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沛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伟大工程。因此,建设高质量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
(一)党建创新有无限可能。网络信息化时代,线上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已经是常态。相比于传统党建,“互联网+党建”无处不在,关联四方。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信息、互联网+人才、互联网+社交群体……揭示着党建创新的无限可能,打开了高校党建实践的崭新空间,也为越来越多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依托“互联网+党建”成功激活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也是网络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的特征。
(二)大学生的舆情动态已经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关注的问题。网上发言、网络交流、网上谈心、网上征求意见以及党建议题的公开讨论变得更加普遍和寻常。党员之间、组织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网络互动即时化、可视化。在线交流互动中,基层党组织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大学生党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容易被网络舆论影响。高校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初衷是要使站在时代前列,让大学生在线上线下都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然而,网络环境复杂,内容良莠不齐,而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快速成长的阶段,对网络虚假信息、是非曲直分辨不清,很容易被错误的网络舆论影响到个人的思想认知和价值取向。
(一)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吸引力”较弱。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便捷,尤其对青年而言,微信、抖音、哔哩哔哩等当下盛行的主流媒体备受青睐,甚至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相比高频的娱乐与休闲,传统高校党建中的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目前仍局限在“三会一课”,形式和内容普遍呈现教条化范式,流于形式,无法及时、高效地解决青年学生急难愁盼的“小问题”,从而保障他们成长成才中关心的“大权益”。因此, 受学生关注的程度相对较低,让学生党员产生倦怠、意识固化、主动参与度降低等现象,从而使党建的网络化、信息化稍显不足,这也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基层党建的“渗透力”不足。基层党建是立德树人实践的大舞台,更是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源头。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学生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阵地,直接影响立德树人成效[2]。然而很多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学生中覆盖不完全,仍存在党建“空白点”,基层党建与班级建设存在“两张皮”现象,仅围绕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班级少数人群,未能辐射覆盖广大学生,导致大多数班级学生仅关注专业课学习和个人生活,党性教育学习氛围不浓。因此,如何渗透到学生群体,更加深入地联系学生,联系群众,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问题。
(三)高校党建对象的“内驱力”缺乏。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信念,对党和党的事业知之不多,热情不高,没有入党意愿或者入党动机不足等。对于辨析力相对差、盲目跟从性强的青年大学生,更加受年龄和心理特点限制,在对与错、是与非面前容易感性化,缺乏理性思维和主观判断,凭潜意识来支配行为,容易盲从。加之社会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受到社会不良环境与观念的影响,不断侵蚀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加了高校基层党建的难度和成效。
(四)高校基层党建的“宣传力”欠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宣传正面典型,宣传党员干部身边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普及的好经验。要深刻剖析反面典型,以案例明法纪、促整改,发挥警示作用。”[3]但有些高校基层党组织没有注重对身边党员的先进事迹宣传、认可、鼓励和复制,更没有去剖析反面典型。这样,党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阻碍。
(五)高校基层党建人员“向心力”偏移。党建队伍要求基层党建人员具备以科学、完备、前沿的党务理论水平为基础,以专业、实用、操作性强的党务实践能力和融入、服务、组织群众的工作能力为中心。建设一支素质好、结构优、能力强的党建人才队伍,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4]。据相关调研显示,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党建人员“向心力”偏移的现象,教师党员为了职称晋升,重业务轻党务、重科研轻党建的现象突出。学生党员工作方面,组织推优时,往往出现“技能第一=最优”“成绩优=全优”“班委优先权”等情况,从而使高校基层党建很难满足和达到“高质量高标准”的新时代要求。
(一)基于“WE 组合”共同搭建“云互联”高校党建平台为丰富基层党建内容形式提供了有效手段。互联网时代,网络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融合日益紧密。因此,高校党建要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大势,从而探索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党建新模式。微信(W)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网络学习和社交工具,尤其是在学校、学院、班级、学生社团等组织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易班(E)突破了课堂学习和线下交流的局限性,实现了新媒体技术与网络思政功能的深度融合,是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的开放育人平台。高校党建工作可以通过有效整合两者的优势资源和特性,创立以“易班”党建微课堂为主体,以微信党建公众号、学院班级群组为推手,通过“WE 组合”,灵活运用视频、音频、漫画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优选素材,宣传报道党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创新做法、典型事迹,以及党的理论、决策、政策、部署。在增强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丰富了党建内容,有效激发了党建活力,充分发挥党建平台这个“红色引擎”的最大效能。
