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2023-12-10 13:55陈九红
小学生 2023年28期
关键词:导图文章思维

☉陈九红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阅读能力的提升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扩展能力。但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于最初发展阶段,想要透彻理解一篇文章还比较困难,所以,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能有效改善上述情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清文章的结构与走向,将一篇复杂冗长的文章分解成易于理解的条块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有效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作为一种全新的语文阅读辅助教学方式,思维导图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与阅读内容相结合,省时增效

(一)快速扫读文章+建立简单的思维导图=阅读时间的节省

小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只读一遍通常还不能够很好地吸收,需要多读几遍来加深理解。如果文章较长,学生的定力又不够,他们通常会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继续读下去又或者没有更多的理解与思考,导致既花费了时间又没有得到效果。学生读第一遍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时间推移、地点变换或情节发展等,要求学生抓住每一段的关键词来构造一个简单的知识框架。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老师可以围绕每个豌豆在被小男孩发射出去前想要去的地方和它们最后的结局来做一个思维导图。比如,第一粒豌豆出发前想要去到更广阔的世界,最后落到了屋顶的水笕里被一只鸽子吃掉了;第二粒豌豆出发前想要直接飞进太阳里,最后落到了脏水沟里涨得大大的……最后将五粒豆都写完之后用大括号括起来,标注可为五粒豆的轨迹。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节省时间,第一遍可以让学生快速扫读,只要知道文章的人物、地点、时间以及主要讲的什么事情等要点就可以了。运用这种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化繁为简,可以打消他们的畏难心理,这样的知识架构也很好地将文章的前后串联了起来,帮助学生对文章的脉络与发展走向有一个基本的理解[1]。

(二)深入阅读文章+扩展思维导图的脉络=阅读效果的增强

对文章的基本情况了解了之后,就要加强再次阅读的深入性了。一篇文章最重要的点就是它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主题,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情感的感知也不完全准确,所以无法做到深入感知文章的主旨与内涵。此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加强对文章的深层次分析来扩展第一次构建的思维导图。将文章比较难以理解的情感与主旨从文章中分离出来并写到思维导图上,直接展示给学生看,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中与情节相杂糅的比较抽象的内涵与情感部分。例如,上面所讲到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通过描述五粒豆的经历与它们不同的命运来表达对生活的尊重,文章重点讲述了第五粒豌豆感人至极的故事,来表明这样一个道理:在生活中要常怀希望,勇于面对困难。老师在扩展思维导图时,可以围绕五粒豆子所展现的价值来发散思维,例如第一颗豆子有远大的理想……第四粒豆子乐观,第五粒豆子有对生命坚守的毅力。因为文章主要讲述第五粒豆子的故事,老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从第五粒豌豆出发,逐步延伸,然后将不同的分支整合成完整的情感脉络,最后揭示文章主旨。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水平,切实有效地提高阅读效果。

二、运用思维导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一)教师鼓励学生思维的多元性,给予他们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差异的个体存在,他们面对同一篇文章时,因为思维方式不同,发现的点也会不相同,所以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也要充分考虑每一位同学的思维差异进行合理教学,要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制定思维导图。例如,有的同学偏理性,善于运用逻辑思维来制作思维导图,而有的同学偏感性,喜欢抓住文章情感的走向来制作思维导图,这时老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举例来说,在绘制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的思维导图时,有的同学会从“火箭的发展历程”这一角度来绘制导图,有的同学就会从“研发人员所做出的贡献”这一角度出发来绘制思维导图。又或者有的同学习惯根据课文内容的顺序绘制导图,有的同学习惯根据事情发展的逻辑来绘制导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维方式千变万化。但是,不论哪种方式的思维框架,只要能有效构架课文内容,能对学生阅读文章起到帮助作用,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与支持,并鼓励他们去发掘更多的知识,从更多的角度绘制思维导图。这种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让他们有足够广泛的空间与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散思维,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有极大的帮助[2]。

(二)制作思维导图时,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干预,鼓励其拥有自己的独特思维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种以上对下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影响学生思维的自主发散,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对话,很容易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而缺少自主思考。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发育还不够成熟,在语文阅读中很容易被牵引。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减少对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干预。教师可以在学习某篇文章时先要学生自主发挥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自己讨论绘制思维导图的某些想法,教师在旁边静静观看聆听。但是,不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给出建议。例如,在学习《冀中的地道战》一文时,学生可从地道的构造找出这样设计的用处,将两者用思维导图对应起来。比如,“迷惑洞”用来迷惑敌人,吊板用来防止敌人放“毒气”……学生也可以从群众的智慧出发,画出思维导图来区分哪些设计是用来便于生活的,哪些设计是用来打击敌人的。这两个不同方式的思维导图都能正确体现出地道的作用,都是正确的,老师在同学提出不同看法时,应当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三、思维延伸,扩大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中的范围

