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棉洋镇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12-14 03:31陈景涛李伟荣宋钒舒灿伟王跻崭刘少群孙彬妹郑鹏
广东茶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单丛茶青产区

陈景涛 李伟荣 宋钒 舒灿伟 王跻崭 刘少群 孙彬妹郑鹏*

(1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2广州市番禺区委组织部,广东广州,511499;3五华县良园实业有限公司,广东梅州,514400)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棉洋镇坚持大力发展茶产业,依托当地自然禀赋,围绕“醉美茶乡 和谐棉洋”发展定位,谋划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茶产业专业镇。《习近平的“茶之道”》一文中提到,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结合当地特色的茶产业的发展[1]。棉洋镇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衍生的茶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内涵。为推动棉洋茶产业升级转型,实现棉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棉洋茶产区结合当地特色茶文化的同时,大力引进优秀先进的茶叶科技,打造具有棉洋特色的茶产业。本文将结合特色茶文化和当地茶产业现状,参照引进茶科技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棉洋茶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1 背景介绍

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种植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中后期,而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茶产区则约在300年前,以棉洋镇天柱山茶产区为代表,向外打开知名度。棉洋茶产区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自产自销,盛世之时农户便产茶制茶,供家庭内部饮用,直至明清期间才大规模向外销售,形成梅州市九大名茶产区之一的棉洋镇天柱山茶产区[2]。

据统计,截至2022年棉洋镇茶叶种植面积约2.8万亩,约占五华县茶叶种植面积的46.2%,是五华县的茶叶重镇[3]。

梅州市出台的《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梅市府〔2022〕17号)提出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大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政策力度、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多个发展方向,指出了十四五规划时期仍需要茶产业的持续发力,并鼓励加快推进茶产业的三产融合[4]。

2 棉洋茶产业发展现状

2.1 地理环境

2.1.1 气候环境

棉洋茶产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日照适宜,是茶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据21世纪头十年的统计,棉洋茶产区年平均气温为21.2℃,全年总积温为7752.3℃,平均年日照时数1966.6h,年平均霜日7.8天,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终年气温保持在较适宜茶叶生长的区间[5]。特殊的气候导致春茶产期更早,相对附近的其他茶叶产区更早上市,最早的春茶可在元宵时节前后便可采摘,在此时采摘的春茶又被称为上元茶。

2.1.2 山脉及土壤环境

棉洋茶产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均隶属莲花山脉,平均海拔500m以上,年降雨量达到1487.3mm,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76%,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雨量充沛,雾气大,对茶叶的生长大有裨益。

茶产区的土壤大多是红壤土,pH 值在 5.0~6.2,茶产区土壤显然符合种茶生长要求的适宜 pH 值范围4.5~6.5内,且棉洋镇土地肥沃,富含矿物质,有机物含量大于1.5%。

2.2 茶园与茶叶品种概况

截至2022年,茶叶种植面积约2.8万亩,产量达300多万斤,生产上以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为主,茶叶年总产值约3.3亿元,占全镇农村经济总产值36.6%。各茶类生产数量占比见图1。

图1 棉洋镇茶类生产产量约占比

种植的茶树品种主要为白叶单丛、凤凰单丛、梅占以及本地群体中小叶种为主,还引进了金牡丹、金萱、翠玉、瑞香、黄玫瑰、丹霞8号、鸿雁12号、英红9号等茶树品种。

在2010年之前,当地茶农把茶树种植在田野边、陡峭的山间,用来区分水稻田的归属,或是用茶树做栅栏、路障等。该种茶叶种植方式会对茶叶的管理和采摘造成极大不便。2010年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茶企业开始规范种植,开垦出良好的茶园种植环境,规整地种植茶叶,利于采摘和管理,大多数都支持机器化采摘。2018年,广州对口帮扶的工作队和当地政府合作在扶贫村进行茶园种植,则有着更严格的要求,组织牵头知名企业来指导茶园的种植和管理,整体的生产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棉洋镇拥有五华县良园实业有限公司、万福春茶企、永盛农林合作社等多家茶企与合作社,培育出正天柱山、万福春等知名品牌,茶园主要有七畲径茶园、新光村茶园、平安村茶园。企业种植加工详情见表1。

表1 棉洋镇企业种植加工情况

2.3 茶叶加工销售情况

除少量老茶农保留采取纯手工的加工方式外,棉洋茶产区的加工方式基本引进机器化进行加工。产品以客家炒绿、红茶和乌龙单丛茶为主,近些年也有引进黑茶的制作工艺。种植加工详情见表2。

成品茶的销售情况是分为两个类型的,客家炒绿主要销往梅州本地和河源等客家地区。而红茶和单丛茶则是经过经销商主要销往广东的各个地级市。而茶青销售,则就是较大型的茶叶加工产区来购买,如潮州的凤凰山的加工厂前往棉洋茶产区购买,将茶青带回厂区来制作单丛茶。

3 棉洋茶产业存在问题

3.1 缺少标准品牌化

目前,棉洋镇暂未形成区域性公共品牌,缺少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缺少具有地区特色的热门茶品牌,比如潮州凤凰镇的凤凰单丛茶,在这一点上,棉洋镇至今没有统一起来。并且棉洋镇茶企业所种植的茶叶品种也相对单一,茶树品种不够具有地方特色,以白叶单丛、凤凰单丛、梅占以及本地群体中小叶种为主,缺少具有地方特色并且产量足够高的茶树品种资源。且缺乏统一加工标准,阻碍了茶叶的规模化生产,导致茶叶总体质量不高,难以打造公共品牌,难以形成茶叶产区的竞争力[7]。

