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邵玉佩
全国教育大会确立了“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是对教育工作的全新定位,引领了教育工作的方向,彰显了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1]。新时代新形势,“五人”教育工作目标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在创新教育中发展社团,将新时代背景下的“五人”教育工作目标与高职院校的社团建设管理相结合,将其思想内涵融入社团建设之中,从而丰富社团建设的外在形式和内部需求,推动社团健康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增光添彩。
(一)凝聚人心,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推动学生社团建设发展必须既要发挥“五人”教育工作目标的指导作用,又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功能,不断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真正把铸魂育人落到实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坚持把“五人”教育工作目标作为推动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管理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社团建设同学生发展要求相匹配、同学校发展建设相契合、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牢固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大学生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完善人格,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完善人格具有人生存与发展的哲学根源性价值,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现实性需要[3]。人格包括人力的智力、知识和技能,表现为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整合,是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高职学校“双高计划”建设的全面推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学校大学生社团建设作为学生培养和管理的有效载体,要深刻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打造方向正确、积极向上、创新进步的社团品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为我国培育有理想、懂爱国、重科技、能创新、敢担当、能共享的新时代人才。
(三)开发人力,培育人才,拓宽育人格局。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确立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强调高职院校为国家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培养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 年来的首次修订并在2022 年5 月实施,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新时代新阶段,要求学生既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有一技之长。同时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开发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全面拓宽育人格局,有效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四)造福为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实现“五人”教育工作目标,实现凝聚人心和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学生社团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要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更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勇于创新、挖掘资源、做实做细,推动社团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力做好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号召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一)思想政治建设相对薄弱。高职院校日益重视对学生的课程思政工作,积极探索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中去,然而,对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建设重视度不够。高职院校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智不够成熟、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在全媒体时代,学生身边充斥着的是大量信息,而非有价值的资讯,很多本该深入思考、严肃讨论的问题被娱乐化、简单化、碎片化,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泛娱乐”思潮等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同时,社团活动指导缺位,学习和活动易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社团活动缺乏价值引领和思想高度。
(二)创新内生动力尚需提高。内生动力不足,是制约社团创新发展的主要症结,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接力传承和深入发展能力不足。高职学生学制短,实习、见习时间多,对于参加社团更多的是抱着娱乐和社交的心态参加,主动思考不足;二是社团类型繁多但团体意识不强。学生社团种类丰富,涵盖领域多,但社团活动存在低水平重复,组织形式相对松散,管理效能和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弱等问题;三是系统思考和协同实践缺乏。学生社团更多的是内部成员交流,缺少横向交流,不能形成合力。
(三)技术技能发展亟须融合。新时代对技术技能教育要求更高,对人的发展要求更加全面,这就要求社团建设要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专业性特征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社团活动形式灵活,是教学的辅助和延伸。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更多地停留在兴趣和实践层面,与职业精神关联度不紧密,缺乏明确的建设理念、目标和规划,融入技能技术不足,限制了社团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如何从整体上对学生社团进行把握,增强社团内涵建设,开展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实践活动,构建技术技能融合机制尚需探究。
(四)效果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考评机制对学生社团有目标激励、责任激励、效果激励的导向作用,能推动社团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社团向高效率、高水平的方向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一般是依托校团委或二级学院学工办开展,学生组织进行自我管理,相对教学而言组织、纪律、管理松散,评价也多以学生到课率为导向。可见,社团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活动记录不完善,缺乏长期跟踪评价。因此,亟须加强效果评价的方式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各项工作。
(一)加强思政教育融入社团建设。高职院校社团建设要从“人心、人格、人才、人力、人民”的“五人”来制定标准和目标,聚焦现代职业教育,突破原有的工作局限性,培养更多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5]。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类社团活动中去,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加大指导教师配备力度,通过导师带领规划,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活动,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与活动结合,深入系统地推进立德树人[6];三是持续深化思想政治引领,用好党史教育生动教材,针对学生社团特色类型开展各项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比赛,促进各学院社团间文化交流,并将获奖作品进行宣传展示,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繁荣校园文化氛围。
(二)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创新发展。高职院校社团管理部门必须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为出发点,根据院校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来规划,优化社团类型布局、结构设置,创新工作方式,促进社团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落实和扩大学生社团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健全完善社团管理体系,加强学生管理组织培训,打造一支专业而优质的管理者队伍,以管理推动社团稳健发展;二是做好传承接力,社团指导老师要履职尽责,学生负责人要起带头作用,接过传承的接力棒,深入解决社团实际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推动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增进团体意识,社团成员要加强交流,明确社团愿景,自觉把兴趣、志向与社团发展相融合,做到心有所信、业有所精、学有所成;四是形成合力,开拓创新。各社团要树牢一盘棋的思想、形成拧成一股绳的势头,通力合作,借助新形式、新渠道、新技术展现社团魅力,守正创新,践行青春使命。
(三)聚焦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社团建设要坚持“第二课堂”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深化职业教育实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要契合职教特色,培养职业精神。在活动中有机融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进优秀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传播,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职业理想;二是锁定建设目标,科学规划发展。作为学生聚集平台,社团要定位明确,凝聚共识,为建设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社团群策群力。高职院校要牢牢把握我国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围绕新时代“五人”教育工作目标,夯实组织建设基础,引导社团迭代升级;三是要有的放矢,拓宽活动载体。针对社团类型进行精准育人,如技能型社团可基于校企合作进行协同合作培养等,丰富实践培养渠道。构建社团建设与技术技能融合机制。结合国家推行的“1+X”证书制度,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培训社团以提高取证率,通过开展专业培训、专业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
(四)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完善考核评价。良好的评价体系可以衡量学生社团的发展水平和实践成果。高效、有序、稳定的社团组织育人工作考核评价要结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素,注重典型培养选树,强化典型宣传示范,发挥优秀社团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整体发展。一是科学合理地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运用增值评价理论,即以学生在一学期社团活动过程前后的“变化”作为评价关键,并结合准入和退出机制,优化和完善各类学生社团,使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更为规范化和有序化;二是改进评价方式和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估、评价,能够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负责人专注于社团建设,充分释放学生社团发展生机活力;三是形成有价值的评估报告。根据一学年活动记录和数据调查结果,对各社团进行纵向及横向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加强社团教育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四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明确奖励对象、奖励条件、奖励措施、实施程序、监督和场地管理等内容,将项目考核与奖励有机挂钩,助推社团规模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社团建设要从“人心、人格、人才、人力、人民”的新时代“五人”教育工作目标来制定标准和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要求,突破原有的工作局限性,在创新教育中发展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更好地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