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婷,敖艳霞,陈慧玲,冯峰,吴岩斌*,吴锦忠*
(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药剂科,福建 福州 350003)
全世界有斑叶兰属(Goodyera)植物40余种,中国有36种(其中15种为特有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南部[1-2]。斑叶兰属植物在民间多作药用,如斑叶兰(Goodyeraschlechtendaliana)、大花斑叶兰(G.biflora)、小斑叶兰(G.repens)、绒叶斑叶兰(G.velutina)等。斑叶兰属植物叶片多具有斑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该属部分种类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润肺止咳、补肾益气、消肿解毒、止痛等功效,在民间有多种应用方式,内服多用于肺结核咳嗽、气管炎、头晕乏力、神经衰弱、阳痿、咽喉肿痛等;外用与毒蛇咬伤、骨节疼痛和痈疖疮疡[3-7]。近年来,斑叶兰属植物在成分[8-9]、药理作用[10]、遗传多样性[11]、组织培养[12]、分子鉴定[13]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秀丽斑叶兰(Goodyeravittate)也是斑叶兰属植物[14],其植物形态与斑叶兰较为相似,在民间常被当作斑叶兰使用,但对于秀丽斑叶兰形态学研究较少,也未见其根、茎、叶的显微组织构造研究,因此,为保证斑叶兰属药用植物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必要对秀丽斑叶兰的植物形态和显微特征等进行研究,避免秀丽斑叶兰与其同属植物斑叶兰混淆,以期为秀丽斑叶兰的鉴别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1 仪器SZ61体视镜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XS-2100生物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
1.2 试药与试剂秀丽斑叶兰采自云南怒江泸水县,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吴岩斌副研究员鉴定为秀丽斑叶兰(Goodyeravittate)。水合氯醛、F.A.A固定液等试验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用数码相机对秀丽斑叶兰新鲜植株进行植物形态观察并拍照,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秀丽斑叶兰花。按石蜡制片法将秀丽斑叶兰的根、茎、叶制为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取秀丽斑叶兰的上、下表皮进行制片,观察叶表皮特征。
A.植株;B.叶腹面;C.叶背面;D.花;E.苞片;F.萼片;G.花瓣;H.唇瓣;I蕊柱;J.花粉块
3.1 植物形态特征秀丽斑叶兰植株高2~14 cm。须根为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呈棕黄色。根状茎长且匍匐,深黄色,具节。直立茎粗壮,浅绿色,具有3~10枚叶。叶片卵形,肉质,单叶互生,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长1.5~4.5 cm,宽0.8~2.8 cm,叶正面深绿色,中肋有一条白色的带,叶背面紫红色,具柄,叶柄长0.5~1.8 cm。花茎无毛,长0.5~1.8 cm,花序梗短;总状花序具7~14朵偏向一侧的花,具有1枚长披针形的鞘状苞片;子房棕黄色,圆柱形,无毛;花较小,半张开,白色带红色或棕色;萼片中部红棕色,基部和顶部白色,无毛;中萼片和侧萼片狭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花瓣白色,中部绿色,斜倒披针形,长7~9 mm,宽2~2.5 mm,无毛;唇瓣白色,卵形,基部凹陷呈囊状,内面具多数腺毛,长8~8.5 mm,宽4.5~5 mm;蕊柱短,蕊喙2裂,柱头2个,位于蕊喙基部,顶部分出两裂;花粉块长卵形(见图1)。
3.2 显微特征
3.2.1 根横切面组织构造根横切面呈类圆形。表皮为一层不规则类长方形细胞,排列紧密,外有栓质化的根被。皮层宽广,约占横切面的9/10,外皮层细胞呈不规则类圆形或类长方形,细胞较小,排列紧密;中皮层细胞呈类圆形,细胞间隙大;内皮层细胞呈长圆形,凯氏点增厚。中柱鞘明显,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维管束呈辐射状,无形成层,导管为类圆形,3~7个成群;中部为髓,髓部明显(见图2)。
A:1.表皮;2.皮层;3.根被;4.内皮层;5.木质部;6.韧皮部;7.髓 B:3.表皮细胞(根被);8.薄壁细胞;9.维管束(木质部及韧皮部)
3.2.2 茎横切面组织构造茎横切面呈类长圆形。表皮细胞呈类长圆形,排列紧密,具角质层;皮层宽广,约占茎横切面的4/5,由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皮层中部至维管柱以外薄壁细胞,可见草酸钙针晶;内皮层明显,细胞呈长椭圆形,排列紧密,具有凯氏带;维管束内有14~16个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呈类圆形,8~15个成束;有明显髓部(见图3)。
A:1.表皮;2.皮层;3.内皮层;4.韧皮部;5.木质部;6.髓部 B:1.表皮细胞;7.草酸钙针晶;8.有限外韧型维管束
3.2.3 叶横切面组织构造上表皮细胞由一层类长方形细胞组成,排列紧密,外壁较厚,具有角质层,未见气孔。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主脉下方凹陷,维管束1个,为有限外韧型,木质部导管8~15个成束;下表皮排列紧密,可见气孔分布(见图4)。
1.上表皮;2.木质部;3.韧皮部;4.海绵组织;5.下表皮;6.维管束
3.2.4 叶表面上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未见气孔。下表皮细胞呈类圆形,气孔众多,以直轴式、不定式、不等式气孔为主,副卫细胞2~4个(见图5)。
1.上表皮;2.下表皮;3~4.不等式气孔;5.不定式气孔;6.直轴式气孔
4.1 化学成分斑叶兰属植物主要含有内酯苷类(主要为金线莲苷和goodyeroside A)、黄酮类、菲类和多糖等成分[8-9,15-16],其中goodyeroside A和金线莲苷是该属植物含量较高的成分,在斑叶兰中金线莲苷goodyeroside A分别可达到84.50 mg·g-1和145.79 mg·g-1,金线莲苷和goodyeroside A都具有保肝作用,是斑叶兰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目前秀丽斑叶兰的化学成分还未见报道,该植物与斑叶兰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是否有显著差异,以及能否当作斑叶兰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2 生物活性斑叶兰属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多集中在斑叶兰,具有保肝[17]、抗氧化[18]、抗炎[19]、抑制丁酰胆碱酯酶[20]等生物活性。Du等[21]还从斑叶兰中分离出黄酮醇苷,并通过体内实验证实其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的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4.3 生药学鉴定本试验对秀丽斑叶兰原植物形态和组织构造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秀丽斑叶兰与斑叶兰的植物形态和组织构造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差异[5,22-23]。不同之处在于秀丽斑叶兰叶正面深绿色,具白色网状叶脉或叶脉不明显,中肋有一条白色的带,背面紫红色,叶主脉下表面呈半圆形凸出;花茎无毛,子房棕黄色,无毛,花较小,白色带红色或棕色。斑叶兰叶正面绿色,具白色点状斑纹,背面淡绿色,叶主脉下表面微凸;花茎被长柔毛,子房绿色,被长柔毛,花较大,白色。以上组织特征可作为秀丽斑叶兰和斑叶兰的鉴别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