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飞
美术教学是学生接触美、发现美、提炼美、积累美的艺术成长空间,对学生的美术课程发展与素质提升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教师为美术教学融入科学先进的新方法,打造高效的美术教学。为了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立足生活化视界去审视美术教学的主题设计、资源选择、过程管控以及提质增效,努力提升美术教学的品质性、价值性以及艺术性,科学构建高水平的课程环境[1]。因此,学生才能够掌握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艺术修养,开启新的课程认知起点。
第一,美术教学要具有较好的知识性。帮助学生拥有丰富的美术知识与良好的美术基本功,借助线条的粗细、颜色的深浅生动展示光与影的变幻、明与暗的交替。因此,美术教学要帮助学生拥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绘画能力、鉴赏能力及艺术素养,优质完成课程育人任务[2]。
第二,美术教学要具备优秀的启迪性。引导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感悟美术元素、课程知识、艺术造型及美育滋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美,开启学生自主感悟、艺术成长的新局面。这样,小学生就会全身心地融入艺术世界中,借助生命活力与主观能动聚集丰富多彩的艺术之美。
第三,美术教学要含有显著的能动性。不仅能承载教师的智慧设计与能动支持,还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生命个性、主观能动性与艺术张力,打造出充满生命活力与认知灵感的智慧课堂。所以,美术教学要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感悟与美育成长的教学抓手,充分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审美灵动[3]。
第四,美术教学要拥有突出的实效性。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及鉴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以及美育素养。由此可见,美术教学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基地,能有效促进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能力训练的提升以及艺术素养的形成。
现实生活不仅是小学生欣赏优美风景、感悟美好生活、感恩岁月静好的物质平台,也是美术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信息来源,更是美术教学的生命源泉。
首先,生活是绘画活动、美术创作的物质基础。为美术创作活动提供持续不断的新主题、新方向以及新思想,时刻引导美术创作活动走向、内容更新。现实生活是美术教学的“经济基础”,美术教学是现实生活的“上层建筑”,二者具有关联性与一致性。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融入高品质的生活元素,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探寻美,并将个人的绘画活动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为绘画作品注入生活气息[4]。
其次,生活是美术创作活动的灵感来源。能够为创作者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机遇、情感体验、成长经历及人生感悟等,使创作者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变化、心理冲击及情感感受。创作者在拥有高品质的内心波动、思想顿悟以及艺术灵感,就能为美术创作活动聚集充足的生命能动、艺术灵感与创作激情。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善于挖掘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灵感、情感体验以及价值取向,从而提取出创作者的生活顿悟。
最后,生活是美术创作活动的价值体现。美术创作活动不仅源自生活,是生活变迁的记录符号,还要反映生活,展示生活的时代性,更要回归生活、美化生活,并最终融入到生活范畴之中。因此,教师要立足生活化视界,科学审视美术教学的指向性、价值性与实效性,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在艺术作品中挖掘生活情趣、感悟艺术元素、集聚美育启迪,还要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个人爱好、艺术品位以及审美需求,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思想意识与精神境界[5]。
教师立足生活化视界实施美术教学,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主题式、定制化、品质性以及高效型的课程认知环境,帮助学生深度感悟美术教学、艺术作品、创作灵感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美术教学能帮助小学生拉近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认知距离,构建出生活气息浓郁、艺术氛围强烈、美育滋养丰富的高品质课程教学环境,助力学生的美术认知、艺术鉴赏以及美育成长。生活化视界能够为学生开启全新的主题式认知环境,优化学生的课程发展。
教师立足生活化视界实施美术教学,能够帮助教师积累实用高效、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科学拓展高水平的教科研途径,为美术教学的品质提升、过程创新以及理念发展提供强大的策略支持[6]。生活化视界能够推动美术教学走向主题化、趣味性、沉浸式及高效型。科学提升美术教学的设计性、引导性与能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与探究潜能。因此,生活化视界能推动美术教学走向主题定制、沉浸感悟以及人文创新,更好地打造高品质的课程教学环境。
教师立足生活化视界实施美术教学,能够加速拓展思维与创新理念在课堂活动中的深度融合,为美术教学提供强大的智慧支持、能动保障以及策略引导。大力优化美术教学的过程性、品质化以及实效型。教师立足生活化视界实施美术教学,能够加速新课程改革理念在课堂活动中的贯彻执行,推动美术教学走向高标准、规范性以及优质型,为学生提供高价值的艺术成长空间。生活化视界能够开启美术教学的新起点,帮助教师打造高水平、高品质的美育精品[7]。
