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祥威
“教-学-评”一体化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集教、学、评于一体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共同指向教学目标,三者相辅相成,不能各自为政、相互割裂。这种教学思想将教学目标、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流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八年级《动物笑谈》的教学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一体化
《动物笑谈》围绕“高等动物的趣事”,用生动活泼的笔法讲述了四个有趣的人与动物相处的场景,不仅表现出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还表现出人与动物平等共处的心境、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
要切实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在明确《动物笑谈》所处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教师应精研《动物笑谈》,准确定位本文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与之相应的便于检测教学效果的教学评价内容、标准和细则。
笔者结合学情、单元教学目标与《动物笑谈》的内容,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解“笑谈”的含义;②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③体会作者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笔者这样确定目标的依据有3个:一是七年级学生虽具备概括记叙文内容的能力,但缺乏对科普类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二是文章语言很有特点,既注重细节描写,又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这在七年级学生以往的学习中是很少有的;三是作者能写出自己与动物间发生的“不顾自己尊严”的有趣事情,既饱含了作者对动物、自然的喜爱,又体现了作者献身科学研究的精神和豁达洒脱的个性。
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学情制定了与教学目标相应的教学评价目标:①学生能基本概括出四个场景,能得出“前两个详细,后两个较简略”的结论;②学生能理解“笑谈”不仅指动物的表现惹人发笑,更指作者自己的行为令人发笑;③学生能借助文本相关句子发现“准确、严谨、生动、幽默”等文本语言特点;④学生能透过作者怪诞行为的表象提炼出“喜爱动物”“热爱自然”“严谨求实”“献身科学”等关键词。
二、教的效果与评价内容一体化
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的一体化是教师实施教学前的总体规划,并不意味着“教-学-评”一体化的真正落实。要切实落实“教-学-评”一體化,教师不但要在教之前依据教的内容拟制与之相应的教学评价内容,而且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时调整相应的针对教的效果的评价内容,及时微调教的过程、内容、环节等,争取获得更佳的教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按照“新课导入、文题解读—感知大意、归纳趣事—精读语段、语言鉴赏—提炼中心、挖掘内涵—教学总结、文意拓展”5个教学环节实施课堂教学。在“精读语段、语言鉴赏”环节,笔者依据学情设计了“分析段落结构的作用和语句表达的效果”这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行文结构,从具体的语句表达中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传神、活泼、幽默的特点,并在教案中拟制了比较详细的“教的评价细则”。如针对教师讲授“段落结构的作用”而设计的评价细则:①能引导学生顺利找出文眼——逗笑;②能指导学生结合整篇文章分析各段落之间的关系;③能引导学生自行从文眼和各段落关系中得出“点题”“总领”“引出”“总写”“围绕文眼展开”等结论。
教学活动在笔者预设的教学流程下顺利进行,对照“教的评价细则”,笔者发现,教的过程比较顺利,教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但在指导学生精读、赏析文本第13段时,第3学习小组提问:“从语言表达上看,本段用词准确,显得风趣幽默,从内容上看,这一段应该属于心理描写,但老师说这节课主要是学习段落结构作用、语句表达效果的,我们能否忽略心理描写呢?”笔者设计教案时并未涉及心理描写方面的内容。从教的角度看,这个疑问是生成性问题,教师应该顺势解惑。笔者结合心理描写的作用和学情稍加思考,很快在心里临时拟制了针对心理描写作用的评价目标:①能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出发,理解心理描写在特定场合中的作用;②能引导学生将特定场合中心理描写的作用延伸到心理描写的一般作用。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经过笔者的引导和讲解,学生不仅理解了第13段中心理描写的作用(体现“我”当时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的窘态。黄冠大鹦鹉“可可”飞得高,肯不肯听话,“我”无从确定,因为鸟儿通常不喜欢直直地从上往下飞;如果“可可”不理“我”,“我”无法向旁人解释),还掌握了心理描写的一般作用(反衬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主旨思想等)。
三、学的质量与评价细则一体化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虽然是一体的,但从教学的初衷或目的来看,学生的学习成效应该成为教师教的追求或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学生的学实施教学活动。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教师不仅要在设计教案前制定与教学目标匹配的针对学的总体评价细则(前文已述),还应该给每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针对学的评价目标,更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的情况适时拟订与学情相适应的针对学的评价目标。
在实施《动物笑谈》第2课时“提炼中心、挖掘内涵”“教学总结、文意拓展”两个教学环节前,笔者依据学情和文本内容,制定了针对学的质量的评价细则:①学生能通过字面上的“笑”看出字面后的“爱”和“尊重”;②借助教师的点拨,学生能从作者“怪诞不经”的表现中挖掘作者为科学献身的精神;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认识到人与动物的平等关系;④借助侧面描写,学生能推导出作者“探求真理”的执着精神;⑤学生能将尊重、热爱动物的情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⑥学生能将严谨求实、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内化于心,并转化到自己的学习中。
在进行第2课时的教学时,笔者对照这些评价内容逐一落实,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用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以什么样的现实去回报人类”时,学生基本都能按照笔者的教学预设回答出诸如“人与自然平等和谐”“人类破坏自然,自然反噬人类”“人类尊重自然,自然反哺人类”之类的答案,这些理解都在笔者预设的学的质量评价细则范围内。但有一名学生偏离了笔者的教学预设方案,将其小学阶段学过的《蟋蟀的住宅》与《动物笑谈》进行了对比:法布尔观察的是昆虫,劳伦兹研究的是动物,虽然研究的对象不同,但他们都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笔者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从“都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自己研究的对象,都用宽广的胸襟对待自然界的生物”角度进行了拓展,并临时增加了学的质量的评价细则——学生能举一反三,从不同的文本中挖掘相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从他们已经学习的《牛和鹅》《搭船的鸟》《猫》和《灰雀》等文章中挖掘作者的情感态度。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从不同的文本中发现了不同作者对自然、生物悲天悯人的情怀,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监利市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