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好问·明理 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2023-12-12 16:27:20刘丹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中园校区
教育家 2023年40期
关键词:思辨性理性思维

刘丹|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中园校区

思辨能力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是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础。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挑战,具备思辨能力的人才更容易适应多变的环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将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还在课程内容中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加以明确。为精研新课标的要求、拓展小学语文教学思路,笔者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设计思路与课堂构建为基础,尝试从学、问、理三个角度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进行解读,提出适当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探索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路径。

对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理解

价值与定位

突出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标实施以来,学习任务群设计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以学习任务群为依托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指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由此可见,新课标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学会更加客观地评价事物,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破除语文教学中忽视思维培养的弊端。传统的语文教学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缺乏对学生深度思考课文内容的引导,导致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受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则要求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刻画展开更深层的思考,尝试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其中的人、物、事形成自己的判断。

回应数字化时代对思辨能力培养的要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有效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内容与要求

首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指向学生的“学”,即学生梳理知识、内容与观点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重点内容和关键性观点。以此为基础,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重要内容与核心观点。同时在阅读文本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寻找、提炼、总结知识要点,让学生不断加深对文本内容和观点的理解。

其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指向学生的“问”,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进一步提高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指向“理”的发展,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理性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谨慎负责的态度去推理、发现和使用证据,进而条理清晰、思路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过程中进行自我审视,发现逻辑漏洞,促进理性思维发展。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思路

结合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总体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引导学生以阅读、比较、推理、判断等方式,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对事实材料、观点进行梳理;二是以辩证的态度与立场思考,判断对错、是非,让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三是让学生学会重证据的表达,形成理性的思考和学习方式。

其中,第一条主要指向“学”,第二条主要指向“问”,第三条主要指向“理”。据此,笔者从学、问、理三个角度出发,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以“学”为起点,梳理文章内容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第一步为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并学会对材料进行总结和归纳。基于教材内容,教师要明确单元学习的重点,为学生“提出问题”奠定基础。

例如,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选编了三篇古今中外、不同文体的文章,分别为《自相矛盾》《田忌赛马》和《跳水》,三篇课文都展现了思辨智慧。其中,《自相矛盾》属于文言文寓言故事,在遇到这类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内涵,分析寓言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并解读寓言背后的道理。《田忌赛马》属于谋略故事。与寓言故事不同,谋略故事不会把人物的思维过程外显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隐含在故事中的重要信息提取出来,并尝试将之关联起来,从而读懂信息背后人物的思维过程和具体谋略。《跳水》属于小说。小说阅读的重点是要读懂典型人物,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进而深入理解小说的主旨。在《跳水》这篇小说中,最典型的人物是船长,学生在阅读中,想要读懂这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就要分析人物背后的思维过程,尝试解读其内心世界,从而对整篇小说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明确单元学习的重点,才能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进而形成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以“问”为进阶,明确学习思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提出不仅是深度学习的开端,也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合理地提出问题是学生吸收知识、深入思考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的体现。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发问,使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明确学习的方向。

例如,在《田忌赛马》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孙膑观察到的客观情况”与“孙膑最后的做法和结果”进行对比,学生必然会为孙膑的妙计所折服,自然而然地提出“孙膑这样设计为什么能够赢得比赛”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孙膑能够想出这样的妙计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理清人物思维,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以“理”为拓展,培养思辨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强调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理解人物处境,从而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对事物形成自己的判断。

例如,在《跳水》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发现问题、寻找破绽。通过阅读文中对天气、人员的相关描述,分析船长在关键时刻的言行举止,尝试推演并有条理地说出船长的思维过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带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船长的行为——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当时的船长,思考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并将自己的做法与文中船长的做法进行对比,说一说文中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同时有效地锻炼与提升思辨能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辨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从“学、问、理”三个方面解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并以此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强调思维的进阶性训练和发展,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对学生理性思维及理性精神的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思辨性理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汽车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