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洁琼,韩 聪,戴 垚,郑一飞,孙 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2)
腹股沟疝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腹外疝疾病,其发病率为0.8%~4.4%[1]。在胚胎发育早期,腹膜可在腹股沟内环处形成腹膜鞘状突,正常情况下可完整包裹大部分睾丸,若此期间发生发育障碍,则鞘状突管可能呈现开放状态,一旦腹腔脏器进入则可形成腹股沟疝。虽然女孩鞘状突闭合不全也可发生腹股沟疝,但较之男孩明显减少,发病性别比约为15∶1[2]。目前对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手段,可有效纠正腹膜鞘状突的开放状态,消除临床症状,患儿预后较佳。但由于小儿患病后常因腹部不适引起焦虑、哭闹,造成腹压增高,甚至会加重病情,增加了手术风险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患儿预后产生不良影响[3]。失效模式-效果分析(FMEA)是通过系统性、前瞻性分析整个工作流程可能发生问题的途径,对该流程进行重新规划,提出解决方案,以降低相关风险的发生率。既往研究显示,将FMEA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提高医护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围术期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语言交流,会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治疗依从性[4-5]。本研究旨在探讨FMEA护理模式下情感交互护理在小儿腹股沟疝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纳入标准 ①符合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断标准[6];②符合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指征[7];③年龄2~12岁;④患儿及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伴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睾丸扭转;②合并急性腹股沟淋巴结炎、肠梗阻、睾丸肿瘤及伴感染性疾病者;③年龄<6个月者;④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患儿;⑤听力障碍患儿;⑥先天性心、肺、肠胃等疾病患儿;⑦有血液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患儿。
1.3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90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中男42例,女3例;年龄2~9(4.2±1.3)岁;患病位于左侧13例,右侧29例,双侧3例;体重11.3~36.8(19.6±4.5)kg。对照组中男44例,女1例;年龄2~10(4.4±1.5)岁;患病位于左侧12例,右侧31例,双侧2例;体重10.5~38.4(19.4±4.2)kg。2组患儿年龄、性别、患病侧、体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4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包括围术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服药指导、健康知识宣教等。
1.4.2干预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FMEA护理模式下情感交互护理。具体方法:①组建护理团队,成立由护士长1名、护士3名组成的FMEA专业护理小组,该小组由院内富有护理经验的专家进行FMEA相关内容培训,能够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掌握FMEA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技能。②评估高风险流程,对小儿腹股沟疝围术期及术后康复期间的流程进行回顾性核查,对可能出现的高风险流程进行记录,参考相关文献对高风险流程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值评估,依据风险值从低到高依次记为1~10分。③绘制流程图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将高风险流程绘制成流程图,确认每个流程步骤中涉及的风险问题或潜在的风险情况,通过小组成员头脑风暴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依据风险流程的高低,确定解决方案的优先级。④重新制定护理计划并落实。a.针对患儿及家属做好相关心理护理,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强调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安全性高,治疗效果佳,患儿预后良好,取得患儿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针对患儿术前因腹部不适引起的哭闹、烦躁不安等,小组成员派专人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护理人员采用和蔼温柔的语气与患儿沟通,对躁动哭闹的患儿及时给予肢体抚触,如轻拍患儿背部、触摸患儿肢体等,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帮助患儿放松身体。为患儿准备光线适宜的病室,光线不可过强或暗,保持病室安静,良好的外界环境可促使患儿身心放松,减轻患儿紧张焦虑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患儿讲解疾病知识,让患儿能知晓手术的重要性,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b.术前手术区皮肤准备时,护理人员可采取语言安慰、肢体抚触等方式,让患儿对术前清洁更易接受,护理人员应注意手法轻柔,有助于减轻患儿术前紧张感。c.推患儿进入手术室前,部分患儿由于恐惧、紧张出现哭闹、躁动,甚至会打骂医护人员,此时护理人员更应耐心细致地做好情感抚慰工作,尽量使患儿保持安静,必要时给予阿托品肌注。d.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重点查看是否存在影响患儿身心不适的问题,如皮肤、体位因素等。患儿清醒后,护理人员及时与患儿进行语言沟通,用安慰性的语言告知手术情况。给患儿进行合理吸氧,提高身体舒适度,对不能配合吸氧的患儿,应耐心讲解吸氧的必要性,并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e.保持患儿病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由于麻醉药物逐渐失效,患儿可能会出现阵发性躁动、哭闹等,此时护理人员可利用转移患儿注意力等方式如给患儿观看动画片、听儿歌等,安抚患儿情绪。f.由于术后患儿肠胃功能受损,可能存在食欲不佳、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口味调整食谱,加强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的饮食,以利于提高患儿食欲和排便。⑤对护理工作效应进行评估,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期间,FMEA护理小组坚持每日召开护理专项工作会议,对护理期间存在的风险、护理方案进行回顾,对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对失效的护理方案提出问题,并重新制订新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方案进行持续调整和改进的目的。
1.5观察指标
1.5.1康复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
