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民宿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
——基于Cite Space 的可视化分析

2023-12-11 06:44杨文亚
江苏商论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民宿旅游研究

杨文亚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一、引言

民宿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新型旅游住宿方式,是伴随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发展起来的。 在近三十年的研究历程中, 国内学者关注于乡村民宿的定义、乡村民俗的发展与对策研究、乡村民宿的设计规划与室内改造、 乡村民宿的经营发展与顾客满意度,取得了丰硕成果。 通过查阅核心论文后,发现目前国内已有两篇关乡村民宿研究的综述,分别为2014年蒋佳倩[1]等学者和2017 年张广海[2]等学者分别发表在《旅游研究》和《资源开发与市场》,距今已有五年,两篇综述文章的内容涉及民宿概念、市场营销、发展策略等多方面①②。 截至目前极少有学者借助文献计量工具对乡村民宿进行分析与探究。

为了明确乡村民宿的发展历程、 重点研究方向、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需要对国内乡村旅游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回顾整理。 人工梳理受到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分析结果也会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存在片面性。 因此选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能够更为清晰、直观地对乡村民宿的研究内容进行动态跟踪,增强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③。 本文以2006 年国内乡村民宿共260 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 Space6.1.R1 文献计量分析软件,绘制出相关文献知识图谱,将国内乡村民宿研究成果全面系统量化和可视化呈现。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来源

来自覆盖文献范围最广、涵盖文献数量最多的中国知网(CKNI)。中国大陆地区的早期民宿形式以农家乐、客栈、家庭旅馆为主,是民宿的早期存在形态④。 因此,本文也将相关文献纳入研究范围,以“乡村民宿+旅游” 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高级检索,时间跨度截至2022 年5 月,获得符合条件的文献共276 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除去非学术论文、无作者文献与重复文献后,最终获得268 条有效数据后进行知识图谱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科学知识图谱, 利用Cite Space 可视化软件对乡村民宿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 Space为一款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绘制工具, 结合了JAVA 语言基础与引文分析理论,2004 年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中首次提出,对特定领域文献集进行动态、多元、分时的引文分析,通过节点大小、网络连线等科学知识图谱以反应该领域知识演进历程和发展前沿的科学知识,具有科学、有效、美观等优势⑤。 Cite Space 自2005 年引入国内,在陈悦等学者的完善推广下,Cite Space 软件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多个学科领域⑥。 旅游领域的运用始于学者沈苏彦,成果主要围绕文旅融合、乡村旅游、国家公园等⑦。

三、统计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查询知网,比较各年度的发文量,可以直观地判断乡村民宿领域的发展历程。 历年由党和国家发布的政策有:《关于促进农村发展的指导意见(2006)》、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等。 因此,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部分,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2016 年至今,乡村民宿产业也渐渐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文献数量持续上升⑧。

(二)载文量统计

由表1 可见, 乡村民宿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纵览》和《乡村科技》,其他研究机构涉足相对较少。 载文期刊所属学科为旅游、服务业经济、贸易经济、农业经济、建筑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等,复合因子从1.737 至0.459。部分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相对较低,核心性不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表1 国内乡村民宿研究载文期刊及具体载文量

(三)发文作者及合作关系分析

在Cite Space 作者和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连线数量及粗细代表合作关系和密切程度⑩。 通过运行分析,发现整体还是以分散为主,并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 由普莱斯定律可知, 核心作者发文量应满足M=0.749(Nmax1/2)(M=论文篇数,N=发文数量最多作者的论文数), 计算可得发文量为2 篇以上的作者可以被认为是核心作者⑪。 由图1 可知,丁飞洋、谢和成、黄晓丹、周洵的发文节点最大,为乡村民宿领域的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表2)。但总体来看,发文量多且影响力高的科研作者并不多。

图1 国内乡村民宿作研究者合作网络图谱

图2 国内乡村民宿研究机构与合作网络图谱

表2 国内乡村民宿研究核心作者

(四)发文机构分析

乡村民宿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共青团湖北省委青农部(18 篇)、南平市农业局(5 篇)、兰州财经大学(5 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5 篇)。从地理视角看,乡村民宿研究机构大多处于中东部地区,但各个机构之间联系并不紧密,仍需要深入探究。 紧密合作研究的主要是四川旅游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等,机构合作网络密度仅为0.0025。 这表明有关乡村民宿旅游的研究多是由独立机构进行,机构间合作空间仍较大。 研究机构合作关系急需向跨区域、跨学科研究转移,以推动国内乡村民宿旅游的繁荣发展。

(五)乡村民宿研究关键词共线及聚类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的核心与精髓,是对主题的高度总结,可以直接呈现该领域的关注热点、研究趋势、主题方向等。 凸显出的关键词可以反映该阶段的研究热点,频次越高,代表受关注程度也就越高,聚类分析则可以测析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网络密度为0.0497 的国内乡村民宿旅游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见图3。

图3 国内乡村民宿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乡村民宿旅游的关键词主要为“乡村民宿”“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民宿设计”, 网络密度不高,高频词之间联系并不紧密。 对于国内乡村民宿旅游的研究, 学者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乡村民宿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乡村民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三是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文化,进行民宿特色化设计(图3)。

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接着绘制关键词共线时区网络图谱。 如图4 所示,民宿产业的兴起、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下的政策扶持、全域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发展、民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等;在加快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贡献, 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 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精准扶贫,有效推动了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

