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洋乐器与中国作品融合的探研

2023-12-10 06:55黄志锋
戏剧之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西洋器乐乐曲

黄志锋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纵观中外文化交流史,我国和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从未停止过。从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到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与非洲文化的友好交流合作再到与欧洲美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通过广泛的交流,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产生影响。在器乐方面,古代中国从古代伊朗传入唢呐、扬琴等乐器,同样地,古代中国送去了琵琶、笛子等乐器。进入19 世纪末,从欧洲传入了西洋管弦乐器及西洋乐曲,经过本土化改编,开西洋乐器演奏改编后的中国乐曲之端。起初,这些乐曲来自中国戏曲素材,如诸多音乐史料中提及的清末创作的《军乐稿》,其中的音乐作品大多是改编自中国传统曲调“昆曲”的旋律素材。至20 世纪初,上海、北京、武汉、天津、哈尔滨等地,西洋管乐队纷纷成立,开启了西洋乐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尽管中西文化有差异,但交流与融合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从乐器的引入、改造、到乐曲的改编、创作、再到应用的探索,西洋乐器也正在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弘扬、发展发挥着作用。

一、西洋器乐和中国器乐的区别比较

(一)起源和发展阶段

西洋音乐起源于古希腊。其中,民间宗教音乐和整个西洋音乐的发展过程联系最密切,而西洋音乐的发展阶段大体经过了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主义时期、现代音乐时期等多个阶段。

中国音乐则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农业生产活动之中,传统中国音乐的三种源流依次为:中原音乐、西域音乐和外国音乐,它们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形成期、新生期和整理阶段。同样,各个阶段的音乐具有其时代的鲜明特色和文化印记。中西音乐的发展阶段与其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阶段相适应,则每个发展阶段都具有显著的特征。

(二)各自特点

西洋古典乐曲的共同特征是理性化、生活化、程式化,其曲风严格,以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作曲家等作品为典型代表。西方器乐具备的特点是与其在制作材料、工艺、乐器改革等方面持续研究和变革相适应的。西洋器乐的发展直到中世纪仍处于低级状态,无论从乐器制作方面还是器乐曲创作方面看都处于不发达状态。文艺复兴时期复调声乐音乐获得重大发展,而器乐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摆脱其对声乐的依附地位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展开独立发展的阶段。在经历的数百年的发展后,西方器乐已形成体系完备,技巧高超、音色鲜明、色彩丰富,能适应作曲家对和声与结构严格要求的特点。

中国乐曲则注重于韵律和音色,尤其注重每一音的变化,大部分作品均为五声调式,个别作品也有七声调式。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最大特点是小规模化,以小群体的形式传播。

调查表明,优秀的中华文明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早期的音乐形式使用由石头和锤子组成的打击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铜制的编钟开始被使用。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筝、箫和笛也开始出现。渐渐地,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体系。广疆域的特点有关,民族器乐出现的时间远早于西洋器乐。在周代,古琴、笙就以独奏乐器的形式存在。名曲《高山流水》和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故事流传了几千年,至今不息。此外,琵琶、筝、二胡、唢呐等乐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曲目。音乐在我国古代是以国之礼器的地位存在的。

二、西洋乐器对中式曲风音乐的影响与融合

古代中国引入的乐器大多来自西亚、中东地区。近代中国引入的乐器则为西洋乐器。西洋乐器来到中国并与中式曲风音乐的结合始于清末《军乐稿》。这是一部早期管乐文献,其中的音乐作品的旋律大多来源于中国传统曲调,对其进行改编、填词。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其中的乐曲并未广为采用,但是这一文献在中国音乐历史的价值仍值得书上一笔。此后,我国的音乐发展经过了一个学习、思考、取舍、融合的阶段。一代又一代人近现代音乐艺术家经过了长时间的文化积淀,探索了我国音乐的成长道路,对西洋音乐从学习到改编再到创新创作的过程也反映出中国民族音乐家对本土音乐发展的思考。而今,在我们以宽广的胸怀拥抱世界后,有了西洋乐器与我国传统音乐的相互融入,适应了更广泛地区听众、更多层次的审美需要。西洋乐器及音乐理论体系对我国音乐发展的影响是重大而深刻的,在未来它将是一种不断融合提高的过程,但我们必须坚信,在广大音乐创作者的坚持不懈地努力探求中,我们将会创作更多由西洋乐器演奏的具有我国传统特点的新音乐[3]。

