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革命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用好这个答案必须深化研究党的自我革命推进路径。路径设计应围绕目标来进行,“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规定了自我革命的目的和价值,在于防止价值偏差、权力异化、组织衰败、制度失灵等,“四个防止”是构建自我革命推进路径的内在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围绕激发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动力,为自我革命提供内在支撑;强化提升自我革命能力建设,为自我革命提供能力支持;培育自我革命的政党文化,为自我革命提供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健全自我革命常态化机制,为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等,构建起党的自我革命有效推进路径,解决政党的适变性、防范“自朽性”,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三不变”和16字要求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三不变”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3)06-0035-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并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1〕。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用好第二个答案,必须建构科学有效的推进路径。应围绕“科学确立自我革命价值目标——激发自我革命内在动力——提升自我革命能力——培育自我革命政党文化——健全自我革命常态化运行机制”的路径来进行。即:通过目标牵引、动力支撑、能力提升、环境塑造、机制保障等来推进。
一、科学把握自我革命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
路径是指达成目标的道路,路径的建立必须围绕目标来进行。探索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有效路径,首要的是正确把握党的自我革命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习近平多次强调,“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2〕324。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部分指出,要“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1〕。“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无产阶级革命党本色、共产党优良作风本味不变。“坚持真理”意味着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和政党价值,实现“校正校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意味着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防止权力异化、组织衰败和制度失灵等问题,实现“纠错纠偏”。“三不变”和16字要求规定了党的自我革命的目標导向和价值追求。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并实现这一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这是自我革命有效路径构建的内在依据。
(一)防止价值偏差
自我革命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党、领导党、执政党“一身三任”的政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自我革命不是对党的自我否定、自我颠覆,而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守正创新,解决政党发展问题、化解政党危机、提高党建质量、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途径,是解决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坚持真理”作为自我革命机制的首要要求,鲜明指出了自我革命的根本目的和方向要求,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和政党价值,防止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防止政党出现价值偏差。因此,实现自我革命运行机制的科学有效,就要做到:一是捍卫政党根本价值,即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共产党,也正是始终坚守这一本质规定。二是守护政党核心价值,即人民至上。这是保持政党性质规定性的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自我革命“守正创新”,这个“正”就是要捍卫、守护政党的根本价值和核心价值,自我革命运行机制科学有效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看是否更好地坚持、而不是偏离这一根本价值。
(二)防止权力异化
自我革命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腐败这个最大威胁。“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1〕“坚决防治腐败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2〕339-340。腐败的根源是权力滥用,权力滥用的本质是权力异化。因此,反腐败就要解决权力的异化问题。那么,自我革命运行机制的科学有效就在于能否捍卫权力的本质属性,防止权力异化。一是要防止权力“私有化”保持其公共性。作为执政党,其权力是公权不是私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二是要防止权力“权利化”保持其工具性。政治权力具有工具性,是实现特定政治目标、政治利益的政治手段。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力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利益的政治工具,绝不能把它变成谋取执政者或特定利益集团私利的手段和工具。三是防止权力“任意化”保持其规范性。政治权力具有强制性,是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贯彻政治权力主体意志的力量。一党执政下,必须高度警醒和防范权力的恣意妄为与随心所欲,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以法规至上、能力本位来取代权力至上、权力本位。
(三)防止组织衰败
组织衰败是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经历蓬勃发展后会大概率遇到的问题。组织衰败通常是由三个因素引发,即组织整体效能下降、组织成员个体退化、外部环境急剧变化。政党组织衰败一般会表现出理论创新力僵化、政治行动力迟滞、社会适应力下降、群众组织力失效、环境塑造力失力、自我净化力失能等问题。如何解决政党组织衰败问题,是政党领袖始终考虑的重大问题。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窑洞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著名谈话中,实际上已涉及组织衰败这一问题。毛泽东面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让人民监督政府”。历经100多年栉风沐雨、筚路蓝缕,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历久弥新、矢志如初,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难题。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3〕“六个如何始终”既是大党独有难题,也是防止组织衰败必须要解决的难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2〕354。
(四)防止制度失灵
