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教改设计

2023-12-11 12:24王铁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3期
关键词:财政学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王铁梅

摘 要:经济学是我国文科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专业,其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新文科本科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以经济学的核心基础课程财政学为例,从多个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体系,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4个维度探索教学设计思路。以财政学的思政教學改革为抓手搭建经济学各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促进教师之间共同挖掘思政元素,实现各专业课程之间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

关键词:课程思政;财政学;思政元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68

随着地方本科高校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关注,很多地方高校在制定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专业改革重要方向,却忽视了德育教育。新文科专业建设的深层次含义是要坚持德育教育为引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培育体系。经济学专业要适应新时代新文科的创新发展,其专业课程思政就应该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价值引领”3个方面为培养目标,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建设要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能够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现实中,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讲授并不能做到完全的“零过度”和“无缝对接”。

1 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知识培育”与“思政培育”有机联系不足

目前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缺乏,部分教师对于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没有及时更新。一方面,大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对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经济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理论观点,对于学生价值理念的引导是不足的;另一方面,部分高校虽然在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但是方式单一,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将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勉强融入”, 导致“课程+思政”建设走向形式化,最终造成两者有机联系不足。

1.2 经济学专业课程中思政资源“挖”与“融”不足

经济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教师可以从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的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与经验去挖掘思政资源,这也符合新文科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能够向学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在实践中,思政元素“挖什么”和“怎么挖”是经济学专业课程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教师缺乏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课程思政教育无法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真正扎根。

1.3 思政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

大多专业课程教师教学方式依然以传统教学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过多强调经济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理论观点,忽视实践部分教学,这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对脱节,而且也缺乏有效的方式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两者不能实时形成互补,学生无法在实践中体会相关理论的现实价值,从而对思政培养缺乏实践基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很难获得认同感。

2 财政学“多维”思政元素的挖掘

目前,经济学专业的主流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等。财政学作为经济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通常在大二开设,该课程思政的实施在全程育人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它是经济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同时也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起点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原理性和引领性的作用;同时该课程是用党的理论全方位指导政府财政实践的一门课程,是一门蕴含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政课程。在本论文中以财政学课程为例,探讨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性工作。财政学思政元素的内涵非常丰富,要实现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 “零过渡”,需要授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对思政元素进行剖析、挖掘。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依据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体会,并结合学科属性、专业定位、教学内容特点分别从“责任担当、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将思政元素划分为“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之间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其中经世济民是德法兼修的内在必然要求,德法兼修指导着诚信服务,而诚信服务又贯彻着德法兼修的要求,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多维度思政元素体系。如图1所示。

2.1 经世济民

经世济民意思是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这是古代贤士的立世准则。具体到课程思政,它指的是新时代下财经类大学生需要面临的责任和担当,这是将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国家经济发展、服务民族复兴的责任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内在品格。同时也要求财经类大学生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形成的职业素养。它包括国家认同、制度认同、社会责任等内容。

财政是国家公共发展之政,对它的认识过程包含着对国家制度和改革发展成就的理性认同,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经世济民的担当意识。

2.2 诚信服务

诚信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它指的是从“如何做事”的角度指导新时代财经类大学生以诚实和正直的态度为人民服务,包括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爱岗敬业和奉献的职业道德。

财政学“理公共之财,管公共之事”的公共特性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公共意识、服务意识。

2.3 德法兼修

德,即是道德;法,即是法度法制。德法兼修是一个人对自我品格的约束要求,它是从“如何做人”的角度对新时代财经类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约束。它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自爱、人格的健全。

财政也包含对财政监督等方面强化的法律教育,以此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

3 思政元素融入财政学课程教学设计

多维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体系的教学设计是财政学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教学设计应包含“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从而将“财政学”课程体系整个过程划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维度,分别探索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设计。

3.1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

财政学基于市场失灵的现实问题出发,分析政府的经济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含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财政政策等基本财政理论。其课程属性不仅能体现非常鲜明的意识形态,而且包含的知识还能体现出重要的应用性。思政教育融入财政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财政学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宏观经济分析能力以及经国济世的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从知识、能力、价值引领三个方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2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根据财政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从“点、线、面”这三个方面进行思政要素融入的教学设计。

3.2.1 “点”的教学设计:从知识点挖掘思政要素

财政学的思政要素资源非常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具体知识点挖掘思政元素。比如在介绍“外部性”的含义时,可以引申至食品安全问题等社会想象,通过负外部性的理解,引导学生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诚信服务的人。