(一)西洋乐器和中国少数民族曲乐的融合

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路途上,西洋乐器的演奏方法也逐渐渗透到其中,带给了人们更为精彩的视听盛宴,下面以中国当代音乐家张难先生的小提琴代表作《哈尼情歌》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张难先生具有长年生活在民族地方的丰富经验,他的音乐创作中有着强烈的民族特点。

《哈尼情歌》是小提琴奏鸣曲《春籁》的第二乐章。乐曲的构成框架为民族音乐调式,演奏方式为用西洋乐器小提琴音来表现,张难老师巧妙地运用了他的作曲技法,将西洋乐器的音色和演奏特点融合到了我国的传统音乐中。在刻画歌曲人物形象上,通过运用小提琴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来展现,运用独具特色的小提琴演奏技法来展现具有戏剧性的画面,为突出民族特色和小提琴音乐表现手法巧妙融合的艺术效果,吸取了许多模仿哈尼族歌曲和民族舞剧对话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还不忘融入民族音乐特色技法,使其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功[4]。

(二)西洋乐器和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融合

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戏曲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国戏剧中无论是在演唱、作曲还是伴奏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一部成功的戏剧,离不开精致的中国戏剧配乐。随着中西乐器在中国戏剧配乐中的广泛应用,东西二者的音乐融合也更加符合作曲写作的规则。在这个融合中,东西二者的音乐交融不但带动了全新的中国戏曲音乐创作风潮,同时也使戏曲音乐原有的模式、内涵更为充实。

1.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西洋乐器起的影响作用

一是起到补充功能。在我国的戏剧音乐中,有些富有特色的乐曲旋律和民族乐器的音色可以迅速让人辨别出来,这是漫长的音乐积累历程中,传统音乐和本土文化揉合并为本土居民接受并逐渐内化的体现。不过,在一些新剧的演出中,作曲家们探索的新的声音表现力,而原有的戏剧乐队的结构无法完全表现出作曲家构思,也就是说,我们原有的仅由民族乐器组成的乐队无法满足作曲家对音乐形象的描绘,以及对营造和声氛围的需要,还需要加入西洋乐器来弥补其不足。例如,中国乐器二胡在演奏中呈现出精致的一面,不过二胡声部的演奏存在不够华丽的一面。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管弦乐创作来弥补和改进原有的不足,这一尝试促进了中国戏剧形式的多元化探索。第二,推进改革创新。当前的中国戏曲形式表现不能完全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时,戏剧创作人必须考虑如何使其更具吸引力。此时,有必要尝试西方乐器与中国传统戏剧的融合,使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更愿意体验现代戏剧风格。三是促进了传统戏剧的多元化发展。对西洋乐器已经进入到传统戏剧中的这一事实,人们看法不一,但我们无法否定的是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戏剧的多样化、现代化发展,使戏剧音乐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2.西洋乐器和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结合

在作曲家陈新国创作的闽剧《孙尚香》音乐中,他大胆运用了西洋管弦乐器与民族戏曲乐队相结合,获得戏曲观众的广泛接受和好评。闽剧的唱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作曲家通过在场景变换时运用长笛独奏和笛子独奏这两种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乐器音色来表达戏剧人物复杂的心态。而在需要衬托宏大场景时,乐队则大量加入管乐器加强和声厚度,增强和声色彩。特别是西洋铜管乐器的加入,使和声色彩得以显著突出和加强。这是西方乐器与中国民族戏剧艺术融合的有益尝试。在许多其他戏种的实践也证明,西洋乐器有助于戏剧形象的描述。譬如长笛,已成为许多戏曲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而通过将长笛独特的音色,加入戏曲音乐中,听众们可以感受到有别于普通竹笛的音响效果。长笛演奏的音色更具感染力,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典型例子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量借鉴了越剧音乐,在乐曲的开始,一支长笛的独奏营造了一幅唯美的江南春色,笔者认为,这给了戏曲音乐作曲家很好的启示,在其后的诸多戏曲音乐中,常常听到作曲家在类似的场景中运用长笛的演奏。

