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阈下老年人学习需求研究进展

2023-12-11 04:23:03焦延超叶秀娟李晓晖
护理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生活

焦延超,叶秀娟,李晓晖*

1.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271000;2.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人口老龄化已席卷全球,积极老龄化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策略,而老年教育则是积极老龄化的催化剂[1],2021 年11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开展老年教育须事先了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是指老年人针对自身匮乏或需要的知识、专家学者判定老年人应该掌握的知识,表现出的学习欲望[2-4]。现从积极老龄化视角将老年人学习的理论依据及学习需求综述如下。

1 理论依据

1.1 积极老龄化理论

积极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 年联合国第2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提出的,由健康老龄化、成功老龄化演变而来,在我国被称为“老有所为”,其定义为老年人以自身需要为基础,在自愿和量力的前提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参与有益于社会家庭或个人发展的各项活动[3,5]。积极老龄化强调老年人不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障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还要在社会、经济、文化和公共事务等领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集健康、保障、参与于一体[5]。积极老龄化是对当下老年人如何有尊严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解答,也是全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策略[5-8]。

1.2 需求幅度理论

老年学之父麦克拉斯基(McClusky.H,1971)以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提出了需求幅度理论,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概括为应付、表现、贡献、影响、超越5 个层次,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任务为主轴的学习需求,这5 项学习需求也为探讨学习需求类别划分、学习需求生成动力提供了理论依据[9-11]。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特性不同,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但均需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否则将没有能力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12-13]。目前,该理论在老年教育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1.3 终身教育理论

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其定义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含教育的不同阶段)都要坚持学习,包括正规教育以及其他各类非正规的学习[14]。终身教育拓展了学习的内涵,为教育的整体成长增添了有力的支持,如果老年人要保持与时俱进,那么就应该坚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14]。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为充实我国老年人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文化修养、疏通老年人心理障碍提供良好的保障[15]。

2 学习需求

老年群体是一个异质性极大的群体。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地、种族、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知识经验、生活经验、职业经历、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均会影响老年人学习需求[2],社会需提供并保障每位个体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从而满足个人的整体发展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4]。现以需求幅度理论为框架综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2.1 应付的需求

老年人因为老化而引起生理与认知功能的衰退。为了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解决因老化带来的困难,学习适当的谋生能力与技巧,满足基本的生活,称之为应付的需求,是老年人首要的需求[16-17],包括身心健康、日常生活技能、新生活情境适应等知识的学习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应付的需求表现得更明显。

2.1.1 身心健康知识的学习需求

身心健康是积极老龄化的必要条件,因此老年人将身心健康相关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身体机能退化和认知功能下降对老年期的生存质量影响最大,故老年人首选养生保健、安全用药疾病预防、休闲益智等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希望通过体育锻炼、营养饮食、中医理疗、针灸推拿等方法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康健,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老年人希望通过学习预防干预措施应对认知功能下降,如通过益智活动训练(玩棋牌、打麻将、做园艺、阅读学习、看电视或听广播等)锻炼智力,以新的记忆策略应对记忆与智力的改变,进行人格发展问题的探讨[18-19]。傅朝晖等[18]认为,年龄较大者或独居者对益智学习需求较高。另外,由于经济和社会资源减少、身体和认知功能下降、亲属和配偶死亡以及家庭结构和流动性变化,老年人难免产生不良情绪,同样希望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遇事心境能力改善和情绪调试知识[20-22]。黄富顺等[21-23]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对适应退休生活、角色转变、哀伤辅导等知识学习的热情较高,希望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其自尊心和表达能力,适应社会和自身现状,维护和发展其社会关系。

2.1.2 日常生活技能知识的学习需求

随着科技的日益更新,生活条件改善,老年人受益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新生事物,适应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成为当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老年人应积极学习,避免产生“互联网鸿沟”,方便社会互动。已有研究发现,老年人有电脑、智能手机等科学技术的学习需求,其中对微博、微信、手机支付等知识学习需求较高[14,24-26]。同时,培养老年人电子信息素养,使其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假,避免上当受骗,也成为至关重要的学习内容。家是老年人主要活动场所,因此对于家庭生活及安全方面知识的基本技能掌握也至关重要。部分老年人热衷于家庭整理,需要学习清洁妙招等基本生活技能[3,18,27-28]。Casas-Herrero等[29]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用水、用电、用气的安全及急救知识、交通安全等家庭安全常识学习需求较高,且女性对其关注度高于男性。

2.1.3 新生活情境适应知识的学习需求

新生活情境主要是由家庭角色或功能改变带来的社会参与变化。孙兴美[6]的研究表明,老年人有适应退休生活和角色转变的知识需求。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老年人思想中心和业余时间的重心多倾注于抚育后代,部分老年人对生活常识、家庭照顾与隔代抚育知识需求较高[6,18,30]。部分老年人为支持子女来到子女定居的城市生活,称之为“老漂族”,他们需要社会融入的相关知识,如流入地语言掌握、普通话学习、文化习俗、城市规范、心理调适、再就业、结交新朋友等,以便融入新生活[23]。还有部分老年人因身体状况下降或者离开工作岗位后经济收入相应减少,为增加收入,开始学习投资理财,如基金、股票等,因此他们有对合理经济决策、资产管理、证券投资、购房选择等知识的学习需求[27,31-32]。

2.2 表达的需求

表达的需求来自人本身的兴趣,而非功利性的理由,如早年未能实现的愿望、未能从事的兴趣活动等。通过学习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优化老年人生命,使老年人从中获得满足感、参与感、乐趣等[17]。表达的需求一般分为精神文化知识的学习需求和人际交往知识的学习需求。

