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卿
2022年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1917年黄炎培先生就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我国职业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探索加强与职业界、产业界的联系,探索与行业企业的联系。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从我国职业教育百年发展历程看,产业、行业和企业一直以不同方式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产教融合总是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理实一体等不同形式存在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是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产教融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在全国各职业院校遴选了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明确要求该类团队要具备“校企合作基础良好,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条件,要求团队骨干成员中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可以说,没有良好的产教融合基础,高素质、结构化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就难以建设。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规定“双师型”教师要具有相应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产教深度融合是高素质、结构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熟悉行业企业的前沿技术、工艺和设备,才能更好地提升“双师”能力和素质。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基本机制。建设高水平的专业和课程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要统筹考虑教育和就业,改进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实用人才”。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就业教育,必须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职业院校要结合区域产业链布局及重点产业分布,主动对接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主动邀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深度参与专业规划与课程建设,根据产业和岗位实际设计模块化、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将行业龙头企业高水平的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和优秀的工程案例等融入到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中。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基本机制,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建设需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以实现其与产业、企业和岗位的有机衔接和无缝对接,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