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仙
摘 要:学校坚持“健康第一、面向全体”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的意见》,精心做好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把落实“双减”保障校园1.5小时和校外体育锻炼时间工作落到实处,提质增效。
关键词:“双减”;1.5小时;体育锻炼课程;建设与实施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推动下,一项项事关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制度和举措接连推出,构建起日臻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双减”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落实上级精神,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我校坚持“健康第一、面向全体”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的意见》,在国家“双减”政策推进和实施过程中,精心做好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把落实“双减”保障校园1.5小时和校外体育锻炼时间工作落到实处。
一、领悟精神,整体规划
在这大背景下学校的体育工作必须要改革。如何在学校原有的体育基础下进行改革,怎样改革,是学校要思考的方向和内容。学校认真研读和领会相关文件精神,整体诊断和分析,用实际行动保障学生校内1.5小时和校外体育锻炼。
(一)分析学校体育工作的优势和劣势
学校是一所近百年老校,占地面积4702平方米,运动场面积只有2724平方米,跟许多老城区学校都是一样,地方小、人员密集,生均面积严重不足,这是我们开展体育锻炼的劣势。如何在这么小的空间下,落实“双减”保障校园1.5小时体育锻炼,做到减负提质,学校做了大量的思考和实践。同时学校充分挖掘开展体育锻炼工作的优势:一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基础好,有彭佩华体育特级教师,在其工作室的带领和实践下,已开发了许多和健体育课程,体育锻炼活动扎实、有趣、有效;二是区域领导对体育工作非常重视;三是学校与家长长期的配合;四是学生的体育鍛炼习惯好;等等。这些都是学校保障学生校内1.5小时和校外体育锻炼充分条件和优势。
(二)健全架构,各司其职
为使各项政策和文件能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落到实处,学校健全架构、各司其职。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体质健康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学生体育锻炼管理工作小组。领导小组每学期都要和体育教师一起制订学校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对活动有要求、有记录、有检查,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把握发展方向,年末进行总结,保证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有组织、有目标、高效率地实施。学校制订具体可行的措施方案,就具体时间、活动项目、活动次序、安全防范等事宜做出周密的安排。
体育老师负责专业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动规律和身体发育敏感期,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科学安排全天的练习内容和运动负荷。运动时分区域组织和开展各项目的技术指导,科学安排锻炼。
班主任负责组织管理。按照学校特异性体质和特殊疾病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如实登记学生身体状况,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及时与体育教师沟通,保障安全锻炼;当天带班正副班主任负责管理和维持学生纪律,协助组织活动和比赛,保障活动秩序,并提示晨练迟到学生后续训练时间的落实。
体育委员负责自主管理。积极参与锻炼,协助管理上下楼梯的纪律,登记考勤,记录各组比赛成绩作为小组互评依据,并督促晨练迟到学生后续训练时间的落实。
少先队值日队干协助维持秩序,并登记各班活动情况交体育科组作为体育先进班评价的一项依据。
二、构建课程,提质增效
教育改革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平,因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体育课程来说,由于城乡、不同地区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差别加大,要促使所有学生达到《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目标要求,努力开发与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正确理解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认识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作用和原则,把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这是体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学校阳光健身体育理念下,学校按照教会、勤练、常赛要求,以学生为本,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
(一)注重过程性管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把学校原有的体育课程优化整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肌肉锻炼、体能锻炼、柔韧等方面综合设计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推广特色品牌传统体育项目、全员运动会(亲子运动会)、眼保健操、课间操、课前晨练、课间微运动、体育课、大课间、个性化课后托管等活动。学校注重过程性的管理,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5小时和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从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二)保证时间和场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我校落实每天1.5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具体课程按照当天有体育课班级学生和当天没有体育课班级的学生安排锻炼时间和内容。当天有体育课班级的学生,体锻时间95分钟,包括40分钟体育课,15分钟课间微运动(上午、下午各一套眼保健操+一个课间微运动)和40分钟特色体能大课间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班级的学生,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增加15分钟的晨练、20分钟的体育超市。
(三)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安排
