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指令结合按压反馈装置改善某舰艇救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质量调查

2023-12-11 02:37吴昊王虑马林浩李文放林兆奋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胸廓舰艇心肺

吴昊,王虑,马林浩,李文放,林兆奋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舰艇救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战救技能之一,需要反复进行培训及考核[1]。根据最新指南要求,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应达到以下标准:减少按压中断,确保胸外按压时间/心肺复苏时间(胸外按压比例)达到60%以上;保证按压深度至少5 cm;按压频率在100~120 次/min;确保按压过程中胸廓充分回弹等[2-3]。然而,即使是专业的医务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术的质量也参差不齐,需要借助于实时按压反馈装置辅助才能改善胸外按压质量[4]。因此,舰艇救护人员平时的心肺复苏培训,除了系统的理论培训以外,更关键的是探索行之有效、确保质量的实际操作训练方式,以确保训练质量。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的训练方式对某舰艇救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结果的影响,探索优化基层舰艇战位救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方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某型舰艇救护人员共40 人,其中男性36 人,女性4 人;最大年龄40 岁,最小19 岁,平均年龄(25.6 ± 4.3)岁;舰艇上工作时间(2.5 ± 4.3)年。首先通过集中理论培训及实操动作要领指导,确保参训人员均能够充分理解并按照最新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掌握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能的动作要领,熟知技能培训的目标参数要求。

1.2 研究方法 将某舰艇40 名救护人员随机分配为4 组,每组10 人。考虑到男性与女性的体力差异及避免组间差异,分成每组9 名男性、1 名女性。利用抽签方式,其中36 名男性随机抽取4 组各9 名;4 名女性随机分到4 组中,每组1 名女性。4 组人员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组织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分别为:第1 组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训练(Group 1);第2 组为1 名教官发出相应指令,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训练(Group 2);第3 组为使用按压反馈装置,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训练(Group 3);第4 组为教官发出相应指令并联合使用按压反馈装置,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训练(Group 4)。分别记录并比较各组人员进行心肺复苏训练时的相关质量参数,具体包括胸外按压频率、胸外按压深度、胸外按压比例以及胸廓回弹比例。

1.3 按照不同训练方式,设置技能培训场景,实施心肺复苏培训 Group 1 按照自身理论学习知识进行心肺复苏训练,Group 2 和Group 4 由教官发出指令,Group 3 和Group 4 训练过程中使用按压反馈装置。胸外按压反馈装置辅助通过使用按压反馈训练器(苏州尚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型号PCPR-T2)来实现。该设备安放在模拟人胸壁上,通过内置传感器实时测出按压深度和频率。若按压深度不足5 cm,设备发出语音提示“再用力按压”;若按压深度超过5 cm,设备发出“按压良好”的语音提示;若按压频率不足100 次/min,该设备发出“滴滴”声音提示,引导按压者频率达到100 次/min。

进行心肺复苏训练时,设定场景如下:收到呼救后,发现有人倒地,无旁观者。救护人员抵达现场后检查“环境是否安全”,检查患者神志、大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情况,完成判断并口述“患者无呼吸脉搏,开始心肺复苏”,直至完成5 个30∶2 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所有救护人员心肺复苏训练过程中的实时按压数据自动记录并储存于训练器的内置芯片内,训练结束后导出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行成组t检验,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训练方式对于各组心肺复苏质量参数的影响,包括胸外按压比例、胸外按压频率、胸外按压深度、胸廓回弹比例。不同训练方式对于心肺复苏质量参数影响的组间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不同训练方式对CPR 质量参数的影响

(1)与Group 1 比较,Group 2 胸外按压比例明显改善(P<0.01),但2 组间胸外按压频率、胸外按压深度以及胸廓回弹比例等参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Group 1 比较,Group 3 胸外按压比例(P<0.01)、胸外按压频率(P<0.05)以及胸廓回弹比例(P<0.01)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胸外按压比例与指南要求还有差距。

与Group 1 比较,Group 4 胸外按压比例、胸外按压频率以及胸廓回弹比例几项质量参数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与Group 2 比较,Group 3 胸外按压频率(P<0.01)和胸廓回弹比例(P<0.01)均明显达标,但胸外按压比例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Group 2 比较,Group 4 胸外按压频率、胸外按压比例以及胸廓回弹比例几项质量参数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与Group 3 比较,Group 4 胸外按压比例明显改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外按压频率、胸外按压深度以及胸廓回弹比例等质量参数Group 3 与Group 4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4 组训练方式所记录到的胸外按压深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仅通过理论知识培训,在没有教官指令及实时按压反馈装置辅助时,舰艇救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训练,会出现胸外按压比例过低,胸外按压频率太快,以及胸廓回弹比例不足的问题。而在教官发出相应指令并结合使用实时按压反馈装置时,胸外按压比例、胸外按压频率及胸廓回弹比例均有所改善。但胸外按压深度在本研究中没有观察到不同训练方法之间的区别。

高质量心肺复苏是心搏骤停患者生存链的重要一环[2]。胸外按压比例、胸外按压频率、胸外按压深度、按压过程中充分的胸廓回弹,均是影响胸外按压质量的关键因素[2-5]。胸外按压开始时间过晚、中断过多、按压过程中的其他操作等因素会降低施救者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比例,从而可能影响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结局[6-8]。而多种因素造成的胸外按压频率、深度不达标,也同样会影响心肺复苏的质量;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廓回弹不充分,则是容易被忽略的质量影响因素之一[4,9-10]。

舰艇上的救护人员相较于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实践经验更少,仅靠理论知识讲授结合自身理解而进行反复操练,很难达到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要求,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分离,口述动作要领多于实际复苏操作的结果,会影响到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比例这一关键参数,其他质量参数比如按压频率和深度等,也容易不达标。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培训过程中优化训练方式,探索更加贴近实际临床环境的心肺复苏训练方式。

本研究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指南要求设置教官发出相应的指挥口令环节,参与到舰艇救护人员心肺复苏训练中,可以提高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比例。这有助于减少救护人员训练时,浪费时间去口述动作要领但却不做实际操作的现象,从而有助于在培训过程中更好地营造紧迫感,并提升训练过程的流畅性,提高训练效果。而实时按压反馈装置则有助于救护人员在训练过程中,更容易体会到正确的胸外按压频率及深度,并避免按压时倚靠患者胸壁,从而保证胸廓的充分回弹。本研究结果证实,使用实时按压反馈装置可以优化训练过程中的质量参数,尤其是胸外按压频率以及确保按压过程中的胸廓充分回弹等方面,效果明显。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使用实时按压反馈装置,还有利于操作者形成心肺复苏技能的长期肌肉记忆,并在1 个月后还能够保持[10]。这也为将来设定舰艇救护人员定期心肺复苏培训的时间间隔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研究尚存在以下局限性:(1)样本量偏小,存在个体差异影响数据对比,导致结果有选择性偏倚;(2)模拟人与正常成人在胸廓顺应性上存在差异,按压频率、深度以及胸廓回弹等方面的数据仍需在人体上进一步采集和验证。

总之,在舰艇救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教官发出相应指令并结合使用实时按压反馈装置,能够改善心肺复苏培训中的相关质量参数,确保高质量心肺复苏训练的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胸廓舰艇心肺
舰艇入列
胸廓成形术在重度脊柱侧弯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呼吸肌的运动和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模型制作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双侧胸廓内动脉起点异位一例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腹腔镜在儿童胸廓出口处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