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愈加重视。从人才培养视角而言,初高中教师需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及效率,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我国初高中都增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初高中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存在衔接问题,使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及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文章分析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实践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及效率,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教学衔接;信息技术;初高中
如今,信息技術课程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关键技能,因此,初高中教师需持续探索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为了保障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及效果,探究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和对策尤为重要。
一、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同
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和素养。初中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则是知识积累,高中阶段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往教学思维的影响下,人们习惯根据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教学效果和既定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强调,在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以此来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取得进步和获得成长,还可符合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所以,对高中阶段的教学而言,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实践技能,应用信息技术灵活解决实践问题。由此,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还可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应用的局限性与可能性,深层次解读计算机等信息工具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政治、社会以及伦理方面的综合影响。
(二)教学侧重点不同
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过程中,通常会基于教材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但是,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知识点的跨度是不一样的,且知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从最初的实践到感知、理性以及指导实践的过程。高中教材的侧重点倾向于理性理解,而初中教材的重点在于感性认识。对信息技术课程和教材“零起点”情况而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可实施“多起点”方法,结合学生不同年龄、能力以及发展个性化差异,优选难度、要求以及方式不同的示教方法,由此,让步入高中的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对于和初中教材存在交叉重叠部分,适度调整教学广度、深度以及难度,以此来构建梯级层次,不但能够让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衔接,还可以缩短初高中知识之间的跨度,逐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不同
初中生年龄较小,好奇心、能动性较强,信息技术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任务驱动或者情境创设的内容,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由此,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碰撞思维火花,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闭锁性和自主性较强,更喜欢自主思考、探索问题,且此阶段的学生思维具有较强的预设性,在付诸实践前,往往会提前梳理思路、制定方案或者计划,有序实施。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研究性、高阶性的学习实践,让学生能够自主掌握学习过程、目标和任务,而教师主要发挥的是观察和辅助指导的作用。由此,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和素养。
(四)教学评价不同
众所周知,教学评价的功能在于检验、鉴别和激励,是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方式,同样是检验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评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的有效方法。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不仅要全面了解整个“教”和“学”的过程,还要重视评价结果,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情况、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初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考查。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建构价值主体与培养学生能力的情况,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教学评价的侧重并不是对另一方面的不重视,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不同年龄、兴趣以及认知发展的个性化差异,在初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法。由此,可以提升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的有效性,确保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及效果。
二、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对策
(一)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及素养要求较高。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认知发展规律,分层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形成教学梯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像游戏闯关一样,一步一步深入探索,逐步提升知识点的难度,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让学生牢牢掌握一些关键知识点,提升信息技术学习质量及效率。为了更好彰显教学内容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中的“算法和问题解决”相关的教学知识点时,信息技术教师可梳理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解三种数据计算的方法,分别是人工计算、编程计算和大众工具软件计算。这三种计算方法的特征不同且应用场合也明显不同,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了解数据整理的相关概念。在高中课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数据计算的一些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计算方法适用于解决的问题场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种数据计算方式的不同,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根据知识内容可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思考的空间与机会。从本质而言,教学目标分层根本在于因材施教,毕竟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基础能力不同,所以,学习和理解能力也会存在个体差异,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不同难度、不同层次水平的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还能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发展的个性化差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和探索。例如,在开展“IP地址”信息技术内容讲解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到的相关知识点,思考高中阶段相关知识点的独特之处。如IP地址如何分类、如何理性认识、选择和规划IP地址等,设置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还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理论性知识点灵活解决IP地址相关的实际性问题。同时,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学生初步了解了静态的网页制作方法,但是,对于动态网页制作和特效网页制作方法一无所知。信息技术教师可借助优秀案例,以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对动态和特效网页制作方法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深层次挖掘网站制作相关的知识点,从而能够掌握动态网站制作和页面特效的一些方法,还能触类旁通地自主创建 BBS论坛。由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及素养。
(三)凸显教材交叉性
虽然初高中教材知识点存在不同,且难度跨越较大,但在内容方面存在交叉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综合对比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的重叠部位,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由此,不仅可以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信息技术要点,调整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理解和記忆,还能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及效果。例如在开展“数据处理和应用”相关的知识点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流程图、自然语言等描述算法,创建问题化的求解模型,由此,能够让学生自主联系初中时期所学过的“数据和数据处理”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联想和互动。而后教师可引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处理、应用数据信息,还可结合初中阶段所学到的Excel表格编制辅助并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初高中知识点的不同,还可使其明白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侧重点,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技术学习,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质量及效果。
(四)创新教学方式
在初中时期,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会一对一地引导学生实践教学,而后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完成预定的任务,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先示范后实践的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长此以往,不利于高中生自主解决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更无法谈及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及素养。所以,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师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及素养。例如,在开展主题网站设计时,信息技术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感兴趣的主题自主探索、设计。此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索、实践和创新的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性。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现部分学生设计出的主题网站甚至比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还要漂亮、有创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还符合新课标的教育目标。
(五)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的课时不多,一星期只有两节课,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时间较短。所以,信息技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差异化分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价值,开展生生、师生互动。例如,在开展“图片处理”相关的知识点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检索相关的网络素材,设计一款图片样式的广告,在掌握技术操作要领后,将学生进行差异化分组,引导学生结合主题任务开展讨论、分析、实践和互动,共同碰撞思维火花。此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和内在潜能,还能让信息技术学习质量及效果事半功倍。而后教师可引导各小组对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创新性开展自主评价或者互评。由此,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成果,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信息技术教师需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年龄以及认知发展的个性化差异,多样化创新教学方式,清晰界定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方式、评价的侧重点,针对性开展分层、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等教学,以此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促进初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李锐. 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和对策[J]. 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08):1-3.
[2] 刘世能.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高中信息技术衔接教学策略[J]. 教育信息技术,2023(04):25-28.
[3] 王汝仪. 信息技术支持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J]. 学苑教育,2022(28):42-43.
[4] 孙洁玉,李秀如.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促进初高中教学衔接[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2,51(26):50-52.
[5] 闵庆松. 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究[C]. 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初级中学,2022.
[6] 曹爱芳. 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 新课程(下),2016(02):224-225.
[7] 郑莙瑛. 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衔接探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6):23-24.
[8] 戚锡宏. 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究[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