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特征、困境及展望

2023-12-11 03:04张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困境

张敏

摘 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其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更具有主动性、启发性、情境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他们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仍然面临“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从制度上激励教师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改革的路径,从内容上体现案例的时代性,推动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以及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案例教学;政治经济学;特征;困境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4.05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对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要求,也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高校经管专业课程体系中,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在教材内容编排和实际教学安排上存在冲突:马工程以及其他大部分政治经济学教材均包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部分,但实际的授课课时数仅能满足资本主义部分的教学要求,社会主义部分的教学内容则无法讲授完,且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部分内容重合。带来的问题就是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只能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现实经济问题、经济现象的阐释、分析相对不足,应用性相对欠缺。

二是本课程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很抽象、深邃,难以理解,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从我们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优化等多方面发力,才能最终改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枯燥、脱离实际、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将围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展开。

1 政治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

1.1 显性育人与隐性化人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天然就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教育的属性。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必须在课程教学中贯穿课程思政理念,发挥其隐性教育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将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与理论教学结合到一起,深度挖掘其隐含的思政元素,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機结合,落实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

1.2 传承经典和与时俱进相结合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列宁语);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学著作,其科学性、深刻性、严密性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为其后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诞生至今,从未停止过发展,对资本主义新现象的解读、新问题的剖析,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不断丰富着其理论体系。所以,针对有人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说:“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论断是武断的,也是错误的”。

因此,一方面,我们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要扎根经典、深挖经典、传承经典;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政治经济学体系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时代久远,当今的资本主义与彼时的资本主义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我们还将思维停留在19世纪中前期的资本主义,那无异于“刻舟求剑”式的教学。而且,如前所述,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理论体系不能全部照搬用来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所以,我们在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中,既要庖丁解牛般将系统、复杂、深奥的基本原理讲深、讲透,又要深入浅出,结合一些案例和经济时事,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如在讲解生产力、生产关系基本原理时,可以结合邓小平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分析科技在生产力中的重要影响;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论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阐释价值规律的作用等,从而鼓励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读现实问题,把现实经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与经济原理结合起来,加强知识应用能力,构建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刻认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1.3 科学抽象与具体阐释相结合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形成了运用抽象力的一个过程、一个体系。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具体的,运行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问题也是具体的,如果我们被具体的表象所迷惑,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仅仅着眼于表面化的矛盾,忽略了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问题,则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便如同“雾里看花”,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未免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感。以经济危机为例,每次危机的表象是大量的工厂倒闭、工人纷纷失业、银行破产等,这似乎只是一种偶然现象,但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的却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根本性矛盾。所以,没有这种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抽象提炼、分析,也就没有对现实资本主义生产进行抽象形成的经济范畴及其运动,也就没有由经济范畴及其体系构建起来的恢宏的《资本论》理论大厦。

这种抽象反映的仅是作为事物本质的某一方面,尚不能把握多种具体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多种规定性。真正达到对具体现象本质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还必须通过综合的方法,实现由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渡。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书中,马克思指出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并将其概括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即科学抽象认识方法。

案例教学使用的案例是一种描述性的研究文本案例,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人们编制案例的明确目的是进行充分地讨论,因此,案例总是试图比较客观而又多维地承载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和大量的细节等信息,力求情境的真实性,以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对案例进行主动的分析和解读。在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首先对真实的案例材料进行分析,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抽象提炼出本质的方面并将其转化为政治经济学课程理论、思想、观点,这一过程就是案例分析中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把反映了案例本质的理论、思想、观点加以整合,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再把抽象的术语化解为对案例材料的具体阐释,从而形成学生思维中的理性具体,这一过程就是案例分析中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过程。通过两者的结合,构建起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体系,体现政治经济学课程的特色。

1.4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辩证统一

教师主导性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导”为主。具体来说,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权威者”化身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合作者,通过“导学、导思、导做”,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心在于给学生构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而不是所谓的“标准答案”——事实上,对于案例分析而言,“标准答案”是不存在的。

案例教学更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提倡学生根据事实情境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创新,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中,案例提供的鲜活的现实情境和教师设计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政治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困境

2.1 教师实施案例教学“事倍而功半”

教学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不幸的是,当下工具主义与功利主义泛滥,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关系被割裂。虽然高校仍然强调“教学是根本”,然而在实际的绩效考核中,对教学考核的量化(比如课堂教学改革的量化)往往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以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而言,从搜集素材到资料整理,从案例问题的设计到点评等,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案例教学还有个显著的特征,即很多案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地更新案例素材,这也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案例教学的实施,其目的无非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的热情,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案例教学实施以后的效果如何衡量又是一个难题,高校尚无比较科学、成熟的测评体系或方法来评价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改革以后的成效,更无相关的制度来激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改革,在绩效考评中得不到认可。与其如此,不如把相同的时间花在读文献、写文章方面,这样的选择对教师和学校才是“双赢”的。

