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就业帮扶工作探析

2023-12-11 03:38何韶华张博宁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3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践路径

何韶华 张博宁

摘 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更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同于过去“大水漫灌式”的就业指导模式,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精准就业帮扶工作是在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的基础上,聚焦毕业生切实需求,选强配齐就业帮扶人员,开展全过程精准化的帮扶与指导,为毕业生送上“及时雨”,有效促进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就业帮扶;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29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优先发展”“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更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有渠道,工作有岗位,事关大学生实现人生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对于高校而言,也是就业育人成效和教育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分析,预计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失业率连续回落,但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压力依然存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由于受原生家庭经济困顿造成的就业观念偏向保守、社会资本匮乏、就业成本高昂等问题的影响,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和挑战相对更大。

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定义

2007年在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第一次出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官方政策性概念——“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在教育部认定文件的基础上,宁夏回族自治区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或残疾等级,把认定结果分为三个等级:特别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

根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来看,近3年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25%左右;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8%左右。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指出,通过大学阶段系统、专业的教育,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相关性大大降低,这意味着,当一个人能够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他原生家庭的固有影响因素将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換言之,大学教育能够有力、有效地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实现平等。因此,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常被看作来自社会底层学生实现阶层转变的重要机遇,如何在通过整体重塑性的系统培训后,寻求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和其家庭意义重大。

1.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党和政府对特殊群体就业工作的日益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都得到了提升,但仍存在以下几个矛盾点:

一是对自身工作要求期望高,综合能力相对较弱。在走向求职的过程中,尤其是通用岗位的应聘过程中,可能会缺乏面试技巧和个人技能单一而遭遇挫折。他们的职业期望值较高,希望能够进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这些被称为“铁饭碗”的工作岗位中,帮助家庭甚至是家族跳出相对贫困的圈层。这样的矛盾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的焦虑。

二是职业试错成本高,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内卷”成为各行各业的常态化现象。虽然很多时候试错成本被作为经验和宝贵的财富,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这样的成长代价往往是不可承受之重,试错的成本不仅需要自己承担,甚至背后还有一整个家庭需要背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难得到来自家庭的有效支持,使得他们在心理、个性以及沟通能力方面处于较为弱势的一方,常有一种深深的精神束缚。加之面临毕业和就业的焦虑,父母的殷切期盼,他们的思想和心理更容易处于敏感和脆弱的情境中。

2 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精准就业帮扶工作的逻辑建构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精准就业帮扶工作的最基础环节是对就业指导和帮扶形成长效机制,把就业帮扶工作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中。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碎片化、非系统、非专业的低效就业指导模式,进行信息整合,建档跟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持续优化就业帮扶体系,通过“细水滴灌式”的方式动态化调整,常态化执行,建构起精准就业帮扶的底层逻辑。

2.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工作现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党和国家牵挂的重点群体,也是教育系统倍加关心、全力帮扶的重点对象。除为在毕业学年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按规定给予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外,教育部还专门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学生开展专项就业帮扶工作,聚焦毕业生切实需求,力求通过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的帮扶举措,为毕业生送上“及时雨”。

各高校在促就业、拓岗位的就业育人过程中,也把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一是重短期扶助,轻长期跟进帮扶。目前高校多注重抓好短期经济补助如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的发放等,而随着毕业生离开校园后,并没有安排专门的就业工作人员跟进对接,将就业帮扶有效延续。对于学生毕业后才能够申请的社会保险补贴、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没有长期有效的宣传渠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方政府专门设置的就业帮扶政策资金兑付比例较低。

二是重理论指导,轻实践培训。目前高校普遍已开设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课程,并结合学生就业环节举办了诸如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专题讲座。但就业帮扶缺乏针对性,且大多课程都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指导,实用性和适用性均不高。实际上,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学生假期和周末等时间开展一些就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走进用人单位和企业HR面对面交流,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接触社会,才能够真正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技巧和求职实战能力。

三是重招聘规模,轻签约效果。大多数高校除举办校级双选会外,还会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专场招聘会,这些招聘会看似热热闹闹,企业云集,毕业生人头攒动,实际上,用人单位无法对毕业生深入了解考核,毕业生也只是“赶场子”“走马观花式”地投递简历,能够签约或达成协议的比例并不高。高校对于实际的签约效果关注度较少,对于学生应聘失利的原因也未能进行有效分析,给予及时指导。

2.2 新时期开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就业帮扶工作的现实必要性

就业优先,稳住民生基本盘,是未来一个时期就业保持平稳的重要政策支撑。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就业就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工作概念,其中重点强调的“精准化”工作思维为高校做好就业帮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高校要“高度重视精准就业服务工作”,通过开展“精准岗位信息推送”,做到“精准帮扶”,对高校如何做好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规划。

高校开展精准就业帮扶工作是建立在就业人群分类指导理念基础上的,以就业育人为根本,强调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精准掌握就业政策方针,了解就业市场岗位需求的前提下,精准辨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就业意向,带着尊重、关心、爱护和相信,帮助他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把自身优势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精准提供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与帮扶方案。做好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就业帮扶工作:

