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逆向设计与实施

2023-12-11 18:26姚春宇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大单元教学初中语文

【摘要】本文以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论述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逆向设计策略及实施路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文本和学生的学情,制定单元预期目标;为达成“教—学—评”一致性,将预期目标转化为可视化的评估证据;利用情境任务、学习支架、信息技术等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大单元教学 逆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8-0074-04

传统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思路是先制定教学目标再设计教学活动,最后通过各种测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设计思路侧重教师的“教”,教师把教学活动设计作为备课重心,鲜少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估进行考量。为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可以尝试通过逆向设计来实施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逆向教学设计是美国课程与教学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的一种教学设计理念。它遵循“目标→评价→教学”三步教学设计逻辑,与我们平时采用的“目标→教学→评价”教学设计逻辑不同。也就是说,逆向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其次要确定可靠的评估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流程。它从学生的“学”出发,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一种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把评价放在教学活动之前,让评价成为诊断教学和驱动教学的工具,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都围绕着“目标”展开,从而更好地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逆向设计与实施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可以进一步优化语文大单元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念,本文以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阐述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逆向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单元预期目标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逆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制定单元预期目标,即学生学习了一个单元后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因此,教师必须要明确学生学习的“终点”在哪里。与传统语文教学设计不同的是,教师不能仅仅根据教学内容来制定教学目标,而要认真研读《2022年版语文课标》,吃透语文单元学习内容,深入理解单元文本内涵,立足学生的学情,明确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做什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指向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是指向学生经过单元学习后能够完成什么样的挑战性学习任务。

(一)研读课标、教材,提取核心教学目标

学生应当达成什么样的长期迁移目标,这是教师在进行逆向教学设计时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教师必须仔细研读《2022年版语文课标》,深入分析语文教材单元文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学会“鉴赏与表达”文学阅读作品,学会“理解与批判”思辨性阅读作品,因此,“鉴赏与表达”“理解与批判”是本单元的上位概念,教师可以将其作为长期迁移目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美德”,单元写作主题“学会选材”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迁移目标,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是人文主题“中华美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组合,作为一个大单元内容进行教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略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综合考虑,教师可以从中提取“中华美德”“略读策略”两个核心教学目标。

(二)解读“这一篇”,细化文本教学目标

落实大单元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2022年版语文课标》和语文教材中的单元文本,而且要洞悉“这一篇”的文本特色,进而细化“这一篇”的教学目标。比如本单元中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特色是选材精当、文风简洁,《驿路梨花》一文特色是叙事的艺术和诗意的表达,《陋室铭》《爱莲说》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以上课文均与《2022年版语文课标》提出的“鉴赏与表达”、单元导语中的“对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相呼应,是细化了的文本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本单元教学设计既要关注“这一篇”的艺术特色,又要在此基础上对单元中的篇目进行归类、整合,细化文本教学目标。

(三)分析学生的学情,调整预期教学目标

逆向教学设计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出发,了解“学生在哪里”,判断“期望学生到哪里去”的预期目标是否适宜。有的学生阅读速度比较慢,没有掌握略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有的學生对文本内容和主题的把握仅限于标签式的认识,没有自己的阅读心得,比如虽然能够体会到《驿路梨花》一文语言的诗意美,但是很难说清楚文章如何洋溢着诗意。可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鉴赏水平是教学难点。有的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陋室到底是陋还是不陋?作者为什么不喜欢和“白丁”往来?这说明学生在阅读时有了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知”和“未知”,确定本单元预期目标如下:(1)运用略读的方法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精读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内容、提炼文本观点、分析人物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2)能够批注文章中的评价性语句,学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设置悬念、托物言志等写作方法,就文章内容和表达技巧谈谈自己的心得,发展批判性思维;(3)在阅读的基础上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学习围绕中心选择作文素材,注意材料使用的切入角度,内容真实、新颖;(4)建立学习共同体,策划活动,制作海报,开展问卷调查,撰写报告,展示学习成果,提高实践能力;(5)体会人物可贵的品质以及时代对中华美德的呼唤,陶冶情操,修身正己,弘扬美德。

二、确定单元评估证据

确定单元预期目标后,教师接下来就要确定多样化的评估证据,证明“学生学到哪里了”“学生学到那里了吗”,这是逆向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最大不同。什么样的证据可以用来检验预期目标是否得到落实?哪一种评估证据更容易判断学生达成了预期目标?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可评价任务、测验、作业设计、问答题、评价量表等评估证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物化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发展

本单元预期目标有一部分是内隐的,不宜直接作为评估证据,必须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评估证据。比如,“体会人物可贵的品质”是内隐的预期目标,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评估证据“美德精神我来议”;本单元预期结果是“编写一本以美德为主题的校刊”,教师可以据此进行逆向教学设计,比如将其划分为“美德美文我来评(4个课时)”“美德精神我来议(2个课时)”“美读脚本我来设计(1个课时)”“美德故事我来写(2个课时)”“美德活动我来做(1个课时)”等5个学习任务,依次将其物化为“校刊”“点评语”“小议论”“朗读脚本”“作文”“活动策划方案、调查报告、实践总结”等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物化学习成果,为的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实现自我肯定与自我激励。

(二)设计评价量表,赋能学生自我成长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评价的对象。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预期目标,制定如表1、表2、表3所示的评价量表,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赋能学生自我成长。