生活化视界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新视野、新思维与新方法,能够为学生开启主题新颖、创意高端、务实可行的高效性课程环境,深度优化艺术教学活动。
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创设出指向性与关联性较好的生活情境,推动学生在思想意识、情绪心理、情感体验中进入良好的认知状态,焕发出生命活力与感悟潜能。生活情境是学生与绘画作品之间构建信息交互的有效媒介,能有效激发其生命活力,为美术教学提供强大的情境支持与能动保障。
在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课《花儿朵朵》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收集鲜花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外在信息,亲眼看到千姿百态、万紫千红、大小不一的各式鲜花。同时,学生还要拿起笔,对鲜花进行低难度的绘画活动,画出鲜花的基本外形、线条变化、层次变化、元素布局等,以此来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与主体能力。为此,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鲜花的特写图片,利用花朵图片帮助学生清晰地看到花朵的每一部分内容。通过教师提供的鲜花素材,能够在课堂上渲染出良好的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绘画作品具有非常高的抽象性、想象性以及深奥性,不利于学生的信息采集、知识提取以及艺术感悟,这就需要教师为美术教学融入生活素材,减轻绘画作品的理解难度与艺术深度。因此,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为学生引入生活素材,利用实物展示与感官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抽象思维与艺术感悟。
在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线描外形》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用铅笔简单地勾勒出物体的外形轮廓,借助线条的粗细与斜度展示出光线的方向与强度,进而形成一定的颜色及光线明暗变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颜色较为单一的纸箱,借助窗帘来调节教室内的光照强度,使学生在教室内能直接感受到纸箱侧面光线明暗的变化。如果教室内光线太强,学生就无法感受到纸箱侧面的明暗差别,这就需要教师用窗帘将光线亮度调整到合适状态。教师通过简单有效的生活实物为学生直观展示美术教学需要进行的探究内容,切实减化美术探究活动的认知难度。生活素材进入美术课堂能够具象化展示教学内容,化解艺术知识的抽象性,使小学生乐于进行形象思维与直观探究,提升美术教学的适宜性与定制型。
美术认知是小学生接受艺术元素与美育滋养的课程发展过程,因而学生要有充足的艺术鉴赏机会与美育成长过程,为美术教学提供强大的信息辅助与资源支持。因此,教师要立足美术教学需求为学生引入生活资源,尤其是艺术价值较高的美育资源,帮助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积累更多的艺术滋养。
在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家乡的古建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分别展示南方古建筑和北方古建筑,利用南方水乡的暖色调与北方苍劲的冷色调为学生提供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艺术魅力以及美学造型。让美术教学变为两个“古建筑纪录片”的展示活动,教师借助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生活资源与艺术资源来提升美术教学的欣赏性、品质性以及体验性,帮助学生对古建筑的精巧、典雅、别致与独特有更进一步的认知,通过教师的展示让学生既能欣赏到南方水乡亭台楼阁中的艺术底蕴,也能感悟到北方建筑的厚重质朴,充分展示生活资源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效价值与信息支持。
美术作品不仅源于生活,还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内涵,需要学生凝心聚力深度挖掘。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入与教学内容协调一致的思想状态与情感体验,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认知准备,使学生能体验到艺术作品中的抽象信息与思想情感。
在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秦陵兵马俑》的教学活动中,兵马俑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艺术素材,甚至有些学生还亲眼见过,这便拥有一定的艺术信息积累。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纪录片《秦始皇兵马俑》,将美术教学转变为历史课堂或虚拟旅游,借助视频中的语言讲解、清晰的图画信息、及深沉浑厚的伴奏音乐,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感官刺激与内心激荡,从而使小学生在虚拟化的信息刺激中形成良好的认知感悟,唤醒曾经的欣赏体验,以此为基础慢慢了解兵马俑所承载的厚重历史、精湛艺术和深厚美学,从而创设出科学高效的美术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生活化视界开启了美术教学的新起点、新层次以及新高度,科学导引学生进入主题式、情境化、沉浸式以及主体性的艺术感悟环境,为学生提供高水平、高体验以及高价值的课程认知空间,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效落实。因此,教师以美术教学为研究对象,以生活化视界策略性为抓手,借助生活情境、生活素材、生活资源、生活体验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推动美术教学走向理念提升、活动创新、定位高端以及提质增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智慧设计、能动推进、创新引导以及快乐体验,促进其素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