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经验的语文学习

2023-12-12 05:51胡思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冰心经历经验

近年来,张家港市小学语文一直倡导“我在、无痕、生长”的课堂教学样态:“我在”即坚持儿童在场、学为中心;“无痕”即追寻语文要素柔性落地的方式方法;“生长”即旨在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培養学生“带得走”的内在素养。在我看来,实现这种课堂教学样态离不开对“儿童经验”的关注与理解。

下面,我结合此次参加江苏省第23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选的课例《忆读书》,浅谈立足儿童经验的语文学习。

一、“无痕”:基于儿童经验,设定目标

《忆读书》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第一次研读课文并非备赛,而是前一年的家常课。当时,我紧扣“梳理”一词设计学习单,用一系列的言语实践活动串联教学:在扫清字词障碍后,首先引导学生圈画关于冰心读书时间的关键词句,这样既能理清课文脉络,又能梳理出关于“时间”这一要点的信息;接着,以冰心“七岁时读书经历”为例,直接出示一张含有书目、感受、方法等内容要点的表格,带领学生圈画并填写相关信息;最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选择作者其他年龄段的读书经历,梳理表格中的内容,并汇报交流。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顺利且完整地梳理出了冰心的读书经历。

这节课上完,适逢江苏省第22届青年教师优课评选活动。活动中,张家港市实验小学陈峰老师执教的《牛和鹅》一课,基于四年级学生对“作批注”的现有经验,在学生学而不当处、说而不明处、悟而不明处开展教学,实在令我惊叹:“学为中心”当如此课!感叹之余,也触发了我对《忆读书》教学的深度反思: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对于“梳理信息”的现有经验和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联系?

迷茫之中,陈峰老师给我指点迷津:“教材解读最真实有效的方法就是站在学生的视角读课文。如果你是学生,老师让你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你的头脑中会冒出哪些问题?如果让你动笔写出自己的梳理内容,你会从哪里着手?”于是,备赛初期,我带着“白纸”走进教室,在一份份不完美的学习成果中,寻找被我忽视的儿童经验:原来,学生对于“梳理信息”并非一无所知,大部分学生能够围绕梳理要求提取相关词句,只是总体看来,信息提取的精准性有待提高;相较于读书方法、感受而言,学生更容易将有关读书时间、书目的信息归类在一起,但这种归类还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行为;学生梳理信息时,往往对如何清晰呈现信息缺乏思考,因而,绝大部分学生呈现信息的方式都是简单罗列……

向儿童经验的起点漫溯,教学方向逐渐明晰。最终,我将《忆读书》第一课时核心教学目标设定为:基于学习经验,真实经历“梳理信息”的过程,通过概括、归类的言语实践活动,发现文章内容要点,以此形成对散文类文本信息梳理方法的粗浅认识。这样便让语文要素的学习在学生自觉、逐步的探索中“无痕”生发。

二、“我在”:通过儿童经验,呈现学程

明确教学的方向与目标后,如何指导学生从现有经验的起点出发,抵达教学的终点?我找寻到的方法是通过引导学生充分表达与交流学习经验,并指导学生真正经历有步骤、有层次的语文学习过程,以推动儿童经验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忆读书》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关于冰心读书经历的信息散落在整篇文章中,这种考验学生聚合性思维的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极具挑战性。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本质上需要完成三个步骤的学习:先确定梳理角度,也就是文章写作的内容要点;再根据角度寻找关键信息;最后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把梳理内容呈现出来。其中,最容易被教师轻视的是“确定梳理角度”。反观最初的设计,“确定梳理角度”是教师通过表格形式硬塞给学生的。为什么会围绕这些要点梳理信息?为什么会用表格形式呈现梳理内容?再换一篇文章,学生是否也能自主“确定梳理角度”呢?因此,教学生学会“确定梳理角度”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实施中,我是这样带领学生经历梳理角度的学习过程的。

1.呈现儿童经验。引导学生先尝试使用自己的方法,顺着自己的思路去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让学生充分呈现现有梳理水平。

2.运用儿童经验。视学情呈现一份提取时间或书目信息的高质量样本,引导学生在对比与评价中不断形成新的理解和认识:梳理不仅仅是简单提取关键信息,还要将提取出的信息归类。

3.改造儿童经验。视学情呈现一份简单罗列关键词句的大众化样本,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与互相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新经验的习得与运用中,不断优化梳理样本,最终确定出梳理角度——读书时间、书目、感受和方法。

4.激活儿童经验。勾连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图表,让学生对“梳理信息”进行再认识,启发他们借助合适的图表形式,清晰地呈现梳理内容。

经历如上四步有层次的语文学习,学生便由一开始无意识的实践梳理转向有意识的认知梳理,最后达成有方法的梳理。正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点评这节课时所说:“这一堂课,引导学生抓要点梳理信息,教给了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提炼出时间、书目、方法、感受这几个角度。最大的亮点是,真正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尝试的过程乃至犯错的过程,完全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索,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语文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我想,既尊重儿童自我的学习经验,也鼓励儿童从同伴交流、教师认可中完善学习经验,这样一种“儿童在场的语文学习”课堂样态便是我们磨课团队最想呈现与表达的。

三、“生长”:为了儿童经验,建立联结

学习心理学的现有研究已经表明,学习不是外在信息的简单输入,而是新旧知识联结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可见,语文课堂上,听说读写活动的线性累加并不能实现儿童言语经验的丰富与发展,教师要尝试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结,让“这节课”从学生的已有经验中自然“生长”出来。

在执教《忆读书》一课时,我紧扣知识的生长点,营造学习的生长场域。如,本课的生字教学,我以分类摘抄的形式呈现三组难读的词句:含有多音字的两个词语、概括名著内容的三个句子、关于读书的两句名人名言。这样不仅可以扫清朗读障碍,更是联结学生“分类摘抄”的学习经验,为后续“梳理”实践中将关键信息“分类”做好铺垫。

又如,在教学最后“感悟冰心的读书经历”环节,我引导学生从梳理出的信息中对比发现,加深对冰心本人以及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认识。从梳理方法的学习回归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语文方法学习本质上是为内容理解服务的。这一环节的设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课堂伊始就埋下了一处教学伏笔。生字教学中,指名读完“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后,我便展开追问:“你们了解冰心吗?”接着,通过评价对学生分享的内容做“归类”提醒:同学们从原名、代表作、成就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对冰心的了解。这便是在引导学生学会带着归类的意识积累、交流作家信息。到了感悟冰心读书经历的环节,当学生感知探讨出“原来,冰心之所以会成为一名大作家,与其一生与书为伴、博览群书息息相关”时,便会将对冰心产生的新认识与课始交流的已有经验建立起联结,这就是经验的生长。

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记得住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从设计教学的视角看,“联结”是一种关注学生已有和新有经验的教学策略,同时,从学习视角来看,“联结”也是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从汉字的音、形、义的联系,到语篇中句与句的联系、上下文的联系,再到语文要素的瞻前顾后、课内外学习方法的迁移融通等,这些“联结”都可以成为学生言语学习的生长点。如果我们能多加引导学生把握言语学习的内在联结,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我想,久久为功,这也会内化成为学生“带得走、用得上”的语文学习能力。

以上便是我对立足儿童经验的语文学习的理解与表达。这既是我对港城小语“我在、无痕、生长”课堂教学样态的再认识,亦是对我心中理想语文课堂样态的一次描摹。※

胡思运,江苏省第23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选特等奖获得者,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副校长、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曾获“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第六届中小学‘教坛新苗”等荣誉称号,并获苏州市中小学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苏州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猜你喜欢
冰心经历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经验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寄小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