3.2 种植加工不完善

棉洋镇新光村仍保留着只卖茶青、不卖成品茶的固有思维,导致产业链不够完善,尤其是加工体系不完善,仅规模以上茶叶经营主体有加工能力,对各散户茶农的茶青加工能力有限,大量茶青销往大埔、揭阳等地[8]。茶农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是新光村缺少足够的茶叶加工厂,没有第二产业的加持,种植茶叶的收入自然就不高了。即使有了配套加工厂的企业,也只是满足于加工成品茶,没有向第三产业延伸,也没有推出新的产品,只守着原有的产品,导致竞争力越来越差,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

3.3 缺乏人才的支撑

棉洋地处山区,缺少工作岗位、就业方向较窄,当地人口流失严重,大都选择外出珠三角务工,间接导致了大量优秀人才外流。而打造一个优秀的茶产区,则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在棉洋茶产业,无论是茶叶种植管理人才,还是科研人才、技术人才和销售人才等都是相对缺乏的,这就使得茶产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3.4 茶产品销售困难

棉洋茶产区的茶青销售,是属于被动的销售,主要依靠其他茶产区的茶青收购人员来收购,而非主动地向外销售。棉洋茶产区茶青的出售量主要是由其他茶产区产茶时的茶青缺口量来决定的,这导致了茶青的销售是极为被动的一种销售模式。棉洋茶产区的成品茶销售同样不容乐观,受到疫情冲击,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部分造成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3.5 政策配套待优化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棉洋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将党建和茶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为茶产业的发展实施配套政策。由政府牵头茶产业实现“产业扶贫”“产业振兴”,“党建+茶产业”的模式大大提高了茶产业建设的效率。但“党建+茶产业”的模式推广仍不够全面,在种植加工、人才引进、产品销售等多个方面仍需要更加切合实际发展的配套政策。

4 对策建议

4.1 打造公共品牌,统一制茶标准

结合区域性公共品牌嘉应茶,以梅州历史八大名茶之一的天柱山茶为棉洋客家炒绿茶的旗帜,打造属于棉洋茶产区的区域品牌,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推动优势产区品牌的创建:通过制定茶叶加工生产标准化流程,并下派推广人员进行技术推广,提高大部分茶企加工水平[9]。客家炒绿有着其独有的韵味,统一制作客家炒绿的制作标准,以本地群体中小叶种为基础培育出能够使客家炒绿苦涩感降低、回甘更加突出的、具有棉洋当地特色的新型茶树品种。打造并申请成独属于棉洋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形成棉洋茶产区的公共品牌。

4.2 完善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

适当改革原有的生产销售方式,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需大力建设茶场的配套工厂,以新光村为例,新光村茶场的配套工厂不能匹配茶场的茶青产量,因此需要将配套工厂的建设率提高到适当的水平。推进茶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能有效拓宽增值空间。以棉洋天柱山茶场为例,构建茶园景观、挖掘茶叶文化、举办茶艺比赛等,将天柱山的茶叶文化和茶产业紧紧联系起来,使茶产业发展适合休闲、生态、娱乐的综合休闲旅游,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茶叶市场[10]。

4.3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

棉洋政府应鼓励实现茶产业校企合作,加强茶产业相关人才培训与专业人才引进,为茶叶生产寻求专业技术支撑,促进当地茶叶资源与茶产业相关人才的结合,帮助棉洋茶产业焕发新活力[11]。要使高校和茶叶研究机构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在棉洋茶产区发挥出作用,根据茶产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行动方案,积极为棉洋茶产区建言献策,以茶叶科研、茶园管理等的人才促进棉洋茶产区的产业发展。以加强联系、人才引进的方式,大力引进先进的种植加工技术,并将技术熟练运用在茶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为棉洋茶产区的发展提速赋能。

4.4 加大茶产区的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加大对棉洋茶产区的宣传,提高棉洋茶品牌的知名度。在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购物平台使用图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打响棉洋茶产区的知名度,扩宽以电商平台为代表的销售渠道,让棉洋茶产品伴随着宣传销往全国各地。应与当地网络红人进行合作,为棉洋茶产区和棉洋茶品牌进行宣传,并适度降低售卖价格,赢取一个口碑上的宣传层面的胜利。并将棉洋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向外界宣传,可以在当地开展茶文化节、茶旅等茶事活动,将茶旅作为重点内容宣传,以茶事劳动体验的方式开展的“农家乐”模式的茶旅,必然能够吸引到更多人的目光,也就打响了棉洋茶产区的知名度。

4.5 结合“党建+茶产业”加强产区凝聚力

将“党建+茶产业”成功模式在棉洋茶产区推广开来,该模式十分适合推动棉洋茶产区实现产业振兴。“党建+茶产业”的模式在脱贫攻坚时期中证明了政策给予一定的帮扶,能使茶产业更快更好地为棉洋人民服务,这种模式在“乡村振兴”中也必然能够加强产区的凝聚力,也一定能够更好地作用、服务于棉洋人民。当然这种模式也不能过多干涉,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为茶人做一个示范性的样板,也能激发茶人的创造性,让茶人们为棉洋茶产区的乡村振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单丛茶青产区
《凤凰单丛(枞)茶 年份茶》团体标准顺利通过评审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术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术
多级机采茶青分选机的设计与试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极端天气对潮州单丛茶树及单丛茶加工的影响和预防补救措施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
潮州单丛茶对高海拔山区气候适应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