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敏
微课教学是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以视频为载体,讲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和重难点,时间在十分钟之内。微课不仅关注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更关注体现教学本质的精彩、丰富、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也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大众化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PC 网站资源和移动设备出现在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中,如iPad、智能手表、电子眼镜、运动腕带等。这些产品使智能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内容的特殊性,教学技术不仅仅是教具,其本身也是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载体。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数学应用和例题的解析。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微课教学来构建小学生数学课堂,基于各类案例来进行分析,为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供参考[1]。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概念很难理解,而微课可以实现概念内容的动态和静态转换,虚拟和真实的转换,以及快速和慢速的转换,将抽象的概念知识转换为学生熟悉的东西。通过观察微课,学生可以直观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微课可以解决数学概念抽象问题,将学生与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观察变化,总结抽象,引入生活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千米和吨》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能够认识到1 千米有多长,1 吨有多重的问题。概念上,千米是长度计量单位,吨是重量的计量单位。在具体的微课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入青藏铁路的背景、北大荒种植水稻的背景等,让小学生能够直观观察到铁路与水稻在计量单位上的不同,从而对千米和吨的概念有更好的认识。
首先,1 千米是由1000 个1米构成。在具体的测量中,教师先播放1 米的大小,让小学生观察计算的方法。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测量自己的教室长度,有几个1 米。在完成教学以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假设青藏铁路有1000 千米,一列火车每小时行进120 公里,多长时间能够走完全程?让小学生进行计算,以此来实现概念与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联系,提高小学生对概念的认识[2]。
其次,在吨的概念讲解中,教师可以播放北大荒粮食收割的情况。在视频展示完成以后,将1 吨=1000 公斤的公式进行公布,并说明情况。然后,教师将北大荒的耕地进行切块,说明有一块稻田种植水稻产量为600公斤,现在有8 块稻田,合计产量是多少吨?让小学生进行讨论和计算,最后将答案公布,让小学生在概念的理解和动手的过程中,提高对概念的认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概念大多是抽象和概括的。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仔细计划,并适当地解决疑问。微课不仅可以将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视频,还可以实现音频、动画和图像的有效连接,实现动态教学,从感官、视觉、听觉等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使用微课材料能将复杂和困难的文本信息转化为生动的视频,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和相关性,并简化课程最重要和有难度的知识点。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教学的目标和关键点是让小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概念、特点、体征,同时,还能够熟练运用数学公式对圆柱和圆锥进行体积和面积的计算。在这一关键点的教学中,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促进小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在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师则可以转变教学的思路,将每个步骤的问题解读进行单独的设计和说明,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首先,在微课的设计中,可以先播放悬空寺的视频,让小学生看到悬空寺下方的圆柱体起到了支撑悬空寺上面重量的作用,然后将圆柱体进行单独的位列,让小学生看到圆柱体是由长方形和圆形构成的,并将公式进行列举;其次,在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圆柱体的概念、特点以及公式以后,教师再播放一个圆锥体的视频,将金字塔播放,让小学生看到胡夫金字塔的形状,让小学生说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教师对公式进行说明。小学生在思考回答反馈的过程中,实现了关键点的学习,促进了对概念思维的认识和提高[3]。
长期以来,在小学教授数学图形和几何一直被认为是困难的,因为学生没有几何概念,当他们看到这个主题时感到困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微课程可以将静态图形转换为动态图形,移动图形和绘图转换为三维图形,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学时借助正方体搭建立体的图形运动,能够让小学生观察、想象以及验证整个过程,确立不同物体构成的几何图形形状以及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此为目标设计微课的内容。在微课的设计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对微课讲授的内容没有兴趣,不愿意积极参与。
首先,在微课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家庭中常见的电器制作成动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播放,让小学生看到物体在不同角度中的形状是不同的。例如,看冰箱,正面是什么形状?从上面看是什么形状?教师设计的冰箱需要是上面和底面是正方形,前后则是长方形,以此来让小学生看到冰箱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构成的,让小学生了解到图形运动过程与实际是不同的[4]。
其次,在微课的设计中,教师还可以进行设问,让小学生观察房子是由哪几个形状来组成的,然后将长和宽的数据提供给小学生,鼓励小学生进行设想和计算。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成多个小组,鼓励小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实践。在图片的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图形转换为立体模式,让小学生能够看到两个侧面,以此来让小学生进行观察和计算。最后,教师进行答案公布,对于完成课业的小组进行鼓励,以此来实现培养小学生对概念认识的目的。