(一)走出课本知识,开拓阅读范围

教科书上的内容虽然比较精致、比较全面,但是,仅仅只是靠书本上的阅读知识还远远不够。小学阶段阅读就是铺量的过程,在量变足够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质的变化。因此,老师在课余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阅读,并利用思维导图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老师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课外阅读读物,并利用思维导图来强化他们的理解。例如,一位同学喜欢阅读《水浒传》,他就可以“人物关系”或“人物性格”为切入点,来绘制思维导图,以此分析书中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性格或者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学生也可以在每读完一章节或一个片段后制作一个思维导图,最后将有相关性的情节汇总起来做成一个读书笔记,以此强化他们对整本书或文章的掌握,延长他们的记忆周期。思维导图带动扩展阅读可以很好地延长学生阅读的知识线,学到除课本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在阅读的不断积累过程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也不断强化了自身的逻辑感,对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书里总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其实书籍本身也是这样的,我们不能说哪一本书最好,对知识的把握也没有最好,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不断阅读来接近更好的那个层面,不止阅读,教学、思维导图的绘制也是一样的道理。

(二)对比阅读,强化分析判断能力

思维导图不仅能很好地让学生迅速理清逻辑思维,也可以让学生迅速分清文章构造或内容的异同,以此来强化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通过对比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的文章来让学生找出异同。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草船借箭》一文时,老师可以用另一篇文章《欲擒故纵》来做对比学习,因为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诸葛亮,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形象。学生可以根据这两篇文章来做一个思维导图,将两篇文章的相似点例如主人公、两个故事中诸葛亮所显现出的机智等等放入同一框内,然后再将不同点,例如时间、地点以及诸葛亮运用的不同策略等单独罗列,这样学生可以直观看出两者的异同。在阅读时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和任务进行对比阅读,这样他们在阅读的时候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脉络,对两篇文章的把握程度也会更好。不管做同一作者不同主题,还是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对比阅读,学生都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读之前一定要设定一个目标,带着任务去读文章,提高自己的效率[3]。

四、课前预习,课后评价,巧用思维导图提效益

(一)课前预习,用思维导图初步感知

无论学习任何学科,提前预习都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帮助他们提前了解生字生词,随着年级的增长,课文的复杂程度加深,信息量也随之提升,课前预习更是必不可少。预习时,由于对文章还不够熟悉,学生容易混淆或者遗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画出主要内容,强化自己的记忆。例如,在学《太阳》一文时,在预习时可以按照文中顺序先后做关于太阳的“传说”“距离”“体积”“热度”“作用”等几个方面的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对太阳有一个初步且一目了然的了解,减弱了学生的畏难心理。预习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对文章的初步感知系统,提高熟悉度,以便于在课堂学习的时候能够较快跟上老师的脚步,不会遗落信息。将思维导图与课前预习相结合,能有效强化学生的感知系统,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为课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前预习也可以节省下课堂大量时间,老师可以在多余的时间里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成果,使整个课堂效果显著提升[4]。

(二)课后评价,用思维导图巩固成果

课堂后的反馈及评价是有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若没有及时的反馈与反思,对学生的知识巩固都是非常不利的。传统教学的课后巩固都是以习题的形式进行,学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而现在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运用不同形式或图案的思维导图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想呈现出来,也可以要他们将自己课后复习时发现的遗漏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罗列。例如,在学完了《太阳》一文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收获制作一个思维导图,主题可以是“我所认识到的太阳”或“太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处”等。他们可以运用到喜欢的图案,在讲感受时可以用层层递进式的箭头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不论哪种方式,都是来自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思维导图可以将这种感受物化,让学生在回顾收获的同时又收获到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思维导图的绘制不仅能够查漏补缺,还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冗长的文章,他们会愿意在复习时系统性地查看思维导图来回忆知识,而课后评价型的思维导图可以让他们快速进入到自己当时学习这篇文章的情境,找到感觉。同时还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学习到了什么,又或者遗漏了什么,方便老师对下次教学做出整改[5]。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整合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利用思维导图的颜色、图形等特点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它成为学生有效学好语文的辅助工具。同时,在运用时,老师又要大胆放手,要学生自己探索,找到最适合自己,最能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思维导图模式。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时候要做到有张有弛,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学习时要做到有理论、有创新。这样思维导图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在语文阅读上的收益,而且会对他们整个学习生涯产生深刻影响。

猜你喜欢
导图文章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