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斌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与小学在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要想让幼儿快速地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就一定要重视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此,幼儿教师应该立足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让幼儿能够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并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及意识,让他们能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能够以良好的素质、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进入小学校园,最大限度地彰显幼小衔接工作的教育价值。这样一来,才能够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及学习,快速进入相应状态,实现更为良好的发展。为此,本文进行了关于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幼儿一日生活自我管理路径的探究与分析。
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教师注重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让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有效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及自我评价能力。立足于幼小衔接,能够促使教师以更为多元、客观的角度去审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在培养幼儿能力的同时渗透自我管理能力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引导幼儿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规则等。以此为基准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将更为高效且多元,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素养,并以此催生更为多元的实践创新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的综合性发展。
此外,以幼小衔接为契机,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他们发展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帮助幼儿由内而外地形成适应小学发展的素质素养及能力。它能够让幼儿主动地接受小学阶段的生活与学习,催生自主意识的发展,从而尽快适应小学的新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身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使得自身的学习活动更为高效。
总的来说,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幼儿教师注重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展幼儿的能力及素养,会让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提升幼儿的综合感知能力。
加强时间管理,培养守时、惜时习惯 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并发展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应该立足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激发并增强幼儿的时间管理意识。以此引导幼儿做时间的主人,让他们了解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促使他们在具备时间管理意识的基础上,懂得守时、惜时,避免养成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一是减少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在一日生活中,幼儿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减少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幼儿完成区域学习及自主游戏,充分尊重并满足他们个体发展的需要,给予他们更多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其形成较强的时间管理及规划意识。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取消一些集体性的生活活动,如午餐、喝水、如厕、起床等,只需要给幼儿一个时间段,让他们自行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刚开始实施时,幼儿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幼儿在同伴都要睡午觉时还没有吃完饭,有的幼儿到上课时才发现自己还没有上厕所等。面对幼儿的各种情况,教师要敢于给幼儿提供“试错”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深刻地认识到遵守时间、合理规划时间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
二是实现各个时间段的整合。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节奏,教师在培养幼儿时间管理意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要将作息时间安排得过于严密,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使他们的一日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完成自主思考及自主探索。对此,幼儿教师可以将原来分割成很多小块的时间段加以整合,变成大块的时间段,减少中间各个环节的转换,让幼儿能够在一个大时间范围内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就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自我操作并规划实践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将上午的最后一堂课与吃午饭的环节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最后一节的区域活动课中完成自主探索,合理地规划吃午饭的时间。因为有些幼儿在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耽误的时间比较久,如果教师在放学时直接打断幼儿,就可能阻碍他们探索意识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尊重幼儿,让一些先完成区域活动的幼儿去吃饭,让想要继续完成区域活动探究的幼儿合理规划时间,在午休之前完成自主进餐。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引导幼儿更加合理地规划自身的实践操作活动,有利于体现他们的自主规划意识,能够促使他们在生活中继续延展时间管理的意识和经验。
三是将零星的时间留给幼儿。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零散时间,如在入园环节、教学活动前后、午睡前后、离园之前等。如果教师不注重对这些时间进行规划和合理指导,就很可能让这些时间白白浪费。对此,教师可以将这些时间作为培养和发展幼儿时间管理意识的有效契机,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去完成自主操作活动。例如,在早上的入园环节,有些幼儿来得比较早,有的幼儿来得比较晚。教师就可以让早来园的幼儿进行自主探究,给他们安排任务,如观察自然角、摆放活动器材等。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自主分配自己的时间,还可以实现同伴之间的任务分配,发展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在各个环节形成较强的时间观念及自主操作意识,从而实现对幼儿科学、有效的引导,整体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有效的幼小衔接。