图形与几何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它们是抽象的。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认知水平较低,《图形学与几何学》的教学越来越困难,尤其是一些三维图形的计算,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推导过程,更不用说用它来解决问题。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为学生推导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进行例题的设计,拓展小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播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动态图形,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微课获取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对于正方体的长宽高能够有所认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动态遥控的方式,让小学生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来观察整个图形,然后将每一个面的长和宽进行标注,让小学生能够明白,即使在不同的面进行观察,正方体也都是相同的,如果需要计算体积,则需要知道正面的长宽,而长方体则需要知道正面的长、宽和侧面的长。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演绎的方式来完成自己思维的建设。最后,教师再播放一段视频,让小学生将视频当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计算,以此来实现小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小学生的拓展思维。
数学应用一直是小学生的一大难题。大多数数学应用题都是语篇表达,对于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但是,动画和图像的结合比文字的使用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即直观和可感知的理解比抽象概念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因此,动态微课程的教学形式比传统教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有一种更好理解的直观体验。
例如,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短视频动画,让小学生能够在动画中看到课题的内容。在场景的布置中,教师还可以引用超市、市场等,让小学生看到数学知识能够快速解决实际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思维。
首先,教师将视频进行播放:小明的妈妈去超市,需要买2 种品种不同的肉每种100g,分别是猪肉、羊肉;2 种品种不同的蔬菜每种100g,分别是生菜、西兰花。现在,小明家中有6 个人,每个人都需要有猪肉、羊肉、生菜、西兰花,小明的妈妈需要买多少份才能够用?
其次,在教师播放完内容以后,将整个例题进行分解,分别将不同的肉、蔬菜进行划分,每份为100g,合计有四个不同的等份。然后,让小学生逐次进行计算。例如,猪肉100g×6 份,则是600g,以此类推进行计算。最后,再将整个肉和菜的份数进行相加,说明小明的妈妈需要买24份肉、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微课的内容,从场景的布置再到例题的解析,能使小学生直观看到问题的解决,以此来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需要合乎逻辑,这是小学数学的核心问题的类型,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许多教师常常忽视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能力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能够解决考试中的问题就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要求教师积极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培养。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更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解题思维,让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微课的教学就能够起到这个作用,关键是教师需要如何运用的问题。
例如,《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课题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让整个内容进行动画的展示,让小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了解到小鸡是有两条腿,兔子有四条腿,它们在同一个区域要能够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可以说明鸡和兔合计有8 个头,鸡兔合计有26 条腿,计算鸡和兔各有几只?
第一步,教师提出问题,让小学生猜一猜有没有可能是一种动物,例如是兔子或者是鸡?
第二步,教师则说明,不可能是同一种动物,因为,如果是8 只兔子的话,其应有32 条腿,如果是8 只鸡的话,应该是16 条腿,但是,合计有26 条腿则说明笼子当中不是同一种动物。
第三步,由于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是整数的计算,教师则可以进行提醒,说明兔子、鸡都是整数,不可能存在小数的情况。然后,教师进行提醒,鸡和兔子关于腿的共同点是,都有两条腿。因此,可以进行假设,8 个头是16 条腿,26 条腿减去16 条腿,剩余10 条腿再除以2 等于5。则鸡的数量为8-5 =3 只,兔子的数量就是5 只。
第四步,为了让小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解决问题,则可以提出类似问题:鸡兔同笼,合计有36个头,94 条腿,则鸡兔各有多少只?在问题提出以后,教师鼓励小学生进行分组,让小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计算和讨论,最后形成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解题,以此来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微课在学生理解知识、思维发展、技能训练等方面发挥着支持作用,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积极应用微课,将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基于小学生的兴趣点,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的关键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小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提高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