2.2.1 精神文化知识的学习需求

老年人在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文化需求会有所增长,希望身心愉悦、老有所乐。国内外研究表明,老年人具有休闲娱乐相关知识的学习需求,如唱歌、戏曲、乐器、跳舞、瑜伽、太极拳、书画、T 台走秀、手工艺制作、民俗技艺、交际友谊活动等,尤其是对于音乐、艺术、舞蹈类课程的学习需求较高[3,27,33]。既往休闲或娱乐相关知识的学习集中在老年大学,但随着老年人口激增,老年大学的学习已无法满足大量老年人的需求,目前我国正在探索多元化、多场地的娱乐或休闲活动知识学习渠道,旨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此外,户外活动和旅游也是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策略的一部分,但随着年龄增长或受身体状况不佳等的影响,老年人户外活动和旅游需求下降[34]。

2.2.2 人际交往知识的学习需求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有着人际交往的需要,部分老年人注重学习人际关系、人文艺术的知识,如处理亲情关系、调解邻里关系、联系朋友等,但由于年龄及环境不同,老年人容易与年轻人产生代沟,因此对与他人沟通的学习需求较高。已有研究显示,很多“老漂族”希望定时参加聚会、娱乐和教会活动等,从而结交新朋友,维持和发展社会关系[31,35-36]。

2.3 奉献的需求

奉献的需求是指老年人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帮助他人或者向社会提供帮助,以此体现自我价值或充实自我,这是一种被需要和奉献价值的欲求[2]。受身体等因素影响,大多数老年人虽然有奉献的需求但却不一定具备服务他人的能力。奉献的需求一般分为两类,即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需求和志愿服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求。

2.3.1 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需求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和健康状况不断改善,许多老年人希望退休后“再就业”,发挥自己的余热,期望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参与社会生产,实现老有所为。孙兴美等[6,37-38]的研究表明,“银发再就业”多与职业有关系,以技术人员居多,老年人对与自身专业关联的知识有较多的学习需求,更关注自己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希望传承“老带新”的优良传统,把老年人的工作经验更好地传授给年轻人。目前,我国也已制定了相关政策以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

2.3.2 志愿服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求

当前老年人寿命延长,健康状况提升,老年人有着参与社会活动、主动发挥余热、热衷志愿服务的积极“老龄观”,因而对于老年志愿者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学习需求较高,渴望通过学习获取服务他人的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活动。这种社会参与可通过家庭、社区、社会多维度实现,如“爷爷奶奶进课堂”“护学岗”“银发讲堂”“服务社区的志愿活动”“城市文明教育宣传的志愿者活动”等,老年人这种社会参与的需求同样也渗透到老年教育领域,成为老年学习者的重要需求[6,39]。

2.4 影响的需求

老年人通过自己的能力参与公共事务、政治活动、服务组织以促进社会积极发展,实现自己影响力的需求称之为影响的需求[2]。一般此项需求与文化程度及职业有很大相关性,教育可以为老年人赋能,提高影响力。

2.4.1 参政议政知识的学习需求

老年人热衷于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或者社会重大议题的决定,因此需要丰富其知识以帮助其获得参政议政的能力,对所关心的事物发表见解、进行讨论。国内外研究表明,老年人一方面要了解政府决策的过程及流程体系,另一方面要具备公共事务或社会议题的背景知识,如了解相关政策、国内外时事、社会问题及能够参与公共事务、运用社会资源等,男性老年人比女性对此方面知识的学习需求更高[3,27,40-41]。

2.4.2 老年人相关政策与法律知识的学习需求

老年人希望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知识,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服务业、社会保障卡的管理、老年人优待办法等相关政策,了解其可用的社会资源[27,42]。但目前尚未检索到我国老年教育机构开设相关课程,老年人多依靠报纸、新闻媒体或网络获取此领域的知识。

2.5 超越的需求

个体通过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超越生理限制并深入了解生命意义的需求称之为超越的需求[17],包括了解生命意义知识的学习需求和死亡教育知识的学习需求。

2.5.1 了解生命意义知识的学习需求

老年人进入老龄期后,常会思索人生,与子女或他人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研究表明,老年人有开设“生命故事分享会”的需求,会发现一些未实现、想弥补的遗憾,因此会有“圆梦指导规划”等方面的学习需求[17,43]。老年人通过分享、整合自己人生的意义与幸福感,适应、超越生理功能的衰退,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了实现生命意义及自我价值等的学习需求[3,27]。目前尚未见我国老年教育机构开展此类课程。

2.5.2 死亡教育知识的学习需求

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我国居民常对死亡心存恐惧,常采取否认及回避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高龄老年人对死亡知识的学习需求十分强烈,故老年人常将自己的这一需求诉诸学习,想了解死亡的相关知识,如立遗嘱、财产分配、有尊严地死亡等[6,44-46]。

3 小结

老年人学习需求理论较多,老年学之父麦克拉斯基的需求幅度理论应用最广泛,其中影响的需求和超越的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我国老年人对于影响的需求和超越的需求相对较少,目前也尚未检索到我国开展此方面的知识教育,但是对于经济状况较好,学历、社会地位较高的老年人而言,其对影响的需求和超越的需求较强烈。因此,从老年教育的角度来看,首先要评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开展老年教育,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同时,老年人也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摆正学习态度,按需选择相应知识进行学习,确保老年教育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老龄化老年人生活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福利中国(2015年5期)2015-01-03 08: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