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寅杰
(四川师范大学 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1.1.1 蜀锦的发展脉络
蜀锦是中国四川地区生产的一种彩色织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汉朝到三国时期,蜀郡(即今天的四川成都一带)产的特色锦缎,被统称为蜀锦。蜀锦的织造,在汉唐时期以多综多蹑织机为主,唐宋以后使用束综提花的花楼织机。现代蜀锦采用分条整经的方式,适合牵制彩色纬线。现代蜀锦用染色细丝织造,质地坚韧,色彩鲜亮。
1.1.2 团窠对鸟纹的文化
团窠对鸟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陵阳公样。主要见于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窦师纶,字希言,……封陵阳公,性巧绝。草创之际,乘舆皆阙,敕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凡创瑞锦宫绫,章彩奇丽,蜀人至今谓之陵阳公样。……高祖、太宗时,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之状,创自师纶,至今传之”[1]。
许多作品以团窠纹样为主体,配以联珠纹边框,团窠内饰有动植物图案,呈现出新颖而优美的风格。赵丰[2]认为花环团窠与动物纹样的结合模式是陵阳公样的图像形式。田自秉等[3]将对雉、斗羊、翔凤等主题的“对称格式”定义为陵阳公样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团窠对鸟纹体现了中国织工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和改造的智慧,也展现了中华文化包容、开放的精神。
1.2.1 蜀锦的价值
纬锦织造技艺是唐代蜀锦的典型特征[4],融合了中国南北方文化的特点,既有西域风格的纹样和强烈对比色,又兼具南方织造织锦的细腻工艺,独树一帜。随着南北文化的融合,联珠团窠纹样在窠环的设计上融入了较为柔和的卷草纹,并呈现出“北朴南雅”的艺术特色[5]。
蜀锦价值同样很高:采用天然材质,通过手工艺人的织造,代表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独一无二,极富地域特色。
1.2.2 团窠对鸟纹的价值
团窠对鸟纹中最具代表的是陵阳公样。陵阳公窦师纶在唐代创造的“陵阳公样”,是应用于织锦设计的代表性经典图式,成为唐代最有特色的图案之一。正如著名学者扬之水先生所说“‘某某样’标示着图式的确立,它是前一轮设计的成功,又预示着下一轮设计的开始”[6]。陵阳公样在蜀锦设计的发展脉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过渡意义。团窠对鸟纹作为典型纹样,在蜀锦的设计发展历程中扮演着承续传统与引领创新的重要角色。
唐代陵阳公样的形成与传统趋吉文化相关联,讲究“纹必有意,意必吉祥”[7]。纹样作为直观反映美好生活寄托的重要载体,也随之发展创新。根据赵丰编撰的《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8],团窠对鸟纹的产生与唐代的兴盛息息相关,代表表了那个时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及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成果。
1.3.1 蜀锦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蜀锦产业日趋衰退,已濒临灭绝的边缘,2003年蜀锦厂的倒闭更显示出这一传统技艺面临的两大危机:传承问题和创新不足。蜀锦工艺复杂精细,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作品质量至关重要。保护传统工艺的投入不足,内需市场狭小,都制约了蜀锦创新的动力。由于制作周期长和效率低下,生活节奏加快和文化商品需求增长,蜀锦开始引入现代纺织机械化生产。这种机器蜀锦生产效率高、产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供给不足的问题。但机器蜀锦缺乏手工蜀锦的织绣特征,艺术价值有限。机织蜀锦的真伪存疑也颇受争议,对于如何处理传统手工蜀锦与现代机器生产之间的关系,业内意见不一。
1.3.2 团窠对鸟纹样的现状
