突发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新一轮的探究。我们创造条件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将花朵反着放在水里,观察其变化,展开新一轮的探究,并自主寻找其中的奥秘,这让原来的链状“问题线”生发出不同探究方向的问题,最终形成一个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水玩游戏“问题网”,从而让探究不断地持续与深入,让游戏内容不断地延展开来。
四、反思与感悟
在此次水玩游戏中,我们不断地以问题推动水玩游戏的进程,这一路幼儿收获了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深度学习中获得了认知、情感等的发展,水玩游戏内容不断丰富,我们也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悟。
1.要敏锐地关注幼儿发现的问题,及时辨析问题背后的游戏需求
关于水玩游戏的内容其实还有很多,如在日常的沙水游戏中,在洗手、洗澡时,又或是在给小花、小草浇水时,幼儿会关注到很多关于水的问题,这些在成人眼中可能非常不起眼的问题,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而这些稍纵即逝的问题恰恰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开端,作为教师,要密切地关注幼儿发现的问题。当听到幼儿追泡泡时不经意间说了一句“泡泡是怎么变出来的”时,我们及时觉察此刻即是开展水玩游戏的绝佳时机,辨析这一问题背后幼儿真正的需求,准确解读当下幼儿对于泡泡的兴趣点的转移,从最初的对泡泡的形状、色彩、大小等外观的关注,转变到对泡泡是如何形成的等内在的关注,将这个成人早已习以为常的问题及时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准确地把握介入的时机,借助链状的“问题线”,及时和幼儿沟通,如泡泡可以用什么材料变出来,用什么样的工具可以吹出泡泡,等等,并给予他们恰当的支持,尊重幼儿的想法,创造充分的条件和机会,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幼儿勇敢地去践行自己的想法,解答自己对于泡泡的疑问,从而让幼儿在深度探究中丰富水玩游戏的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游戏发展要紧扣幼儿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给予幼儿更多的留白
随着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的游戏从原来的“预设式”逐渐转变到现在的“生成式”,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深入地了解幼儿的经验,如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水玩游戏水平,准确解读现阶段幼儿对泡泡的探究兴趣在哪里,同时重视幼儿在水玩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如成功吹出泡泡与吹泡泡工具有没有关系等,通过这些思考,解读当下幼儿的水玩游戏行为,对水玩游戏进行适当的调整,帮助幼儿建构新的游戏经验,如只要有“洞洞”的东西就可以用来吹泡泡等。我们通过倾听幼儿的声音,紧扣探究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围绕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感知理解到体验探索,再到表达表现的线索轨迹入手,给予幼儿充分的留白,让问题能展现出幼儿探究的轨迹,从而真正做到让游戏回归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
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游戏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在路上的过程,我们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经验为基础,重视幼儿自主参与,倾听幼儿的真实想法,用问题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进程,将游戏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幼儿,让游戏更好地助推幼儿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