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珊珊 宋明顺 刘慧婷 刘畅
摘 要:本文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TBT措施对我国向中东欧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影响,详细构造了行业-年份-目的国层面的微观面板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TBT措施对我国向中东欧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TBT措施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一带一路”倡议的签署对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工业制成品;TBT;中东欧国家;“一带一路”;国家贸易
本文索引:杨珊珊,宋明顺,刘慧婷,等.<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23):-090.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12(a)--04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2—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17国双边贸易年均增长8%,是中国与欧盟贸易增速的2倍以上。2017年底我国与中东欧17国成功签署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的重点和新的增长极。产品贸易方面,随着WTO对成员国在关税壁垒等方面的约束越来越严,不少国家越来越多地利用各种标准作为实施本国贸易政策的手段,而TBT措施作为对工业制成品影响较大的一类标准,已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将TBT措施作为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重要贸易手段。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标准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凸显。
现有文献大多从比较宏观的层面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产品出口的综合影响因素,从标准化层面来看,大多是对某一类产品出口进行实证分析,但在工业制成品领域,现有文献目前还未结合TBT通报数量对工业制成品大类的研究,已有文章鲜有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研究,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较少有将标准政策对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贸易影响与“一带一路”背景相结合,故本文的研究颇具实际价值。
1 TBT影响的文献综述
在研究方法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研究方法来测度TBT,国内外关于TBT的测量指标主要有直接量化法、间接量化法和综合量化法。直接量化法一般运用TBT覆盖比率指标,是指在既定产品组合中实施TBT,TBT覆盖比率取值在[0,1],数值越大,表示TBT覆盖面越广;取值越小,表示TBT覆盖面越窄。间接量化法常用的就是重力模型法,选择一些指标作为TBT测度指标代理变量,常用的代理变量包括TBT通报数、技术标准数、海关扣留数、虚拟变量等。鲍晓华、朱钟棣(2006)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测量运用间接量化法重力模型中的频数比率和进口覆盖率作为量化指标,主要研究不同类型的非关税壁垒对贸易、经济福利的影响。综合测度法就是将前文量化方法进行融合。王绍媛、李国鹏(2016)采用综合测度法,将TBT进口覆盖率与重力模型法相结合,同时反映TBT本身及TBT的贸易效应。
针对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同样对鲍晓华、严晓杰(2014)的基本结论进行扩展,研究方法采用综合测度法,将累计的TBT通报数量与扩展的重力模型相结合作为量化指标,研究TBT措施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
2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a*(1)
本文根据引力模型的扩展理论及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经验做法,建立以下扩展的引力模型:
(2)
其中,Ykjt为核心被解释变量,表示t年出口国i(我国)对j国产品k的出口贸易额,其中i、j、t、k分别表示出口国、目的国、时间、产品。TBTt为核心解释变量;代表矩阵控制变量,包括国家和行业两个层面的变量。国家层面:两国的生产总值乘积(GDPijt)、国家间的地理距离(DISij)、进口国官方汇率(Ratejt)、二氧化碳排放量(CO2jt);行业层面:行业就业人员比例(Labjt)、物流绩效指数(Lpijt)、农业用地面积(Plandjt)、每百万人中R&D技术人员(RDjt)。分别代表个体、时间层面的固定效应。本文关心的是系数,如果其显著为正,就表明TBT措施会促进我国向中东欧17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反之,亦反。
本文所有工业制成品出口额都是海关HS6位编码制度下06、07、08、16、20章的数据,出口额、出口数量均来自UN COMTRADE数据库;TBT累计通报数量是依据WTO官方网站公布的WTO/SPS通报数整理所得;各国的GDP数据来自IMF数据库;国家间的地理距离来源于CEPII BACI国际贸易数据库;二氧化碳排放量、进口国官方汇率、行业从业人数、物流绩效指数、农业用地面积、研发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数据均来自国研网数据库。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回归分析
由于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最终剔除多余變量后,得到模型(3),运用Stata软件固定效应的最小二乘法对模型(3)进行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依据最终方程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见表2):
核心解释变量TBT通报数量对我国向中东欧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影响显著为负,进口国的TBT通报数量平均每增加1%,我国对该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则反向减少0.00876%,这与一般经验所得出的结论一致,说明对于进口国来说,工业制成品的TBT通报数量越多,进口国越会在短期内减少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
控制变量中,GDP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基于贸易引力模型,两国GDP乘积的数值越高,则两国的整体经济规模越大,说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两国的市场发展空间,对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拉动性更强,该结论符合预期。在1%显著性水平上,进口国的官方汇率指数Rate对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贸易额影响显著,官方进口国汇率的上升有利于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贸易,进口国的官方汇率越高,则越利于进口,进口国更愿意进行购买行为,该结论与预期相符。在1%显著性水平上,物流绩效指数LPI每增加1%,我国对该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则正向增加0.67%,说明贸易便利化程度越高,贸易流量越大。