一是要遵循目标精准、过程精准、保障精准的“三个精准”原则,明确就业帮扶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有力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在帮扶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人能力进行不同类型的帮扶;要以政策护航,落实好各项经济帮扶保障、情感关怀保障。

二是要把就业能力提升和就业心理疏导相结合。通过团体辅导,谈心谈话,朋辈心理互助等方法关心关注就业心理问题,提供常态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以积极向上的人生状态和乐观开朗的精神面貌面对就业选择,把个人成长融入祖国的发展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训练营”“模拟职场”等形式多样的实践培训活动,发挥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多重作用,提升基本求职技能和职业胜任力。

三是用足用好就业帮扶政策,把帮扶责任制落地落实。近年来,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帮扶政策执行评估体系和监督通报制度,把这些政策宣传到位、宣讲到位,让学生能够学好政策、用好政策,确保普惠性政策措施能够有效落地。同时,要分类建档,梳理学生信息库,扎扎实实落实好责任帮扶制,制定精准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真正做到就业帮扶工作走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的“最先一公里”和受益的“最后一公里”工作。

3 高校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的实践路径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就业稳了,收入增了,追求美好生活才有了最基本支撑,学生、家长,每一个人自然就会更有信心、更有动力、更有希望、更有底气。

3.1 提高政治站位,增強精准就业帮扶“力度”

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尤其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体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实践。要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在准确研判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需求的基础上,切实增强就业精准帮扶的“力度”。

一是要强化落实“一把手抓就业”的职责。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部署落实,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深入一线,院系领导要具体负责,确保任务工作落地生根。

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就业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坚持“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摸清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学生基数,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原则,开展结对帮扶,建立工作台账和量身定制的帮扶方案。

三是要健全联动就业帮扶考核机制。持续完善就业帮扶的考核指标、量化考核内容、创新考核方式,对就业精准帮扶工作开展成效明显、学生满意度高的教师,给予工作经费奖补和奖励肯定;对帮扶措施不力,就业工作进展缓慢的教师,进行约谈。

3.2 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就业精准帮扶“精度”

就业精准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上下联动,形成“全方位”协同;内外兼顾,推进“全链条”服务;点面结合,实行“全过程”衔接。

一是要构建就业精准帮扶全员协同网络。发挥校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专业教师、各方校友的力量,作为“一对一”就业精准帮扶责任导师,开展大量前置性、个性化的就业帮扶工作。

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就业意向,落实分类就业精准帮扶。对拟参加公招考试的学生,要给学生讲清楚公考形势,组织学生参加备考讲座;对明确求职的学生,要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对简历要再把关,对面试要点要再提醒;对继续升学深造的学生,要做好心态鼓励和学业指导;对拟创业的学生,要给予团队管理、技术支持方面的培训;对拟从事自由职业的学生,要准确、及时提供国家和区域政策信息,鼓励、支持学生积极接纳灵活就业;对暂不就业或“慢就业”学生,要精准梳理分析原因,提醒学生珍惜应届生身份,引导毕业生动态调整求职目标,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岗位。

三是拓展就业渠道,做好市场岗位“精准对接”。就业工作,重中之重是要有岗位、有渠道。在企业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而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一个突破口就是大力拓展就业渠道,提供精准对接的就业岗位信息。高校要紧紧围绕供需对接需求,坚持主动“走出去”访企拓岗,积极把用人单位“请进来”招聘人才,挖掘拓展一批能够提供长期实习岗位的实践基地和吸纳毕业生稳定就业的优质企业。就业精准帮扶老师要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和职业匹配情况,精准提供3~5个就业岗位信息,依次递进、愈加精准,并重点组织有意向的学生赴企业、园区走访,为学生提供就业资源和岗位,助力毕业生充分就业。

3.3 加强服务指导,提高精准就业帮扶“温度”

要带着感情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交流,以心相交、以情动人。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和暖心关怀。常态化开展精准就业帮扶主题教育,引导毕业生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既要克服功利心理、也要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不是找一个饭碗,是寻求一份价值体现、谋求一番事业追求的信念。

二是组织开展好宏志助航计划就业能力培训班。面向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业能力培训,帮助学生明确个人求职目标,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胜任力。

三是发挥好家校协同作用,深入开展入家访生促就业专项行动,采取分片分县(区)蹲点的方式,组织就业精准指导老师走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面对面将岗位信息、就业指导、就业政策送到毕业生手里,解决其面临的就业困难,做到“帮扶进家,政策到人”。

就业帮扶是就业指导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理论与实践的过渡。高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精准就业帮扶是在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就业意向、性格特點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选强配齐就业帮扶人员,开展全过程精准化的帮扶与指导。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精准帮扶工作,不仅是一项任务,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真挚的情怀、务实的作风,要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王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0(1).

[2]许多多.大学如何改变寒门学子命运:家庭贫困、非认知能力和初职收入[J].社会,2017(4).

[3]吴建章.高校辅导员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2019(1).

[4]谭磊.高校精准就业工作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2017(6).

[5]王皓,张力,韩长根.工作选配视角下就业困难学生精准帮扶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践路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