制度失灵是经济学和管理學中常用的一个名词。根据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制度失灵通常由制度自身残缺、通过制定而形成的外在制度与体现为习惯、习俗和伦理规范的内在制度之间形成的张力与冲突、以及制度生效的环境与条件的变化等因素造成〔4〕。制度既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但同时又缺乏适当的灵活性和对环境的适变性。政治制度同样如此。政党发展过程中,面对大量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制定相应的制度。但一个制度的制定和出台,其设计初衷是针对当时某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或方面,当这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制度效用就会衰减,制度带来的负面效应将会逐步显现并扩大,当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用的时候,制度的衰败乃至失灵就在所难免了。因此,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也没有用之万世而不易的制度,制度必须因时因势而变化。科学有效的自我革命能够解决因制度固化、制度滞后、制度缺失等给政党的适应性、灵活性带来的问题。
“四个防止”是推进自我革命设计的内在依据,是实现“校正校准”“纠错纠偏”的必然选择。自我革命不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而是对政党规律的清醒认知和科学遵循,是对自身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
二、激发自我革命的动力
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表明党“应该”自我革命,但“应该”并不等于“必然”和“实际”会自我革命。“必然”和“实际”是自我革命得以自运行的内在逻辑,是自我革命得以实现的内在根据。这种内在逻辑和根据取决于党的运转逻辑和自我革命的动力来源。因此,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深刻把握政党的运转逻辑,探寻自我革命的动力来源,以真正激发动力,永葆自我革命的生机和活力。
从西方政治系统理论来看,政党、国家和利益集团等要素构成了政治系统,外在环境对政治系统施加影响,通过社会环境的“要求”和“支持”对政治系统进行“输入”,政治系统对输入实施“变换”,变成政治理论和决策形成“输出”。而在此过程中,输入构成“政治系统获取成员支持的必要前提”〔5〕。阿尔蒙德的政治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政治体系是社会在其国内和国际环境中,有意识地制定和追求集体目标的工具”〔6〕422。中国共产党的运转逻辑,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来看,就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设立发展目标,组织党员带领群众,以正确的政策策略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实现其纲领和目标的运行过程。无论哪种理论,政党运转的逻辑都是确立目标、制定政策、塑造环境、提升能力、实现目标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是我党运行过程中的主动自我扬弃和自我超越,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能脱离党的运转逻辑,是在党发展中与党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同步推进、同步实现的,是以彻底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过程。因此,与政党运转逻辑一致,党的自我革命也是通过环境、能力、政策输入实现目标输出过程,即通过政党环境塑造、自我革命能力提升、自我革命有效策略实施等,解决政党的适变性、防范“自朽性”,实现党自身使命。从这个运转逻辑出发,自我革命运行机制实际上是由自我革命精神推动政党及其成员自我革命能力的提升,再借助具体路径充分发挥自我革命能力,落实到实践中取得自我革命成效的过程,是系统化、制度化、可持续化的过程。自我革命既有内在动力,也有外在压力。动力来源一般可分为内驱力、外驱力、内外合驱力〔7〕7。
一是内在动力(内驱力)。作为自我革命的根本主体,内驱力是指中国共产党自身具有的推动自我革命的力量来源。内驱力既包括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党集体动力,主要指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的使命、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性的政党基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引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和百年党史实践中形成的政党自我革命文化等;也包括作为政党组成部分的党员个体动力,主要指党的领袖集团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党的干部践行理想信念、实现为党为国为民人生抱负以及党员个体践行入党初心使命的强烈驱动。内驱力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动力和关键要素。
二是外在压力(外驱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动力不仅仅来源于自身,由于其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长期执政,要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巨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会受到系统其他部分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部分和社会环境构成了党自我革命的外驱力。外驱力主要包括解决政权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压力、化解国际国内敌对势力压力、应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带来的严峻挑战、有效迎接时代发展进步对政党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如何有效回应人民期盼等多重压力。外驱力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动力和变量要素。
三是内外合驱力。作为自我革命动力的内驱力和外驱力,一般来说不会彼此独立存在,而是共同作用,协同发力,紧密配合,良性互动,形成推动自我革命的合驱力。而且,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也内在要求内驱力和外驱力的共同推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时代条件和形势任务下,合驱力中内驱力、外驱力所起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必须充分激发各种内驱力、外驱力,使之成为推动党自我革命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和强劲支撑。
三、强化自我革命的能力
自我革命能力包括政党整体的自我革命能力和党员个体的自我革命能力。强化党的自我革命能力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党整体自我革命能力
党的整体自我革命能力在党的自我革命能力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党自我革命的成败与否。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权力特点决定的,提升党整体自我革命能力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党自我革命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和认识党整体自我革命能力的内涵。整体自我革命能力是指政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干部和党员共同表现出的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能力,主要表现为政党整体的“校正校准”能力和“纠偏纠错”能力,是党在自身建设上整体自觉性、反思性、革命性、能动性的鲜明体现。党整体自我革命能力至关重要,决定着党自我革命的成败。因为党的力量来自于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一致。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权力架构决定的。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四个服从”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权力运行方式,这就使得党的整体权威、中央权威、组织权威远远高于党员个体、地方和下级,这也使得党整体自我革命能力在党自我革命能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和关键地位。