(二)基于“WE 组合”共同搭建“云互联”高校党建平台为健全统一基层党建工作认知与机制奠定了基础。思想认知决定一名党员的政治信念、纪律作风以及党性修养等根本性问题。从思想上唤醒党员意识,激发党员的责任感,才能引导队伍正确开展党建工作。通过利用基于“WE组合”共同搭建“云互联”高校党建平台的扩音器、收音机功效,广泛凝聚党建队伍共识,加深党建工作者党的理念认识,强化其认同感。通过平台组织开展新时代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师生服务水平。将志愿服务的风采发布至云平台,示范引领广大青年。同时,该平台具有健全管理机制,通过查看平台中志愿服务评论,收集意见、加强监管引导,结合学校、学院、支部的党建云平台的使用及信息上传情况,对支部进行考核,促使“思想引领、服务师生、团结实干、创新发展”的党建工作建设理念深深扎根在广大师生心中。
(三)基于“WE 组合”共同搭建“云互联”高校党建平台为创新党建工作新模式提供了有效的渠道载体。深入广大师生群体,开展党建工作,建立党建引领下的服务管理体系,及时掌握并着力解决学生的急难愁盼问题,了解师生、关心师生,才能不断推进党建纵深发展,这是高校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WE 组合”共同搭建“云互联”高校党建平台,探索构建WE 式网格化党建管理新模式,让党建工作开展在网格上、基层问题及时反馈在网格上、志愿服务开展在网格上、师生群众满意在网格上,列出网格化党建任务清单,实现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学生自治的“一站式”建设新举措,为完善党建体制机制,创新党建工作新模,扩大了党建的影响范围,提供有效的渠道载体。
(一)打造高校基层党建思想引领新高地。在互联网时代,打造网络思政育人新阵地,探索凝聚新时代青年群体的育人路径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高校可以通过基于“WE组合”共同搭建“云互联”高校党建平台,创建高校党建工作易班(E)板块,创新平台活动品牌,如追“易”红色足迹、红色手绘展、“易”路相伴等在线活动,同时,在平台中搭设“党员微课堂”,开展党课学习、“红色精神”易班优课学习,邀请师生入驻平台开展“易”起讲述红色故事等各种特色课程,并利用微信(W)平台发布信息、联系党员师生,如通过学院官微、校园小喇叭、班级微信群、朋友圈等及时开展组织动员,通过“云互联”的形式努力撬动“指尖”上的党建,打造学生思想引领新阵地,助推高校党建发展。最终构建出“云互联”式的闭环良性循环党建模式,丰富师生的党性教育,激活党建工作,促进学生思想教育入脑入心。
(二)构建“一体化”党建管理新模式。清除高校党建活动的盲区,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实现党建工作的精细精准管理,是掌握开展党建工作的主动权,促进党建工作平稳顺利开展的可靠保障。高校可以依托基于“WE组合”共同搭建“云互联”高校党建平台,将党建学习、教育和培养以及管理延伸到网络,结合现有的高校组织构架,将师生作为网格服务建设区域。在平台上设立网格管理,其中包含最顶端负责网格管控与决策的WE学院主管、负责平台数据整合分析和各个小网格员管理的WE学院专员、负责班级异常信息收集的WE班助以及负责深入宿舍,并对寝室成员的人际关系、思想动态、心理情绪等展开深入地沟通、交流和帮扶的WE舍助,构建新型党建网格化管理架构,能够实现融党建引领服务、教育、管理为一体的党建制度和队伍。将党建工作、学生工作全面延伸到全体学生,将每一名党员落实到每一个网格,整合网格内的党员和师生,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师生诉求、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一体化”党建管理新模式。
(三)激活信息化党建服务监管新气象。高校党建要打造特色鲜明、活力亲和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阵地,注重与服务师生群众相融合相促进,力求建设成为服务党员群众、展示党建成果、支持师生发展和监管的多功能场所,进而增强党员和师生归属感、认同感。因此,高校可以在原有“党员之家”场地的基础上,利用基于“WE 组合”共同搭建“云互联”高校党建平台重新布局和设计,打造出全新的多功能一体化师生党群服务体系,集通知公告、信息采集、事项办理、档案查询、问题咨询、匿名投诉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信息化党建交流平台功能和监督管理职能。推动形成贴合实际、上下贯通的信息化党建体系,从而实现精准有效的党群服务和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解决党建过程中“堵塞点”,激活信息化党建服务监管新气象,真正让广大师生在身边看到党的元素、感受党的力量、聆听党的声音、紧跟党的步伐。
(四)推动高校党员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党员管理信息化水平是高校党建工作一个重要的创新途径。党员管理的信息化是实现党组织建设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基于“WE 组合”共同搭建“云互联”高校党建平台建立的党员在线学习板块,党员可以通过该板块参与在线党课学习、党章党规测试、政策法规学习等,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在线学习平台还可以记录学习成绩,为党员的培训和考核提供便利。同时,云平台管理员通过动态收集的党员学习互动信息可以用于数据分析,帮助学院党总支更好地了解每位党员师生的需求和发展动态,从而提供针对性的培养建议和发展路径,激发党员的发展潜力。当然,党员相关信息必须注重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平台要制定党员信息的安全管理政策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党员活动等个人信息不被滥用或泄露。通过上述创新途径,基于该党建平台可以有效地推动高校党员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实现党建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为高校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高校中的引领作用。
探究基于“WE组合”共同搭建“云互联”高校党建平台,利用微信和易班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共同赋能高校党建工作,是实现组织科学规范管理、便捷精准服务群众,契合时代趋势和顺应新时期基层党建的必然要求。对于建设有“深度”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增强党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