加强任务管理,培养任务与规则意识 基于幼小衔接视角,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还应该专注于任务管理,借助各种各样的课程活动,培养幼儿的任务与规则意识,实现幼小有效衔接。对此,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一是借助“值日生任务”树立幼儿的任务意识与合作能力。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对幼儿生活服务能力及任务意识的培养,这是实现幼小衔接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及自理能力,设计出一系列能够彰显幼儿独立性、自主性规则意识及合作意识的活动内容。其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值日生”这一活动任务,它能够让幼儿在每日活动中完善自我管理能力。具体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借助讲故事或者播放动画视频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到值日生的任务,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值日生的活动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值日生这一任务的看法,说出自己理解中的值日生的职责与任务,以此引导幼儿学会合理地计划与分工、合作与反思,彰显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着手来分析值日生的任务。在进餐前后,值日生需要完成摆放椅子、摆放碗筷、擦洗桌子的任务,甚至还可以完成当天的天气预报、菜名播报等任务,让幼儿了解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其实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也能够有更多的服务于他人的机会,从而在参与这一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服务他人,逐渐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
二是以自主化的游戏活动培养并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一系列的自主化游戏培养并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因为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能够对幼儿的思维及能力产生重要的引导价值。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要尝试将一些游戏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幼儿,引导他们自主地设计游戏规则、组建队伍、制定游戏的奖惩制度等,保证整个游戏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游戏。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好玩、有趣的竞争性游戏,这种竞争性的游戏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身心素养,也能够培养并提升幼儿的任务意识,使他们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完成整个任务操作。而在参与竞争性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也会将自身在各个领域中学习到的能力与素养加以展现,凸显自身的专注力、坚持性及意志力。此外,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并激发自身的规则意识,不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真正明白班级活动是团队活动,只有团队内部互相协同合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这种意识和理念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培养并发展幼儿的社会交际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借助这种竞争性的游戏培养幼儿的任务与规则意识,同时协调并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及素养,让他们能够以良好的品质、品格推动自身顺利完成幼小之间的有效过渡和衔接,让他们以更为积极向上的品质去面对小学的生活及学习任务。
打造衔接课程,巩固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在助力幼小顺利衔接的过程中,教师立足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该尝试立足于一日生活打造衔接课程,要能够让一日生活的各个教育环节对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一是精心建构幼小衔接课程。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幼儿教师借助一日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一定是需要有相对应的教育课程的。对此,教师可以充分立足于自身对于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和认知,科学合理地设计并建构幼小衔接课程,要保证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皆课程,都能够对幼儿产生深层的影响与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专注能力及倾听能力。为了帮助幼儿实现对注意力的自我管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科学合理地设计集体教学活动,充分关注他们的注意力,根据不同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提升他们的专注度。如通过在应答中给予幼儿语言和眼神提醒、动作提醒、表扬和激励等方式来培养并发展幼儿专心聆听的良好习惯。这种良好习惯是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在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能力素养。总之,教师可以精心打造并建构优质的课程内容,培养幼儿优秀的品质,促进他们实现有效的幼小衔接。
二是设计幼小衔接主题教育。在一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并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教育的各种活动,让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行为实现有效的衔接。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对幼儿的具体教育情况,积极开展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各种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一定要凸显主题化、生活化、操作化及游戏化的特点,要能够带动、引导幼儿积极地实践自身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时间滴答滴”的主题活动,每周安排一天的时间让幼儿体验小学的一日生活,模拟小学课堂,鼓励幼儿自主安排课间10 分钟等,帮助幼儿在这种极具个性化及特色的小学环节中完成对一日生活各个时间段的规划,同时引导他们通过对比,分析小学与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形成鲜明的认知,真正意义上将自我管理意识与行为得到有效的衔接,使得这种主题教育能够推动和引领幼儿的综合性发展。
三是持续开展家园有效联动。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幼儿教师在培养并发展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专注于家园之间的有效联动。要能够面向家长讲解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教育细节,让他们能够理解并支持幼儿园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在家庭中也能够继续延续一日生活的教育内容,增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吃饭时间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完成吃饭、整理餐具的活动,家长在家中也应该继续延续这种教育内容,让孩子摆放碗筷及桌椅,在吃完饭之后还能够帮忙收拾餐桌上面的饭碗、整理餐桌等,进一步加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更为科学、有效的家园合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每个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情况,给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甚至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开放日”活动,请家长陪伴孩子进入到小学校园,亲身体验小学课堂等。借助这种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课程,逐步完善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逐渐增强并发展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实践操作素养,催生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有效衔接。
综上所述,在学前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一方面要立足于幼小衔接的视角,充分认识到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价值与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幼儿之后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