另一方面,要提升党的“校正校准”“纠偏纠错”能力。“校正校準”能力就是党保持正确前进方向的能力,体现为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就是解决正确政治方向引领和科学理论指导的问题。从百年党史和国际共运史兴衰成败历史来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科学理论指导是决定党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从未有政治方向偏离、指导理论错误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例证。提升党的“校正校准”能力,就是主要防止出现政治方向迷失或偏离以及理论的僵化停滞。在政治领导上,新时代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确保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思想引领上,“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党的“纠偏纠错”能力就是党保持自我修复和自我纠正的能力,包括党的科学决策能力、良好政治生态塑造能力、强大党内监督能力等。
(二)提升党员个体自我革命能力
党员个体自我革命能力在党的自我革命能力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是党的自我革命能力的个体呈现,是党员基本素质的具体体现。因此,把握党员个体自我革命能力,要从党员的基本能力素质出发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从政治上着重提升党员的政治纠偏力。政治素质决定党员行为的政治方向。党员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自我革命角度来讲,就是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纠偏力,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大力推进正风肃纪,强化党内监督,加强群众监督等实现。其次,从思想上着重提升党员的理论守正力。思想理论素质对党员起着凝心铸魂、强基固本的作用。要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就必须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素质。从自我革命角度讲,就是要不断提升党员的理论守正力。广大党员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意志和行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必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再次,从作风上着重提升党员的作风持久力。作风是党员素质能力的外在表现,反映党员和党的形象,体现党员和党的力量,关乎民心向背、执政成败。要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必须抓好党员的作风建设。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持久性,从自我革命角度讲,就是要不断提升党员的作风持久力。广大党员必须践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承和发展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必须抓住党员中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示灯,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必须完善考核体系、统筹各类监督,以健全的制度推动作风建设的长效和持久。
四、培育自我革命的政党文化
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养成与社会环境塑造,是自我革命的文化基础与社会基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培育自我革命政党文化和社会环境。党的自我革命文化是自我革命理念、精神、理论以及与之相应的党内生活方式等。社会环境是政党发展运行的空间和依托,政党尤其是执政党会影响和塑造社会环境,反过来,社会环境也对政党运转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应大力培育自我革命政党文化,塑造有利于自我革命的社会环境。
(一)培育和塑造党的自我革命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支撑。从自我革命的动力来源来看,理念和精神归属于内驱力,是党主动推进自我革命的深层基因和内在支撑。
一方面,强化全党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反思精神等。这些意识和精神为自我革命提供精神动力、心理基础、内在缘由及文化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1〕。这种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要求党必须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等警语古训、“历史周期率”的反复重演、“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长期存在,要求党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真正避免“人亡政息”历史悲剧,走出“兴勃亡忽”王朝兴衰成败历史怪圈,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自觉推动自我革命的心理基础。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强烈的反思精神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屡屡战胜困难、逆势前行、绝地重生、走出困境、迈上胜利,实现自我纠错、自我批判、自我修复。这种反思精神是党自觉自我革命的内在精神动力。培育和塑造自我革命理念,必须进一步强化上述意识和精神,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刻在灵魂血脉之中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基因。
另一方面,强化党的自我革命历史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是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历史征程中历经磨难初心不改、饱经风雨本色依旧的宝贵经验和成功密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前行的关键节点以自我革命纠正“左”倾右倾错误,初步积累了自我革命的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两个务必”“赶考说”,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开启了执政条件下如何推进自我革命的积极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践,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新进程;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党的自我革命重大命题,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兴衰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组合拳”,开辟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境界、新征程。回顾历史,可以得知自我革命是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政治优势、完成使命任务的经验总结。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党的自我革命历史的挖掘、阐发和学习,通过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二)完善党的自我革命理论并以此教育全党
实践催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化,是规律的提炼和概括,也是未来实践的遵循和指南。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构建和完善党的自我革命理论框架。
首先,梳理历史、总结经验。百年党史是一座蕴含丰富的宝库,要从自我革命的视角系统梳理和总结百年党史,进一步归纳和阐析自我革命的有效举措和成功案例,在此基础上,提炼和概括自我革命的有效方式方法和经验,为构建完善自我革命理论提供历史支撑和实践例证。其次,探索规律、完善理论。深入分析、准确把握百年党史中自我革命的有效方式方法,从中探索、提炼和归纳其蕴含的自我革命发展演化逻辑及内在规律,以一系列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的概念、范畴和命题揭示自我革命的本质和规律,构成自我革命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从而构建和完善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框架。再次,教育全党、指导实践。理论只有作用于实践,才能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也才能真正发挥理论的功能和作用。要运用自我革命理论教育全黨并指导党的自我革命新实践,并不断修正和完善这一理论,以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