(三)西洋乐器与中国器乐的融合

中国传统器乐曲不乏流传久远的经典之作,如表现楚汉之争的琵琶名曲《十面埋伏》,金戈铁马,气势恢宏,尽在琵琶的弹、拨、轮、扫、滚、拂、摇等独特技法的展示下表现出来。又如《汉宫秋月》,初为琵琶曲,后被改编为二胡、江南丝竹等。当代音乐会上常演奏的二胡曲《汉宫秋月》系著名演奏家刘天华先生所改编,二胡的揉弦,长弓,细腻的弓法被演奏家用于表现幽怨悲泣的情绪,唤起人们的同情悲悯。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器乐曲方面,我国的作曲家、演奏家做了许许多多的改编、探索、实践,从而诞生了大量既有民族特色兼有西洋作曲技法的优秀作品。

二胡曲《良宵》中的技法主要以揉弦,滑音,长弓为主,表现的是先生在除夕夜闻辞旧迎新爆竹声声,孩童嬉闹欢声笑语,与好友相聚,举杯共贺新春和事业发展的喜悦心情。这首乐曲改编成弦乐合奏后,保留了原曲的旋律线条,运用西洋配器法,使乐曲的结构层次更为丰富,运用民族五声性和声烘托乐曲的旋律进行使其风格更为突出,和声更为丰满。西洋弦乐队中运用拨弦、顿弓的伴奏声部和以长弓为主的旋律声部组成忽而抒情忽而欢快的美景良辰画面,勾勒出祥和温馨的气氛。

笔者曾演奏过著名十大古曲之一的《夕阳箫鼓》改编的木管五重奏《春江花月夜》,对其尤为赞赏。

《夕阳箫鼓》自18 世纪见诸《闲叙幽音》琵琶谱记载以来,不断被改编成多种形式的民族器乐曲,至1932 年改编为民乐合奏曲,更名《春江花月夜》。此曲之意境与中国水墨画颇为相似,以写意为主,表现的是“气韵”,讲究“以形写神”。曾有作曲家改编为钢琴曲、吉他曲、交响音画等形式,而著名作曲家刘庄女士将其改编为木管五重奏。

这是一首意趣盎然、情意柔美、如中国山水画般的乐曲,不但闻者动情,演奏者更为沉醉。这首木管五重奏的写作准确地把握了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技巧特点,惟妙惟肖地描绘了箫声、琵琶音、水波声、桨橹声……

乐曲一开始,大管,单簧管,圆号描绘出琵琶的轮指演奏声,接着长笛大段solo 奏出悠扬的箫声,双簧管奏出画舫划过夕阳映照下波光粼粼的水面的画面。和声的巧妙运用让五件乐器生动表现出古刹鼓声、钹声与夕阳辉映下的水波,桨橹声,画舫的乐声,文人雅士的觥筹交错,交织出的唯美画面。从这首木管五重奏《春江花月夜》的成功改编可以看出,在高超的作曲技法的加持下,西洋乐器对于中国器乐曲的表现不但可以表现出原有的旋律特色,甚至可以有更好的结构、和声的烘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传统音乐形式经历长期的融合发展后,逐渐产生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形式,并在不断地探索历程中,推动着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民族器乐的发展,中西音乐的交流和交融,我们逐渐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音乐形式了。这促使传统的音乐形式在保留自己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创新、革新,把西洋乐器的技巧和技法运用到我国传统的音乐中,这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对丰富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具有现代意义。这样的融合创新不仅给中国观众一种新的音乐感受,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所欣赏、热爱。

猜你喜欢
西洋器乐乐曲
始乱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对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