评价量表需要“量体裁衣”,不同的教学活动有不同的评价量表。表1有明确的等级标准,可以分等级进行评价;表2中的评价等级界限相对模糊,给学生的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设计描述性问题,让学生自查、自纠;表3是小组学习活动成果展示评价量表,可以对学习的内容、形式、过程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主体多样。评价量表中的评价主体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家长。比如,在“美德活动我来做”活动中,教师可以邀请家长、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量表嵌入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是逆向教学设计有别于传统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我现在处于哪个学习阶段,我学到了什么,我还需要做什么样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思考中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实现能力的提升。

(三)设计多样化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以生为本的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选择评估证据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教学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教师可以设计如表4所示的个性化作业,通过写演讲稿、绘画、制作微视频、写作诗歌等作业形式,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人物的分析。繪画、微视频是一种跨学科作业形式,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完成作业,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能力、发展核心素养。跨学科作业要守住主阵地,如绘画只有辅以文字描述,才能凸显“语文味”。实践表明,个性化作业评估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学生能够发挥特长,出色地完成评估任务,发展个性。

(四)运用多种评估方法,赋能学生学习增值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估,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前,教师可以运用“问卷星”进行学情前测,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自己的观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中,教师通过鼠标移动热力图、课堂小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后,教师可以利用智学网等质量监测网站进行阶段性评价,结合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思考,基于知识图谱诊断学生的学习结果,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送练习,让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突破学习难点,实现学习增值。可见,逆向教学设计将评价嵌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始终跟进、诊断、反馈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可使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趋向一致,体现“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设计单元教学活动

逆向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在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要设计与预期目标、评估证据高度匹配的教学活动,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知道“如何达成预期目标”。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单元课时的分配、单元教学资源的整合、情境任务的创设、活动开展的顺序、主要问题的设计等,优化教学过程,助力学生深度学习。

(一)全程情境化,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2022年版语文课标》提倡“真实的情境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创设具体、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唯有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才更有参与感,才更有可能主动探究,实现沉浸式深度学习。以“‘美德校刊我来办”学习任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情境任务:“学校将征集一期主题为‘弘扬中华美德的校刊,下设‘美德美文我来评‘美德精神我来议‘美读脚本我设计‘美德故事我来写‘美德活动我来做等栏目。本期校刊由本班承办,请大家积极参与。”这个任务情境以主题情境统领整个教学过程,“以一带五”组成了大单元情境链条,做到了“全程情境化”,有效避免了情境任务的支离破碎,确保情境任务的整体性,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丰富语文学习体验。

(二)逆推教学路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只有情境任务和学习活动还不够,还要有教学资源和学习路径,因此,教师必须盘活教学资源,逆推教学过程。以“美德文章我来评”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美德”,共编选了5篇文章,假如你是一名编辑,请你为每一篇文章(除《最苦与最乐》外)写作点评语,要求如下: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点评,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200字。要达到点评文章的预期目标,学生需要分析文本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学会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叙事和语言力求简洁,《驿路梨花》叙事曲折、语言富有诗意,这两篇课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可以用2个课时进行整合教学。依此类推,本单元的两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但是语言的骈散和表现手法不同,教师可以利用2个课时进行比较教学,以“点评文章”作为任务情境进行逆向教学,将任务分解为3个子任务,明确具体的教学路径,让学生在比较与鉴赏中提高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提供学习支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能力提升

语文大单元教学整合了情境、任务、活动、资源等要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学生难以完成高阶学习任务,那么教师要为其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美德文章我来评”学习活动中,学生虽然学会了如何分析人物品质、解析叙事特点、品析语言风格,但是在写点评时依旧感到茫然。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学习支架:学习支架1,讲解“文学短评”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点评的角度;学习支架2,看名师点评《骆驼祥子》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会借鉴点评的写法,但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美德精神我来议”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小议论范例”这一学习支架;在“美读脚本我设计”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济南的冬天》朗读脚本范例的学习支架;在“美德活动我来做”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活动方案表格”的学习支架。总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范例作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模仿,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

(四)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助推学生高效学习。比如,在“美德故事我来写”学习活动中,如果由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拍照并上传自己的作品,教师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写作技能。再如,在“美读脚本我设计”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推送的朗诵配乐资源库、名家朗诵视频集等资源包,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快速完成朗读脚本的设计任务;在“美德活动我来做”學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视频,展示学习成果。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师生的沟通与交流更加便捷,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精准,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逆向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习目标始终在场,让评价全程跟进,让教学活动充分展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在逆向教学设计评价方面,教师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课堂评价工具要明确。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忽略了评价量表的设计,这是非常不可取的,须知逆向教学设计的优势恰恰在于评价的时效性、反馈性和自我进阶性。如果教师忽视了评价设计,课堂教学就又回到了传统的设计中。因此,教师要注意将评价嵌入教学过程,不仅要精心设计评价工具,而且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评价工具,鼓励学生大胆评价。二是充分发挥评价的纠错功能。评价量表只是动态学情的跟踪,并非评价的“终点”。因此,对于评价未达标的学生下一步该怎么做,教师要有预案。比如,在本单元略读训练活动中,如果班级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未达标,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略读方法指导,利用“备用资源包”中的文章《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再次教学,充分发挥评价的纠错功能。三是教师的评价指导要及时、有效。教师既要运用激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比如,学生接到“美德精神我来议”这一学习任务后,如果直接写小议论文,就有可能写出不符合要求的小议论文,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按照评价量表中的评价要求修改自己的作品,如此方能有效实现单元预期目标。

总之,逆向教学设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达成预期目标,但是对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评价设计,而且要合理利用评价工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学生学习支架和方法指导,让学生能够顺利达成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秋玲.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邵朝友.指向核心素养的逆向课程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4]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2023C588)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姚春宇(1988— ),广西陆川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大单元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核心置换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基于多案例的汽车外观逆向设计潜在侵权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