3.2.2 “线”的教学设计:从课程内容中体现价值模块

教师在每个章节的教学中会总结出本章节的思政元素体现出的价值共性,通过对章节内容的思政元素价值共性整合为价值模块。比如,在讲到“公共产品”这一章,可以引入新冠疫情暴发后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致力于疫苗的研发,并于2021年1月9日,在居民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享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费,所产生的疫苗费用和接种服务费用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这个案例。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实行全民免费,以此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

3.2.3 “面”的教學设计:从整体教学目标体现价值引领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知识点的思政元素的融入,将多个章节体现出的价值模块结合起来,使之渗透到整个财政学的课程目标。比如财政收入这个理论模块讲授完之后,可以引入个人所得税税法改革,这是将减税降负落实到老百姓,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史非常重要的一次改革,同时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将民生发展摆在政府工作的首要层面。整个理论模块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理论知识的价值引领教育。

3.3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

财政学课程内容复杂、理论性强,传统的讲授法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传统财政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满堂灌”方法、偏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等问题,充分考虑“满堂灌”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教学方法设计中,更多融入案例讲授法、课堂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把丰富多彩的思政知识融入其中。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兴趣导入、知识讲解、案例研讨、实验项目”形成“引—讲—研—辩”一体的多元化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3.3.1 引:财税新闻分享,激发兴趣

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财经新闻蕴含了大量的思政资源,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会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关注财经热点新闻,以此驱动学生主动收集、查找资料,提炼出新闻素材中体现的财政观点并主动意识到新闻素材中的思政元素。一般在课前以PPT、视频等方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激发大家对财政学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

3.3.2 讲:讲解新知,传授知识

财政学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相应的课程内容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财政职能、财政模式、公共产品、公共选择、财政预算和财政政策等理论和知识,课程内容复杂、理论性又强,这些内容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如不进行详细的挖掘、细致的介绍,学生根本就感受不到相应理论的价值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为了能使学生将这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学懂、吃透,教学团队在教学中选取典型的财政理论要点重点讲解,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然后将该理论要点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分析,以此锻炼、培养学生对现实的财政问题分析的能力。

3.3.3 研:案例研讨,引导思考

教师在讲授完知识点之后,通过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既贴近时代背景又具有多样性的案例,以合适的引入方式(口头、文字材料、图片、视频等),为避免讨论内容分散,向学生强调案例的讨论框架等相关问题,然后设置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讨论、探索的兴趣。结合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突出经济分析能力的培养,强化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3.3.4 辩:实验项目开展,贴近生活

财政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需要实训项目的开展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笔者所在高校进行了财政学实训室的建设,学生在财政学决策仿真系统平台模拟地方政府运作过程,学生扮演招商局、发改局、土地局、财政局、人保局与公共事业局的一员,面对统一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法律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和商业服务业、投资公共事业,提升就业率、增强当地居民幸福感。让学生体验政府决策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居民幸福感。实验教学过程体现的思政教育不言而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3.4 “思政元素”融入考核方式的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就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大多数的学生也非常关心考核方式以及最终的学习成绩。所以,在设计考核方式时教师不仅应考虑到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核而且还应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考核。笔者在教学实施中,以从多个角度的综合考核为目的,建立了多元化考核机制,在对专业教学效果考核的同时,还对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纳入考核体系。整个考核包括过程评价(考勤、作业、课堂表现、讨论、财政新闻分享)+案例分析评价(理论教学内容结束之后进行的案例口试)+实验结果评价(对模拟区县政府决策后的政府绩效评价)+研究报告评价(实验完毕后,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及数据记录等,应用财政学知识分析相关决策数据、决策步骤等问题而撰写的实验报告)。多元化考核机制量化了考核评分要求,强调参与过程重要性。

4 结语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在财政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今后对于思政案例的选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专业教师要“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这是值得每一位高校教师奋斗终身的课题。教学团队要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不断地为学生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的统一做出努力,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乔榛,吴艳玲.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经济学专业创新发展研究[J].黑龙江教育,2021(5):3738

[2]黄琼.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21(10):8889.

[3]茆晓颖.新文科背景下“财政学”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1):7879.

[4]樊丽明.财政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重点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20(9):45.

[5]宋翔.多維思政元素融入的“传感器”课程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1(10):7476.

[6]李伟.新商科背景下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4):3436.

[7]杨英英.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2(8):167168.

[8]张梅.思政教育融入经济学原理的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21(20):4547.

猜你喜欢
财政学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第31次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全国财政学界共商新时代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暨学科建设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培养财政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