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一个“说数学”的平台.通过“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说数学;思考;合作数学课堂不是教师或个别学生的专场秀,而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参与的舞台.在参与和互动中,学生积极表达自己之所思、所想、所惑,从而通过有效地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表达,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1].不过,因受传统“师讲生听”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在面对新问题时不知该如何思考、如何表达.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在教学中,教师要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说数学”,让他们把自己的思维和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由此了解学生的思维漏缺,以便通过有效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所谓“说数学”就是让学生把对数学问题的一些想法、思路、过程等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对于书面表达,其所呈现的是完整的解题思路,而“说数学”比较广泛,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可以是学生对解题过程的见解;可以是对数学文化所表达出的所思所想;也可以是学习中的一些体会、感悟等等.可见,“说数学”为师生和生生互动交流提供了更为自由,更为广泛的资源,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笔者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为例,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动口说,通过“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在参与中深化知识理解,提高教学有效性.
1教学简录1.1回顾旧知,导入新课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共线定理,谁来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设计意图:教师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精心创设问题,以此借助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有效性.同时,通过与旧知相联系,为新知探究提供知识储备.
评注:在本课教学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巩固旧知识,预习新内容,以此通过新与旧的碰触产生新问题,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听课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问题,也要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以此充分发挥问题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等方面的优势,提升教学有效性.在本环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并通过“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跨科联想,建立模型问题2:结合物理学的知识,请大家思考:对于平面内的任一向量可以如何表示呢?
(1) 如图1,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 如图2,画出火箭飞行的速度分解的示意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力和速度的分解.这样通过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让学生清晰认识这一物理问题的本质与新知探究的内容本质一致,通过上面知识和经验的迁移加速了定理的形成.
评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获得直观感知,然后组织学生动口说,通过互动交流发现问题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为后期自主探究作铺垫[3].
1.3巧设问题,激活思维问题3:结合向量共线定理的相关内容,请思考:对于确定的、不共线的向量e1和e2,“任一向量a”的这种分解是否成立呢?如果成立,在a=λ1e1+λ2e2中,实数λ1,λ2是否唯一?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几个问题的探究,学生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几何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晓平面向量是可以合成和分解的.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引申,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其它量来表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在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联想向量共线定理的相关内容,进而主动类比、分析、概括、交流,通过“说数学”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评注:问题3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教学重难点内容,大多教师习惯于通过讲授的方式加以呈现,然后借助练习进行强化,这样表面上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但是因为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过程的缺失,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将结果抛给学生,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去思考和交流,以此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这里,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让学生通过类比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的結论.
1.4概念辨析,深化理解问题4:结合以下分析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呢?
(1) 对于向量e1和e2,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作基底呢?
(2) 基底唯一吗?
(3) 定理中的λ1和λ2唯一吗?
设计意图:经过以上探求,概念已经形成,不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能缺乏深刻性.在此环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串,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明晰定理的本质.
评注:概念、定理等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说”,这样既可以降低思维的难度,提高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以上问题的探索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障碍,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课堂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明晰概念的本质,促进知识的深化.
1.5例題精析,升华认识例1如图3,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连接AB,BD交于点M,且AB=a,AD=b.用基底a,b表示MA,MB,MC,MD;E,F分别是BC,CD的中点,用基底a,b表示BF,DE.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一起“说”,相互揭短,相互补充,集思广益,总结归纳向量的表示方法.以上探索、发现、归纳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
评注:练习是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必经之路.在例题讲解时,教师切勿直接将教材标准答案呈现给学生,应预留时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以此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2教学思考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大多师生习惯于“讲数学”“做数学”,即教师将相关的知识、经验、方法等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然后通过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这样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数学”,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创新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惑,积累教学素材,以便通过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
学习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掌握探索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才能让学生有所发展、有所成长.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学会互相学习、共同面对,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惑,从而通过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技能,提升数学素养.参考文献:
[1] 钟进均.基于“说数学”实践的创新思维培养案例探究[J].数学通讯,2019(7):1115.
[2] 宁菊英.善言能解知己知彼——浅谈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J].高考,2021(5):100101.
[3] 王眉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7(1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