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马思佳 李晓婷
跌倒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年龄超过65岁人群中每年跌倒发生率约为13%,80岁以上为31%。曾一年前发生过跌倒的老人,再次跌倒发生率高达60%,女性更多见。
跌倒引起的并发症是65岁以上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他们非致死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且多数人都会有骨质疏松、骨质变脆的现象。
跌倒后不要急于站起来
跌倒的原因多样且复杂重叠:平衡功能差(认知、思维、反应、平衡协调)、骨、关节和肌肉的问题(骨质疏松)、脑血管意外(出血、梗塞)、药物性因素(降压、降糖药、镇静催眠药)、其他意外因素(环境、衣裤、鞋)等。
当老人跌倒后,不要急于尝试站起来,首先检查自己的四肢手脚情况如何。
若手脚情况并无大碍:可先侧身,转向任意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向,屈腿翻转身体,呈俯卧位,使膝盖和双肘着地,借助其力量将整个身体撑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身边如有较稳定的椅子等物体,可借助站起来。这个动作最大的好处是在起立的过程中不仅能使用到躯干的肌肉,且能让四肢的肌肉帮助身体更好地站起来,也不容易发生二次伤害。
若手脚活动受限:尝试弯曲手臂和膝关节,如一活动便痛得厉害,说明可能有骨折。最重要的一点:跌倒后不要逞强,硬要起身活动,要及时告知子女、配偶、医护人员。
平时活动要遵循“慢”
多数人觉得,跌倒是意外,但对于老人来说,跌倒却往往意味各种大意,其实对日常的一些行为习惯进行提前干预并做好居家环境改造,可减少跌倒的发生概率。
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要遵循“慢”字。具体方法:①起床、起身、转头、转身速度要慢。②避免走过陡的楼梯、台阶和坡道。③就算跌倒也不要急于起身,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④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尽可能减少用药剂量,了解药物毒副作用且注意用药后反应。⑤根据身体条件挑选合适的拐杖、助行器等辅助性行动工具。⑥选择合身的衣物、防滑鞋,也是重要的规避风险的措施。⑦对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能有效降低老人在家中跌倒的几率。⑧预防跌倒需增强肌肉力量,老人在家可靠墙站立,踮起脚尖,然后用力震地,可以给全身应力刺激,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让肌肉更有力量。
预防跌倒,从预防骨质疏松开始
1.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注重适当运动、曬晒太阳。
2.充足的营养摄入:充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
3.定期检查规范治疗:65岁以上女性或大于70岁男性需进行骨质疏松筛检。
在预防跌倒这个事情上,全家都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多一些沟通交流,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让他们笑做”不倒翁”,高质量的享受晚年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