团窠对鸟纹作为中国古典图案的典型代表,不仅呈现了中外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开放、海纳百川的特质,还展示了中国古人独特的美学追求和高超的审美品位。唐代的壮美以浑健为特色,内气外形并举,将中华古代的刚健审美意识推向了高潮[9]。但是现今社会对团窠对鸟纹的关注和发掘不足,大多停留在简单地描摹和复刻上,没有与当代时代结合,没有进行创新,缺乏融合当下审美和文化语境的重新设计,无法体现出传承创新的意义。
以成都博物馆陈列团窠对鸟纹锦(图1)作为这次设计的主要研究设计对象,用Adobe illustrator软件用钢笔工具描绘出来(图2)。
图1 成都博物馆陈列团窠对鸟纹锦Fig.1 Bird brocade in Chengdu Museum
用Adobe illustrator软件将原图进行解构,重点将鸟形纹样进行解构,提取元素和纹样中的特征纹样如鸟头鸟翅等等,将各个元素放至等大后进行排列。
将提取后的元素运用对比、重复、旋转等设形式美法则进行重组,使用对称性元素来增强团窠的整体平衡感,使纹样更加稳定和和谐。尝试不对称与旋转等的设计手法,以增加一些动感和现代感,如图3~图5所示。经过综合考虑和多次比较,图3的节奏较为杂乱,虽然旋转有动态的美感,从中向外发散有着缩放的视觉感受,但从内向外的疏密过于急,却缺乏美感,显得粗糙而不精致。图4继续实验旋转的动态感觉,改善了内外疏密节奏的问题,增加画面的平衡感,但画面中联珠纹过大,较为呆滞木讷,破坏了对鸟纹本身的视觉感受。图5放弃了旋转动态之感,沿用对鸟纹的骨架,放大对称的形式,像万花筒一样。而在小细节中增加一些不对称元素打破极为严谨的结构,从而让画面更加通透,没那么呆板。因一次次实验和改良最后选择的是图5。
图4 设计稿二Fig.4 Maquette 2
图5 设计稿三Fig.5 Maquette 3
在色彩上用Adobe illustrator软件提取出红地团窠对鸟纹锦主要色彩,再将色彩进行色彩推移。
用Adobe illustrator软件将绘制的图形与所提取的色彩结合,通过不同组合,创造出多样的色彩效果。不同色彩间的相互作用和叠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如图6所示。呈现出独特的氛围和情绪,赋予整体作品更为丰富多样的品质。这种巧妙的搭配与组合不仅能够突出个性和独特之处,还能感受到微妙的变化和精致的细节。这一组的搭配都符合团窠对鸟纹文物的色彩氛围,整体感觉华丽明快,有着团窠对鸟纹的神韵。
图6 不同色彩的设计图三Fig.6 Maquette 3 with different color
在面料选择上主要分类了反光与不反光两种不同感受的面料,将这两种不同感受的面料进行实验对比,希望通过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与触摸感受达到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的效果。
在比较分析了众多反光面料与不反光面料后,着重分别选择了三种进行最后比对,经过综合选择,从面料厚薄、印刷色彩还原度、材质等面料因素,以及面料所带来的视觉体验、触摸感受、面料面积大小等方面考虑,对面料的软硬度、垂感等感受进行综合衡量。综合评估能够确保选用的面料符合设计需求,并能为最终的设计效果提供最佳的审美效果和舒适体验。面料的面积大小、柔软度、垂感等也会直接影响穿着时的舒适感和美感。对这些综合因素进行仔细权衡和评估后,以确保最终效果能够达到设计意图,最后反光面料选择加捻色丁,不反光面料选择仿亚麻。设计成品如图7所示。
图7 设计成果Fig.7 Design results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元素,这些元素含有大量可供开发的题材和形式,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源泉,使设计作品充满深刻的文化内涵。团窠对鸟纹样应用于方巾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现了传统纹样的活力和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验证了传统图案可以通过设计加工焕发出时尚新意。对传统元素的改良优化不仅为其开发出了可复制的路径,也为设计师在创新的设计过程中提供了指导和帮助。传统与创新相融合,既沿袭了文化基因,造就了时尚新貌。
团窠对鸟纹不仅是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典范,其创作演变过程也为当代设计师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启发。在汲取多元文化营养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立足自身审美语境,发掘创新内涵,使外来艺术以中国化的面貌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