3.2 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上述结果的稳定性,本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检验结果的稳定性。
3.2.1 官方汇率指标的替换
前文采用的基于大多数学者选择的控制变量官方汇率,为了检验该指标的稳健性,本文参考郭继文、马述忠(2022)的机制,探讨部分认为工业竞争力指数对工业制成品贸易额存在影响,下文采用进口国的工业竞争力指数CIP进行替换。在研究TBT贸易措施和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关系时发现,随着TBT通报数量的降低,进口国的工业竞争力指数会显著提高,进而提高了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无论是采用哪种指标衡量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核心解释变量TBT都显著,变量系数与基准模型实证结果接近,说明前文选择的指标是较为合适的,可以很好地反映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变动情况。
3.2.2 补充控制变量
除了前文提到的控制变量外,在探讨TBT措施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影响时,还应考虑行业层面关于工业制成品的制造能力强度。本文参考郭继文、马述忠(2022)的思路,认为工业制成品的显性优势指数会对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有影响,该变量用字母RCA表示。在稳健性检验部分将工业制成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作为遗漏变量纳入考量,从而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将RCA变量纳入基准模型中,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核心解释变量TBT的系数数值和基准模型较接近,因此基准模型是稳健的。
4 结语
4.1 结论
本文运用综合测度法,利用2013—2020年面板数据,将扩展的引力模型与累计的TBT通报数量相结合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通过实证回归结果及稳健性检验发现,TBT通报数量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有显著的负向效应,进口国的TBT通报数量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我国对该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则反向减少0.00876个百分点。结果表明,TBT措施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一带一路”倡议的签署对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4.2 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通过“一带一路”实现“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启示。第一,在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中,应创新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模式,例如進一步创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自贸区,创建一个更加便利化、自由化的贸易环境,积极促进工业制成品的持续出口。第二,TBT措施作为标准化措施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一国的出口有着显著的影响,除了关税贸易壁垒之外,各国也更多地采取类似颁布标准政策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形式来限制产品的进出口。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注重国家标准的作用,积极参与并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标准互认互通工作。第三,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关注这些国家的市场需求,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贸易畅通,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参考文献
姚倩倩.“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工业制成品贸易潜力研究[J].对外经贸,2018(10):10-14.
宋明顺,许书琴,郑素丽,等.标准化对企业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影响:基于京津冀企业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6): 216-222.
王绍媛,李国鹏.TBT对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两阶段重力模型[J].宏观经济研究,2016(8):74-83+115.
鲍晓华,朱钟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测量及其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6(7):3-14+95.
徐维,贾金荣.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基于自贸区视角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3(1):33-37.
江涛,韩雯.技术标准限制中国出口贸易了吗:来自机电行业的证据[J].标准科学,2017(11):129-136.
鲍晓华,严晓杰.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测度及SPS措施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6):33-41.
蔡静静,何海燕,李思奇,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基于扩展贸易引力模型的经验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17,36(10):45-54.
郭继文,马述忠.目的国进口偏好差异化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兼论贸易演变的逻辑[J].经济研究,2022,57(3):191-208.
朱信凯,孔哲礼,李慧.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基于出口强度与市场范围视角的考察[J].国际贸易问题, 2020(3):56-70.
Robert C. Johnson. Trade and prices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1,86(1).
David Hummels,Peter J. Klenow. The Variety and Quality of a Nations Export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5, 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