(三)营造自我革命的浓厚社会氛围
自我革命社会氛围是政党文化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社会氛围具有传播理念、教化群体、协调行动和规范行为等作用。营造自我革命的社会氛围,要从宣传引导、塑造政党自我革命形象等入手。
一方面,加强宣传和引导。既要系统挖掘、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治国理政、修身齐家和党的自我革命相契合的文化因子及价值内核,又要从百年党史实践宝库中充分汲取、弘扬光大党的自我革命文化,还要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同时还要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实践路径和重大举措。通过正面宣传、舆论监督、典型报道等方式,增强社会各界对自我革命的普遍认知和支持,营造利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塑造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社会形象。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沉淀和铸就的自我革命精神和文化,已成为党的内部自觉认知和深层文化基因,在全党得到广泛认同,应把这种政党的内部认同转化为社会外部认可,即:形成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勇于、敢于、善于自我革命社会形象的社会认同,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形象特征的内外统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社会形象的确立,对内可规范和引导组织及党员更加自觉、主动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对外可增强全社会对党的自我革命政治行为的理解、认可和支持,从而更加服从和拥护党的领导。因此,我们就是要通过理念强化、精神支撑、思想引导、社会氛围营造等方面,推动形成培育自我革命的政党文化与社会氛围。
五、健全自我革命的常态化机制
激发自我革命动力,提升自我革命能力,培育自我革命的政党文化和社会氛围,是党自我革命的动力来源、环境支持和能力支撑,同时还必须解决路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即制度保障。因此,构建系统、可行、有效的常态化机制,是有效推进党自我革命的制度保证。
(一)健全完善党内民主运行机制
完善的党内民主运行机制是“正确选人”“正确做事”的有力保障。
首先,完善党内选贤任能机制。选贤任能机制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问题。完善的选贤任能机制涉及干部培养、干部选举、干部管理、干部监督的全链条、全环节、全流程的制度集成,包括健全干部素质培养机制、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激励约束并重机制等。其次,完善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党内民主参与机制是指从制度层面保障党员参与、决定与管理党的事务的基本制度及其程序。完善党内民主参与机制要以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内民主参与制度等为重点,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充分调动和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是以各方意见为决策基础,力求反映事物规律为目标,以决策制度、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为主要内容的制度规定和程序安排。 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必须抓好民主决策调查机制这个前提、完善集体决策机制这个关键、健全决策方案咨询机制这个保障、完善党委制度这个重点。最后,完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党内监督机制是指党内监督主体依据党章和党规党法,对党内监督对象进行权力监督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完善党的组织监督制度、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制度、党员监督制度、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监督制度以及权力清单制度,等等。
(二)健全完善密切联系群众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是防止政党“自朽”、制度衰败的有效法宝。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作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窑洞对”中提出“人民监督政府”,这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第二个答案不是对第一个答案的替代,而是对第一个答案的补充、发展和完善。两个答案必须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才能真正把党建设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推进自我革命有效运行,必须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应机制。一方面,健全人民民主制度体系。通过健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健全完善党内联系群众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制度、领导联系点制度、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度等密切联系群众的党内制度。
(三)健全完善自我革命成效检验及动态调整机制
自我革命具有动态性、长期性,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有效运行,就必须健全完善自我革命成效检验反馈机制。
首先,建立动态评估机制。评估是自我革命的成效评价和推进举措改进的依据和基础,科学、准确是其基本要求。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应做到内容完整、标准科学、方式有效等。围绕自我革命内容设立评估台账,逐项核对和落实;科学确立评价定性与定量标准,采取自评、上级评、群众评、第三方评等多种方式;建立定期不定期考核评价机制、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督促检查机制等。其次,要完善检验反馈机制。检验反馈機制是动态评估的延续,是解决问题,推动自我革命切实取得成效的关键一环。要从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可用性入手,完善检验反馈机制。最后,健全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有效运行的相关机制,必须根据时代形势、环境任务、党内矛盾问题、党员构成的变化而变化。没有用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也没有用之万世而不易的方式。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动态调整原则,坚持实践标准、务实标准、管用标准,及时调整相关制度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
〔3〕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N〕.人民日报,2023-01-10(01).
〔4〕任宇波.制度为何失灵〔N〕.大众日报,2012-12-30(06).
〔5〕谭 建,肖广玉.新时代保持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持久活力研究〔J〕.东岳论丛,2022(06):5-11.
〔6〕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劬,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陈 鹃
〔收稿日期〕2023-09-30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五个必由之路”(22AWTJ40),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2023年创新工程科研项目,主持人谭建。
〔作者简介〕谭 建(1970-),男,山东定陶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校刊编辑部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