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传感器外壳体交流干扰对电路输出的影响

2023-12-13 12:12王振廷宁金明王元委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3年12期
关键词:差模共模干扰源

王振廷,齐 娜,宁金明,王元委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0 引 言

大型电动运转设备在运载情况下,会对安装在发动机上的测量传感器产生严重影响,甚至拉偏输出电压值。目前,温度、压力等传感器外壳大多采用金属外壳,可以屏蔽外界电磁干扰,但当外壳体直接受到交流信号干扰时,其内部会产生电磁场,对传感器内部电路的稳定性造成影响[1,2]。

本文通过对传感器外壳体交流干扰的试验和理论分析,通过改变干扰源的频率和幅值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给出电路改进措施,并将改进后的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加以验证。

1 相关理论

1.1 通电导体周围电磁效应

如图1所示,对通电导体施加电压,驱动电子运动形成电流,电子的运动轨迹沿着导体的螺旋线运动,电子被整合形成规则次序排列,每个电子的N极和S极在导体横截面形成环形排列,每个电子磁力线叠加在与导体轴线垂直的端面形成磁力场[3]。

图1 通电外壳体产生电磁效应

电磁干扰源、传播耦合途径、敏感设备是形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将电磁干扰源用时间函数S(t)表示,敏感设备的敏感性用时间函数R(t)表示,电磁能的传播耦合性用时间函数C(t)表示,则产生电磁干扰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因此,对于一个电磁干扰的形成过程来说,需要强电磁能量来源及对电磁干扰比较敏感的设备。

1.2 电磁干扰的形成

若要形成电磁干扰,下列3个因素必须同时存在:1)干扰源:释放电磁能量的源,如雷电、汽车火花、线路板上的高频信号等都可以成为干扰源;2)对源的电磁能量产生非正常响应的敏感器,如弱电信号放大器;3)耦合途径:能够把电磁能量从干扰源耦合到敏感器的通路,典型的电磁干扰耦合途径主要是导线上的传导与空间辐射。

若用E(t,f)表示干扰源的反射值,C(t,f)表示耦合函数,S(t,f)表示敏感器的敏感度阈值(敏感器呈现不希望有的响应时的最小可识别的干扰电平),则三者之间的数学表达式为[4]

式中M为安全余量。当M>0 时,干扰源和敏感器之间是电磁兼容的;当M<0 时,干扰源通过耦合通道对敏感器产生了电磁干扰[5]。

为了使发射源和敏感器之间实现电磁兼容,可以采取降低发射源的发射值和切断耦合通道,提高敏感器的敏感度阈值。

1.3 电磁干扰对电路的影响

传感器的外壳体与内部电路无直接接触,当外壳体的干扰源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通电外壳体产生的磁场耦合进入放大电路中,形成辐射耦合,耦合途径是将电磁干扰能量传输受到干扰的电路板上[6]。在放大电路中,由于放大器输入阻抗较高,输入信号线的电容耦合和外部磁场引起的感性耦合占主要因素[7]。

2 热电偶传感器高频噪声干扰的电路效应

2.1 高频干扰的影响

由于热电偶的O +和O -共模电压和差模电压非常小,因此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对输出均有影响。当差分运算放大器对带外的小信号进行整流,将干扰表现为一个小的直流电压的偏移。如图2所示,输出Vout处可加载一个直流偏移或交流干扰的情况。

图2 热电偶传感器放大部分原理图

将热电偶传感器外壳加载交流干扰前后进行对比,根据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如图3(a)所示,在未加载干扰源情况下,传感器输出为稳定的温度信号值;如图3(b)所示,中间段在加载干扰源情况下,输出受到影响。

图3 未加载/加载干扰源下输出曲线

2.2 受高频干扰的温度传感器数据分析

用高频信号源模拟交流干扰,将干扰源加载到温度传感器外壳上,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值,记录传感器输出,如表1所示。

表1 受高频干扰的传感器输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干扰源的幅值越大,传感器输出受到的影响越大,而干扰源的频率对于输出信号没有固定的模式。如图4所示,所有曲线呈现类似周期的变化,但当频率大于8 kHz时,传感器无法精准测量环境温度。