1.5.2身心舒适度 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8]对患儿住院期间的生理、心理舒适度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环境及社会4个测量维度,每个维度内包含7个测量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由患儿及家长共同完成,得分越高表示患儿身心舒适度越高。
1.5.3术后并发症 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出血、尿潴留、皮下气肿等。
1.5.4护理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由患儿及家属共同完成,量表内容主要包括病室环境、护患沟通、身心舒适、护理态度4个方面,每个方面均由10个条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2.12组患儿康复指标比较 干预组患儿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腹股沟疝患儿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2.22组患儿身心舒适度比较 2组患儿生理评分、环境及社会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患儿心理评分、精神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腹股沟疝患儿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比较分)
2.3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比较 干预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8/4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腹股沟疝患儿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2.42组患儿及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护患沟通、身心舒适及护理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腹股沟疝患儿及家长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分比较分)
腹股沟疝是儿科常见外科疾病,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小儿胃肠功能弱、耐受性差、情绪波动大,很容易因病痛产生躁动哭闹,拒绝配合医护工作,对临床诊疗造成一定影响,术后的躁动不安甚至会因增加腹压引起相关并发症[9]。因此对腹股沟疝手术患儿而言,与患儿进行情感交互、稳定患儿情绪,提高患儿对诊疗工作的耐受性和配合度,对保证手术疗效、降低医疗风险十分关键。有效预防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因情绪问题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也成为外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FMEA是上个世纪美国发明的一种用于操作系统的设计分析方法,其综合了故障模式分析(FMA)与故障影响分析(FEA)两部分,主要是利用图表方式协助工程师对机械故障和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这些风险减少到最小。近年来将FMEA模式应用于医疗行业后,人们发现该体系同样可以在改善医疗服务和诊疗过程的同时提升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10-13]。本研究对腹股沟疝手术患儿进行实际护理时将情感交互代入到FMEA模式中,旨在寻找、评价患儿手术围术期存在的风险及后果,找到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最后通过总结以上过程,制定完善的护理对策并加以落实。
首先由护士长1名、护士3名组成FMEA专业护理小组,通过专业培训,旨在掌握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熟悉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围术期的护理风险管理流程,通过对相关病例和参照有关文献寻找小儿腹股沟疝围术期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失效模式,主要包括患儿情绪不稳定、评估不全面、患儿依从性和认知性差、术后护理不当等,绘制护理流程图,以此作为小组成员沟通的依据。在流程图的绘制内容方面则主要包括主要护理流程、护理细节及细节说明3个方面,将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一一注明,以供后续寻找针对性解决方案。之后组间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出现风险的潜在原因并进行风险分析,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失效或存在风险的环节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失效原因的严重度、发生率等进行系数分级,根据失效风险大小进行护理措施改进,及时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通过对2组患儿采取不同护理方案,比较相关指标变化,对护理期间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开会沟通,从而不断完善护理方案,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临床实践表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期间存在的最大风险和失效原因即为患儿不稳定的情绪[13-14]。由于儿童基础疾病较少、病情单一,不存在复杂的生理性失效因素,而心智不成熟、情绪波动大则成为诊疗失效的首要因素,因此通过FMEA模式寻找围术期不同的风险爆发点,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有效的情感互动,成为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患儿配合度的重要途径[15]。
本研究通过对2组患儿的术后康复指标、身心舒适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干预组患儿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心理、精神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干预组患儿采用的护理方案可有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患儿的身心舒适度,这与FMEA模式下预防性应用情感互动护理干预措施有关。干预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FMEA模式下应用情感互动可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这与预估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有关。干预组护患沟通、身心舒适及护理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干预组患儿及家长对该种护理方案满意度较高,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家属对诊疗工作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尽管良好的医疗技术、高端的仪器设备及良好的服务态度可以给患者提供较好的医疗体验,但如果无法在医疗工作中做到防范风险、事后加以追踪,不良事件仍然会再次发生,使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大打折扣。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安全有效更应该作为医务工作者的首要追求目标,强化医疗风险意识、加强情感交互,则可有效的规避患儿手术风险,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