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宜秋 闽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福建闽清 350800
我国幅员广阔,地理环境多样,蕴育有众多优良的畜禽遗传资源,是培育新畜禽品种的素材、改进畜禽品种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种基础[1-3]。 畜禽遗传资源的多样性是经过先辈在当地气候、地理条件下,结合留种偏好、饲养习惯筛选产生,不同地区都拥有适应当地环境的遗传资源。但是现代社会畜禽集约化饲养, 小规模及散养日渐式微等一系列原因, 导致各地遗传资源纯度不同程度破坏甚至灭绝。 物种灭绝就不能再生,因此,国家高度重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近年来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 省级重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闽清毛脚鸡遗传资源保种场建设,将使闽清毛脚鸡这个福州市唯一的地方禽种遗传资源得到进一步有效保护。
按照种畜禽场选址要求, 从严把关遗传资源保种场选址。 总体原则是周边无村民居住、 符合防疫要求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地势地形、土壤、水源、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常年主导风向和有利于环境保护设计等各要素。 根据选址原则, 结合全县禁养区划定情况,重点在5 个乡镇开展实地勘察选址工作。经大量实地勘察及比对, 曾初步确定上莲乡一处符合选址要求的地块, 经县农业农村局牵头会同相关县直部门实地察看,确定符合相关政策要求;提交县政府工作会议研究通过后,会议纪要确定选址。项目业主单位在办理使用林地审核手续和设施农用地备案过程中,遇到社会上较大的阻力;经县政府、县直相关部门、乡政府等协调,成效不明显。在此状况下,果断开展并顺利完成第2 次选址及用地手续, 新地块也位于上莲乡。
2.1 功能分区 按建筑物功能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 各区按主导风向、地势高低和场内道路走向等依次排列。人放在第一位,优先考虑生活管理区,其次为孵化车间、饲料车间、核心保种舍、育雏育成舍和种鸡舍,最后为隔离间、废弃物处理区(有机肥厂和病死禽处理井等)。
2.2 净污道分开 场内道路分为净道和污道,二者不能相互交叉,其走向为:核心保种舍、孵化室、育雏育成舍、种鸡舍、隔离间和废弃物处理区,各舍分设净道和污道。污道为病死禽、粪污及其他脏污设备的通道,净道为人行走、饲料运输等通道。
2.3 场区绿化 绿化能改善场区小气候。 场区以设置草坪、 观赏类低矮灌木植物为主, 不种植高大乔木,避免野鸟在场区树上栖息,防止病原通过鸟粪等污物在场内传播而引发传染病,确保卫生防疫安全。
2.4 供水供电 种禽场位于山区林地间,地表水源有受林间野鸟粪便污染的风险,供水采用深机井水,彻底规避该风险。 种禽场需要可靠的电力供应,孵化、育雏、机械通风、供水等对电力的依赖性不可替代, 规划沿进场道路连接市政电源, 并配置备用电源,确保电力供应。
2.5 舍内环境控制 鉴于闽清毛脚鸡野性强、适合群体平养的实际情况, 核心种鸡舍设计思路是按照当地群众养殖闽清毛脚鸡的习惯, 保持核心种鸡原生态的生存环境。 核心种鸡舍分隔成40 个独立栏舍,每个栏舍设舍内(供鸡晚间休息,避雨避曝晒,产蛋、饲喂、饮水等)和运动场(保持放养状态)两部分,以平养模式饲养1 个家系。育雏育成舍、种鸡舍为集约化全密闭式栏舍,配置“大荷兰人”笼养设施设备,其中种鸡舍配置本交笼和人工授精笼等种鸡专用的笼养设施设备(含自动水线、料线、清粪、集蛋系统等),配套能提供适宜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减少噪声等舍内环境控制的设施设备。
2.6 废弃物处理 建设有机肥厂,购置畜禽粪便发酵罐和有机肥运输车; 配套隔离舍和病死禽无害化处理井;危险废弃物临时存放在危废间,每3 个月由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处置1 次; 生活垃圾依托保种场统一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处理。
2.7 其他环境控制 卫生清理、消毒和灭鼠灭蝇等措施是杀灭环境中病原的有效手段, 能大幅减少病原数量,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是禽场环境控制的重要部分。 卫生清理与消毒贵在认真、彻底、持之以恒,否则将功亏一篑。 因此,配套相应的卫生清理与消毒设施设备;制订卫生清理与消毒计划;严格按计划对禽场大门口、车辆、进出人员和物品、禽舍及禽、用具等消毒;定期做好灭鼠灭蝇等工作。
项目业主单位委托第三方编写闽清毛脚鸡遗传资源保种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评审,批复同意。在此基础上,业主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实施方案,经评审,批复同意。 业主单位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实施方案批复, 开展使用林地审核和设施农用地备案等关于土地租赁、 地面物补偿等一系列工作, 后续开展招投标等工作确定项目工程施工单位。