课程一:20分钟晨练。根据上级部门“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的精神。同时,从平时的观察和学校的调查中,学生需要提前回学校的人数很多,8:00前到校达90%,为解决家长接送的问题,落实5+2管理,学校就利用这段时间让当天没有体育课班级的学生进行15分钟的晨练。课程设计内容包括8分钟匀速慢跑,低年级学生跑3圈,中年级5圈,高年级7圈;5分钟个性化体能练习,分4个功能区域,学生根据实际自主选择,补充短板;最后用2分钟进行拉伸放松。学生7:50到校回教室放下书包后,安静有序地到达操场开始慢跑。慢跑时,保持前后1米距离,遵守纪律。我们把跑道分成慢跑区和超越区。原则上学生分区域跑步,低年级在增加区域和内圈的第1道跑步,高年级在外圈2、3道。有能力的学生若想超越,一定要在安全的情况下在第4道完成,超越调整节奏,再视情况回到慢跑区。
学生慢跑时至少有4位体育老师在场管理秩序。教师来回就近走动,观察学生慢跑的情况。个性化体能练习时,教师一人管理一个区域。体育科组长协调大队辅导员,发挥值日队干的作用协助维持晨跑秩序,并指挥迟于8:00回校的学生,洗手后统一回教室,不影响晨练。力求过程性管理到位,精细、安全、高效。
课程二:20分钟的体育超市,时间安排在下午4:55—5:15,是大课间的延续。以上肢力量、柔韧、综合素质、灵敏、协调、平衡等设计课程,以班为单位,以分方块分内容选择,配合新颖体育器材、游戏、比赛等形式进行,体现快乐阳光体育。学校做好组织管理,包括场地站位、项目内容、人员安排、时间要求等。
课程三:40分钟的高密度体育课。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课时间。围绕“阳光评价”“提高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等课题研究,积极践行“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务实教学常规,实施有质有量的体育课堂,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每个学期末,教导处组织体育教学质量抽测,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督导和监测。学校务实、高效的体育课提高了学生的体质,长期的坚持,也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旧、师徒结对、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
课程四:40分钟特色体能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特色体能大课间是也是学校贯彻“健康第一”,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主要阵地。课程设计把上级的规定动作和校本特色相结合,体现爱国教育精彩大课间。主要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与阳光做伴,以操场为舞,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快乐,找到自信。跑步做操做到整齐到位,其他单项活动乱而有序,活动中,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锻炼,及时释放学习的压力,达到以体促德的教育效果。
課程五:5分钟的精彩课间微运动。课程设计内容以体艺结合,思政时事结合,按月份巡回练习;以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为原则编排室内自编操或轻器械操。课程设计内容丰富,有北京冬奥主题曲《一起向未来》,有学生少代会建议校园推广粤语,用粤语唱的广东民谣《何家公鸡何家猜》等等。安排在课室进行,下午第二节课上课前在做完眼保健操后,再做4~5分钟左右低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缓解疲劳、减缓压力。
对于个性化体育练习,我们以学生个体训练为主,建议学生自带一件轻器材(如短绳、毽子、弹力带等)。学生完成慢跑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的素质状况选择在不同的功能区域练习踢毽子、跳短绳;也可以根据参考教师的建议选择在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爬杆、拉力、柔韧等体能练习;完成练习任务后可以与同学比赛或者玩游戏。练习时,注意安全,若某个区域的人数较多则听从教师指挥,及时调整练习位置。
学校就是用丰富的体育活动来充实校园活动,以减轻校内作业负担,以体养德、以体促智、以体健美、以体促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五育并举。
(四)校外体育锻炼课程强化和推进全民健身
体育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作业的布置,达到有效的身体活动,从中生发诸多的益处,最终达到个人发展的良性循环。
校外体育锻炼课程的设计作业包含两大类:第一大类为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必选类,一是巩固与拓展课堂教学知识,二是根据学生年龄段、身体发育敏感期(如强弱、力量、特长等)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即基本素质练习,三是校本特色的训练;第二大类为自我兴趣爱好的自选类,要求每周至少进行3~5次的锻炼和记录,每次不低于30分钟,包括亲子运动、游戏、赛事欣赏等。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个作业活起来,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三、多元评价,激励成长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一是制定评价制度,如记录在学生成长手册。制定学校体育先进班评标方案、每学期体育抽测方案等。二是阳光评价激励前行,采取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方法促进校内外体育锻炼落实落地,学校每学期评选体育积极分子,并表彰奖励。
落实措施保驾护航。一是明确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1.5小时体育锻炼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负全责,关心和支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运动领导小组要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实施学生体育运动,立足校园,深入开展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二是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经费按一定比例投放于学校体育专项项目。三是按规定配足配齐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和后勤部门要随时注意器材的良好和维护,充分利用场地及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学生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四是严格考核评比,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情况纳入学生体育课程、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重要内容,把班级组织体育活动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把上好体育课,指导学生科学锻炼作为体育教师工作实绩的重要考核内容。以此推动学校体育运动有效开展、深入发展。
“双减”的春天必将会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只要我们行动起来,下一代一定会强身健体向未来!
参考文献:
[1]高胜光.对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认识[J].体育教学,2005(03).
[2]宋积全.让阳光体育助推青少年的“中国梦”[J].教师,2013(31).
[3]高胜光.体育新课程:反思与展望[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