图4 国内乡村民宿研究的关键词共现时区图

2018 年《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后,众多学者开始对全域旅游、产业融合、美丽乡村等进行研究,同时对乡村民宿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2019 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旅游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对民宿进行准确定义,规范了乡村民宿产业, 表现出乡村民宿在推动乡村振兴、旅游扶贫中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2020 年政府促进产业融合,将高质量脱贫作为目标指引,推动民宿旅游、乡村旅游。 目前,学者已经将重点聚焦于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解决之中, 在住房改造、发展模式、创新路径、文化特色、国际经验方面多有研究,旨在促进乡村民宿旅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六)国内乡村民宿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在制定时期里出现次数的突增程度叫做突现强度,可以反映乡村民宿旅游中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话题,是文献中心主旨的凝练、也可以反映乡村民宿旅游的前沿动态。 关键词共线后的结果如图5 所示。

图5 国内乡村民宿研究的热点词突现

从突显强度上看,“精准扶贫”“旅游扶贫”突显强度较大, 为1.95 和1.78, 起始时间为2017 年,2018 年后热度呈现下降趋势。反贫困一直都是中国的重要任务,乡村民宿旅游与旅游扶贫的融合是一种新模式,民宿业因其投入资金少、落地性强、市场需求大而成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推力。 从持续时间上看,学者对发展策略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大多是对于乡村民宿整体发展的研究策略, 从发展模式、特色资源、可持续发展、民宿评价、旅游产品项目、民宿服务质量角度出发,将研究内容不断进行扩充与细化。 但就目前而言,仍缺乏多视角下的乡村民宿研究,发展策略也大多宽泛而不够具体。

四、乡村民宿重点研究领域分析

(一)乡村民宿的定义研究

中国民宿的起步较晚,因此对于民宿理论概念的研究仍需深入。 刘建平给出的定义则为以乡村特色的生活形式、民宿风情等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的目标市场,以游览、度假与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形式。 在2019 年7 月公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中,指出旅游民宿是“利用当地居民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客房不超过4 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 主人参与接待, 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⑫”综合来看, 国内学者虽然对乡村民宿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大体认同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是依托自然资源体味、体现风土人情的住宿业态。

(二)乡村民宿与乡村旅游研究

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缺乏规划、丧失民宿特色、破坏乡村景致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后才能促进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地发展。 石洪凡探讨乡村民宿产生的背景,并对民宿特色进行定义,意在推动乡村旅游中民宿产业的发展。 陈瑾以江西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提出政府与民宿经营者应达成亲密合作,努力创新民宿新业态,优化民宿服务质量,升级民宿经济体系。 赵飞列举乡村民宿的发展具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农村环境、推动乡村盘活闲置住房等优势。

(三)乡村民宿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旅游、全域旅游、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已经有学者关注乡村民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张国风从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研究乡村民宿的发展问题, 认为乡村民宿属于环境友好型住宿类型。 陈燕纯等学者研究官湖村民宿空间重构效应, 提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共享经济模式。李泽以洱海双廊民宿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保护湖泊水体、促进民宿产业公平竞争等对策。

根据以上情况, 要加强乡村民宿发展对策研究,乡村民宿的发展对策一直是研究热点。 王显成认为, 不少乡村民宿在开放过程中存在盲目规划、缺乏文化特色、经营管理不规范等不足。 潘富意识到民宿资源的重要性与脆弱性, 提出加强保护力度,推动乡村民宿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主要为:(1)乡村民宿旅游研究的文献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对乡村民宿旅游机构与合作网络分析可知,研究区域主要为经济发达的中东地区,多以海南、北京、成都等地的民宿为主。 (2)通过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主要为乡村民宿定义研究、乡村民宿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乡村民宿特色化设计研究、乡村民宿游客旅游体验研究等。 (3)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乡村民宿、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民宿的开发与设计以及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分析方面。 后期逐渐引入定量分析法,学者逐渐注重数据采集、围观测量、聚类分析以及熵值法等更为科学细致的测量和评价。

(二)研究展望

主要为:(1)研究内容方面。 目前国内对于乡村民宿的研究范围较窄,大多局限于民宿发展、民宿与乡村旅游之间,但发文量多、影响力高的科研作者却很少,不同学科之间的学者交流亦不多。 因此可以从多视角出发研究乡村民宿,例如基于民宿主角的视角研究经营模式、 民宿标准化和特色化研究、经营者与游客的互动研究、增强对“生态民宿”“绿色民宿” 等多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2)研究地域方面。 除了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等资源丰富区也应当重视对乡村民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如新疆地区亚欧大陆草原以及草原所具备的草原文化、敦煌莫高窟文化等,努力打造互补化、差异化的乡村民宿旅游目的地,形成乡村民宿旅游新格局。 (3)研究领域方面。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学者将研究重点转向农村,如何通过乡村民宿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进、激发民宿特色、振兴乡村文化、农民社会水平提升是重点。(4)研究视角方面。研究领域需要从乡村民宿服务设施的配套、产品的品牌升级、空间的规划设计等实用导向视角转变为满足游客需求与满意度、传递乡村独特文化、加强主客沟通等情感导向视角,增加游客重游概率、推荐概率。 (5)文旅融化方面。 乡村民宿依托于周围环境、乡村资源、文化与风俗兴起,对于游客来说,民宿旅游一种感受特色化、获得精神愉悦的休闲旅游方式。 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背景下,如何使乡村民宿承载当地的文化特色,也自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民宿旅游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孪生院子民宿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