4.1 项目概况 项目规划占地约32 978 m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核心保种舍、育雏育成舍、种鸡舍、孵化车间、消毒间、检测室、饲料车间与仓库、有机肥厂、场区道路和购置仪器设备等。 项目建成后,具有存栏闽清毛脚鸡核心保种群1 500 羽、 扩繁群2 万羽、年出栏鸡苗100 万羽的产能。
图1 建设中的闽清毛脚鸡遗传资源保种场
4.2 项目建成和验收 经过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精心组织实施,福建省闽清毛脚鸡遗传资源保种场建设项目于2023 年6 月全面完成批复的建设内容。经现场核实,孵化机、出雏机、成套种鸡(育雏、本交和人工授精)笼架、料塔及供料系统、清粪系统、供水设备、照明系统、集蛋系统、通风环控系统、鸡粪发酵罐、 有机肥运输车等相关仪器设备已安装并调试到位; 核心保种舍等3 200 m2栏舍、 孵化车间等1 820 m2辅助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项目通过业主单位组织的自验收,后续通过市、省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初验收和验收。
县农业农村局通过局务会议的形式, 制定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项目业主单位可根据批复的建设内容工程进度, 分批次申请预拨付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 每次预拨付金额不超过本批次已投入的80%资金。 累计预拨付总金额不超过80%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余下的20%资金,在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合格后,结清兑现拨付。 根据业主单位申请,核实进度,积极协调县发改、财政部门预拨付项目资金。
6.1 保种目标 保持闽清毛脚鸡本品种的外貌特征、生长和繁殖性能,防止遗传漂变。
6.2 保种技术路线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鸡遗传资源保种场保种技术规范》NY/T 1901-2010,1 年至2 年世代间隔要求, 采用家系等量留种,不完全随机交配(严格避免全同胞或半同胞交配),下一世代鸡达18 周龄以上且鸡群健康时,方可淘汰上一世代种鸡;保种群不进行生产性能选育,应与育种群分开饲养;开展鸡白血病、鸡白痢等疾病净化工作; 避免混杂, 保证系谱繁殖的准确性;必要时进行遗传物质补充交换等技术规范开展保种工作。
6.2.1 保种群繁育程序 一是建立并保持40 个家系,47 周龄以后按每个家系1 羽公鸡和10 羽母鸡组建家系;二是收集种蛋、孵化、出雏等按规范进行并做好记录工作; 三是组建后备群,42 日龄抽测体重, 每个家系选留体型外貌符合闽清毛脚鸡品种特征、健壮的5 羽公鸡和所有母鸡。 四是产蛋期,18 周龄时每个家系选留健壮的3 羽公鸡和所有母鸡。 五是整理至少47 周龄前的资料,组建下一代家系。
6.2.2 档案记录和监测统计工作 做好规范的配种记录、孵化记录、选种记录、外貌体尺与主要生产性能(包括生长性能、繁殖性能、蛋品质)统计、日常管理和防疫等记录和监测统计等工作。
7.1 闽清毛脚鸡收集和存栏等情况 2020 年10 月至2022 年8 月,业主单位在闽清毛脚鸡中心产区坂东、塔庄、上莲、白中等乡镇18 家散养户收集保种素材,组建闽清毛脚鸡核心群,暂养于简易搭盖的栏舍并开展保种工作。
7.2 闽清毛脚鸡移交情况 2023 年5 月,业主单位将暂养于本县其他乡镇的闽清毛脚鸡核心群以及管理、技术、饲养人员等转移到闽清毛脚鸡遗传资源保种场。目前,该场采用平养方式共存栏闽清毛脚鸡遗传资源核心种鸡40 个家系426 羽, 后备种鸡2 170 羽。
7.3 证照情况 当前闽清毛脚鸡遗传资源保种场已证照齐全,办理有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设施农用地备案、环境影响备案、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畜禽养殖场备案、 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级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8.1 闽清毛脚鸡优缺点和开发利用方向 闽清毛脚鸡在福州市当地及周边县、市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已得到市场认可,该品种有适应性强、耐粗饲、肉质好等优点,但生长周期长、长速慢、产蛋率低等缺点使得经济效益低下。拟积极开展杂交配套试验,充分利用闽清毛脚鸡的优良性能, 引入仙居鸡这个肉蛋性能均优秀的地方优良禽种, 从蛋用型和肉用型两个方向开展杂交培育,培育出优质、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获得效益来反哺纯种的保种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8.2 思考 一是保种工作需投入较多的资金,后续主要收益寄希望于成功的开发利用, 承担项目的业主单位要有雄厚的实力和深厚的保种情怀; 二是选址要注意社会风险,做到完成土地平整后,再申请保种项目,可完美规避该风险;三是种业管理部门要不厌其烦,多到实地察看指导,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日常做好技术指导,针对重大技术问题帮助联系权威专家实地察看、讨论决策,协调连接市政电源等一系列服务,为保种事业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