所以,在“科研”优先氛围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对案例教学采取“不愿、不能、不为”等消极抗拒策略。他们将精力和时间指向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而不愿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理论,不去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实施环节更多的案例教学。

2.2 学生适应案例教学法“差强人意”

案例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投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要求学生首先要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会贯通,娴熟地驾驭这些理论来剖析现实社会经济问题。但在讨论过程中,基础知识的薄弱限制了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最终难以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作为知识接收方和课堂安排被动方,对熟悉的、不费力的授课方式有本能的偏好,案例教学中师生互动问答或公众演讲辩论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从教学形式上来说,普遍存在“教师发问,学生被动回答”的现象,这种比较机械的案例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因而很难真正融入到案例教学中去,个人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得不到显著提升,导致案例教学现场出现“冷场”的现象。此外,教师囿于课时限制,也担心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不敢也不愿与学生开展深入的互动。久而久之,案例教学如同隔靴搔痒、蜻蜓点水,其应有的优势得不到真正的发挥。

2.3 案例教学难以擺脱“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窠臼

在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偏重知识灌输而忽略能力培养。案例的设计、分析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同时,课程内容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师生的创造力。教师在组织案例讨论时往往会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分析思路来对案例进行剖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在追求“标准答案”而不是学生能力的提升。很显然,这种案例教学模式违背了其开放性、发散性、创造性的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培养。

3 政治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未来展望

3.1 案例教学要注重内涵建设,坚持“案”为“理”用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整体决定了课程的水平和层次,教学创新最核心的基础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案例教学的目的仍是服务于知识迁移的有效性,即让学习活动在特定条件下更高效地在学生身上发生。对教学内容属性理解得越深刻,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上就会越到位。

因此,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应遵从基本教学规律以及本课程的特点,不能“重形式轻内涵”,要始终把握一点:案例教学是手段,应当也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结合,是经济学方法体系应有的题中之义。与时俱进则是一种理论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经济、我国经济的发展瞬息万变,新变化、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结合真实的经济世界运行来学习政治经济学理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尽管具有诸多优越性,但实际教学中是不能完全替代讲授教学的,案例教学是学生在掌握了“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过度重视案例教学而减弱理论讲授则得不偿失、本末倒置。

3.2 案例教学要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俱进”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并用以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既坚持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着力推进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一方面,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是以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对象进行研究而形成的理论体系,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学的案例教学也要体现中国特色。要结合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共同富裕理论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成果,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传统理论和前沿发展成果结合起来进行解释和探讨,实现理论的一脉相承,从而增强政治经济学在现实中的解释力。

3.3 案例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为什么要积极实施案例教学?学生能从案例教学中获得什么?这是案例教学必须要回答的两个根本问题。高校要真正把“以生为本”“以本为本”落到实处,就必须从制度上为教师推进各种教学改革提供保障,从而调动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可以考虑如下具体举措:

第一,鼓励教师编写案例、建设课程案例库,评选优秀课程设计案例,对入选建设的案例库或优秀课程案例予以奖励。

第二,评选优秀案例示范课程。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课程中进行评比,遴选出优秀案例示范课程,在学校中予以推广,并对任课教师予以表彰。

第三,鼓励教师从事案例教学相关教改研究。通过各种举措,激发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内在动力,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从学生层面,要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避免案例教学与现实脱节,避免“炒冷饭”现象。教师需要从案例设计、过程实施、结果评价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在案例教学课程中的获得感及能力,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参考文献

[1]林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思政属性与思政建设——以“四个自信”为主线,林峰[J].大学教育,2021,(5).

[2]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上海经济研究,2020,(10).

[3]周才云,董肖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与优化对策[J].文教资料,2021,(25).

[4]赵学清.政治经济学研究从何抽象、如何抽象和为何抽象——以《资本论》为例的讨论[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1,(1).

[5]王娟.“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研究[J].学理论,2019,(8).

[6]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1).

[7]吴健.基于案例的参与式研讨教学法——结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0,(9).

[8]李太平,戴迎峰,黄富琨,等.案例教学困境及其超越的文化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

[9]宋文龍.高校社会科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实践困境与改进方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9,(11).

[10]谭俊峰.案例教学法的内涵、类别及应用解析[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0,(3).

[11]钱淼.案例教学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21,(12).

[12]郎春雷.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思考[J].大学教育,2020,(7).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困境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