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熹 松溪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松溪 353500
口蹄疫是一种感染猪、 牛、 羊等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上一般以口腔黏膜、乳房的皮肤及动物蹄部产生溃烂、水泡为特征[1],该病传播途径广、速度快,是严重影响我国生猪养殖绿色健康发展的传染病之一。 猪口蹄疫主要的预防措施是疫苗免疫。 为了解松溪县猪口蹄免疫抗体水平状况,2019 年起连续四年对辖区内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开展口蹄疫抗体监测,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1 样品来源 采样时间集中在2019-2022 年4~10 月, 随机抽检猪血清821 份。 其中大型规模场2 家(330 份),小型规模场5 家(491 份)。
1.2 仪器与试剂 低速离心机、 生化培养箱、96 孔酶标仪;口蹄疫O 型、A 型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
1.3 方法
1.3.1 试验成立的条件 阴性对照血清OD450nm平均值应在1.0~2.0,阳性对照血清PI 值>60,则判为试验成立。
1.3.2 判定 待检猪血清PI 值>25 时, 判为阳性;待检猪血清PI 值≤25 时,判为阴性。
2.1 猪O 型口蹄疫群体免疫抗体监测结果 对随机抽检的821 份血清进行O 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由表1 可知,2019-2022 年O 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3.93%、93.13%、83.66%、80.77%。
表1 2019-2022 年猪O 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结果
2.2 猪A 型口蹄疫群体免疫抗体监测结果 对随机抽检的821 份血清进行A 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由表2 可知,2019-2022 年A 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0.36%、88.13%、81.27%、80%。
表2 2019-2022 年猪A 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结果
2.3 不同规模养殖场口蹄疫抗体监测情况 4 年间A-G 场O 型抗体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4.48%、88.75%、83.81%、85.71%、80%、95%、95.33%;A 型抗体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5.34% 、85% 、83.81% 、72.86%、78.33%、91.67%、91.33%。 除C 场、D 场的A型免疫抗体整体合格率为72.86、78.33%,松溪县其他生猪规模养殖场的O 型、A 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整体合格率均在80%以上。 其中G 场与E 场O 型口蹄疫群体免疫合格率差异显著,F 场与D 场A 型口蹄疫群体免疫合格率差异显著。
2018 年后猪A 型口蹄疫被国家列入强制免疫,松溪县采用O/A 型口蹄疫双价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监测显示,连续4 年随机抽取的821 份血清中,O 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数为727 份, 合格率为88.55%;A 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数为702 份,合格率为85.50%。
图1 2019-2022 年不同规模养殖场口蹄疫免疫抗体整体合格率
3.1 不同年份口蹄疫抗体监测情况 连续4 年随机抽检的猪血清,口蹄疫O/A 型免疫抗体均保持较高水平,群体免疫合格数却呈现逐年下降。非洲猪瘟暴发以来,养殖场封闭管理,场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场区,强制免疫方式也随之改变。 采用领取疫苗、自主免疫的方式,疫苗的运输、保存和免疫注射技术未能得到有效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疫效果。
3.2 各养殖场口蹄疫抗体免疫水平不同 各养殖场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不同, 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防疫意识薄弱,技术人员不健全;第二,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间隔时间太长影响抗体水平;第三,免疫接种不规范;第四,疫苗管理不到位,如运输与贮藏不当等致使疫苗失效。
调查结果表明, 连续4 年松溪县生猪规模养殖场口蹄疫抗体水平总体较高,免疫合格率均在70%以上,但却呈逐年下降趋势。 因此,需持续加强口蹄疫的免疫和监测,降低口蹄疫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