图4 受高频干扰的温度传感器输出曲线

3 高频交流干扰的抑制

3.1 共模、差模干扰的抑制

共模干扰产生于电路接地点之间的电位差,可以通过输入线路的不平衡转换以抑制共模干扰,共模干扰在转换成差模干扰时,采用不平衡的过渡即可消除[8]。当辐射干扰在信号线上感应出共模干扰,如图5(a)所示,可以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增加C1 电容来衰减共模干扰,其容值大小受到允许漏电流的限制[9]。共模干扰电流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是方向相同。

差模干扰是和被测信号叠加在一起的噪声,可采用同步低通滤波法,差模电容在高频时,低阻抗可短路掉差模干扰,可先测出干扰源频率,根据截止频率计算出电容的容值,如图5(b)所示,可在电路中增加C2、C3 电容来抑制交流干扰产生的影响[10]。差模干扰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热电偶的电压值非常小,为mV 级,因此共模、差模噪声干扰对传感器影响比较大。而且因为噪声幅值比较大,经第一级放大后,第二级无法对其进行滤除。故在高频干扰下,在第一级运放输入端增加滤波电容对噪声干扰的滤除效果明显。

3.2 高频干扰下的电路分析

对于高频信号干扰,可以通过输入端的低通R-C 网络进行滤波。如图6 所示,在运放输入端增加C1、C2 和C3,C1对差模噪声信号有抑制作用,C2 和C3 对共模噪声信号有抑制作用。

图6 带抑制电容的放大电路

为了避免降低共模抑制比(common-mode rejection ratio,CMRR),即带宽性能,需要确保C1 是C2、C3 容值的10 倍以上,电容值选取遵循以下规律

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

式中fDIFF为差模干扰截止频率,fCM为共模干扰截止频率。

电阻R要根据电路的阻抗系数选择[11]

3.3 抑制电容的选择

由前述分析可知,外壳体上交流干扰的频率大于8 kHz时,会对传感器的输出产生影响,根据式(6)计算的抑制差模噪声的电容值

根据式(6)计算得出:C1=10 pF,C2=1 pF,C3=1 pF

A为放大电路的增益[12],根据式(7)增益可观察传感器的频带衰减程度,将参数值输入到程序中,由图7 看出,传感器在22 kHz时,衰减大于1 000倍。

图7 增加电容后对差模干扰抑制情况

3.4 带抑制电容的温度传感器数据分析

将抑制电容增加到放大电路中,同样用高频信号源模拟交流干扰,将干扰源加载到温度传感器外壳上,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值,记录传感器输出,如表2所示。

表2 带抑制电容的温度传感器数据

从表2中可以看出,干扰源不论增大幅值还是增大频率,输出信号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小。如图8所示,传感器输出波动最大值为70 mV,相比之前不带抑制电容的输出减小了140 倍。实际应用中,加载到外壳体的交流噪声干扰,其电压峰峰值很难达到20 V,因此改后的电路可以精准测量环境温度。

图8 带抑制电容的温度传感器输出曲线

4 试 验

由于传感器的外壳体与发动机等大型设备的外壳体处于共同外壳地,因此在电动泵等大型设备开启状态下,其产生的交流干扰会通过外壳加载到传感器外壳体上,由此可在传感器内部产生电磁场。干扰试验如图9所示。

图9 传感器外壳体交流干扰试验

从图9中可以看出,传感器在未加载干扰源时,其输出为稳定的直线,加载干扰源后,其直流分量降低且出现毛刺。当给电路中增加抑制电容时,传感器输出直流分量恢复原值且毛刺消除。

5 结 论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可以得出,加载到传感器外壳体的交流干扰源,其幅值和频率在达到一定范围时,对传感器的输出影响比较明显。在干扰信号Vp-p为20 V,且频率为530 kHz时,输出变化量可达到4.55 V,传感器失去测量能力,无法精准测试环境温度。

对热电偶传感器的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在电路中增加抑制电容,通过试验分析可以看出,最大输出变化量从4.55 V下降到0.5 V左右。将改进后传感器应用到实际环境中,经过试验表明,传感器壳体交流干扰对电路输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加共模、差模电容予以消除,使传感器精准测量环境温度。

猜你喜欢
差模共模干扰源
关于差模和共模干扰的研究
三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干扰源研究
基于可移点波束天线的干扰源单星定位方法
一种基于“主动加扰”技术的通信区域精准控制干扰源设计
发射机房控制电路干扰源分析
逆变器输出端共模与差模电压dv/dt滤波器设计
差模电流注入等效电磁脉冲辐射技术仿真研究
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共模电流分析
单相逆变器共模电磁干扰特性研究
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共模干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