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词 促升华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2023-12-10 03:58朱秋瑜
小学生 2023年29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意象

☉朱秋瑜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将中华民族文化中语言的含蓄之美、文化的悠久历史以简约深情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历史所不可或缺的宝藏。因此,古诗词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学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也是提高其民族品格素养,增强爱国意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古诗词背后的语言美和情感意蕴,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有助于其自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深厚民族认同感。然而,古诗词语言简明有力的文学特色也使其较白话文章更加深刻难懂,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古诗词的理解较为浅薄,很多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也便往往局限于口传和逐字翻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很难感受到古诗词本身的文风之美和情感意蕴。久而久之,古诗词教学便成为学生单纯的背诵任务,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全无。因此,掌握正确的诗词教学方法意义重大。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认知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小学生爱上古诗词学习,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做好课堂引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诗词学习

(一)多样化教学手段联想入境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小学生注意力较为分散,在上课时很容易受到周围无关事物的干扰,而趣味性的情境引入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保持在课堂知识上。同时,激发课前兴趣,也是保持学生学习动力的感情基础。古诗词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了丰富生动的意向。学生要学习诗词的美妙之处,就要通过联想进入诗词所塑造的情境中。教师在正式课程开始前,可利用5 分钟左右的时间,创设与所要教授诗词相关的趣味主题情境,通过故事、游戏、实物、悬念等方法,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淮上与友人别》一诗时,即可在课程开始前展示实物乐器笛子,并简短展示几声笛声,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想象:在什么场合会使用笛子进行演奏,婚礼?生日聚会?还是送别会?通过实物及小问题,引入送别主题情境的诗词教学。通过简短的课前情境创设,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其更好地进入诗词意蕴中[1]。

(二)善用多媒体教学,奠定感情基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已充分普及至中小学课堂,并成为各科教师有力的教学辅助。多媒体融合图像,文字,声音为一体,给学生的综合感官带来冲击,脑、眼、耳并用处理信息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也要利用好多媒体工具这一技术优势,通过动画、音乐等媒介将古诗词内容具象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听觉及大脑都得到了一定的刺激和冲击,充分激发了其理解古诗词语言,联想文字背后画面的思维能力。同时,生动的多媒体画面,也可以减少古诗词给学生带来的年代感和距离感,提高其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如学生在学习《回乡偶书》时,即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双鬓花白、头发稀疏的老年回乡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鬓毛衰”的生动含义。教师还可播放自媒体纪录片,展示小镇青年北漂多年后决意回到家乡的访谈故事,通过更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人物回乡时陌生与熟悉交织的纠结情感。多媒体工具增强了古诗词作品的现实性和画面感,使诗词的学习更加有趣,更加“触手可及”,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其理解诗词的内涵[2]。

二、科学诵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意

(一)音韵之美体会诗词魅力

事实上,中国诗词起源与古代音乐密不可分。古诗词意蕴虽然大多深厚难懂,但朗读时绝对言简意丰,朗朗上口,有些词句还逐渐演变为经典成语。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朗读诗词是学习诗词、理解生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将诗词语言内化为文学积累的有效手段。诗词朗读能够凸显诗词音韵优美的语言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底蕴。然而,部分教师对“朗读并背诵整首诗”的要求存在误解,往往忽略了学生对诗词整体文风的体会,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渐渐地,学生便会对诗词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正确的语言节奏去朗读诗词,享受诗词的音乐之美。每一首诗词作品都有自己独有的节奏,教师在学生开始朗读前,要带领学生做好笔记,标记正确的停顿位置和朗读声量,帮助学生读出抑扬顿挫,读出韵律,读出情感,也促进其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例如,学生在学习唐诗《登鹳雀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情感转折点,前两句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感叹,而后两句则是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学生在阅读后两句时,要做好停顿,酝酿感情,以更高昂的声音去进行诵读,逐渐走入诗词气势澎湃的意境,理解诗人雄伟豪阔的心境。诗词诵读并非机械地充分朗读,而要带着韵律与感情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诗词,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3]。

(二)采用多样朗读手段,加强诗词积累

朗读是朗诵古人的作品,在朗读时,必须要遵照原作者的写作旨意。可以说,朗读本质上是一种美学表演,能够刺激听者的感官,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与丰富感情色彩转换,引起读者和听者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要创新朗读方法,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揣摩诗词之美,与作者达成准确的情感共鸣。首先,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工具,通过播放专业朗诵者朗读诗词的音频,将学生快速引入诗词情境中,并寻找正确的停顿点和朗读节奏;其次,教师可开展班级学生自读,让学生模仿专业朗读者的节奏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去揣摩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最后,教师可以带领班级学生进行品读,包括感情激昂句子深层含义分析、诗词停顿处写作用意等,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总结诗词主题情感,解决生字词,进一步进行文学积累。通过多样的朗读手段,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诗词的音韵之美,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诗词学习中,并以更快的速度找准诗词情感和深层内涵,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诗语与景语结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意蕴

(一)解读诗词背景,感受写作情怀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所处时代及社会的产物,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和社会风貌,其类型自然也就丰富多样。但是,不论是叙事、写景、边塞,还是咏物,必定都有着超越诗词表面的深刻内涵。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是作者生活经历、个性爱好的深度写照,作者写景、咏物,往往是在歌咏自己的理想。了解了作者的理想,对全诗的理解也会清晰深刻许多。基于此,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要多做课前材料准备,对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特征、作者生平经历进行详略得当的介绍,以促进学生对诗词内容深层含义的理解,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诗词中的丰富情感色彩,为学生后续古诗词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例如,陶渊明的《饮酒》一诗,写的是乡村景色及生活,而通过对陶渊明生平的充分讲解,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学生即能够或多或少地感觉到陶渊明通过平淡生活所展现出的惬意情感,进一步理解写景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的深刻含义,理解其政治抱负受挫后对人生的重新感悟。了解陶渊明之后,再来学习这首诗,学生对其的理解会深刻很多,背诵与翻译的效率也会更好。创作背景对语文诗词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对诗人经历及创作时代背景做深入研究与展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词背后的情感。

(二)景色重现,体悟词句之美

在教授诗词主题内容时,许多教师以传统理念进行教学,即板书加逐字逐句翻译的方式对学生讲述诗词含义,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枯燥心理,对古诗词失去兴趣,也很难理解诗词的优美动人之处。事实上,诗画合一是古诗词的另一大语言特色,古人云:“诗堪入画乃称妙。”诗词往往与绘画相互渗透,可以说,画是诗的形象,而诗则是画的内涵。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多采用绘画直观展示诗词的意境,通过鲜活的画面展示作者真切的情感,在学生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充分展现诗词的美感,激发学生阅读诗词时的情感共鸣。通过风景图片、实物照片展示,诗词中的内容更加具象化,使学生对诗词描绘的具体形象真实可感,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领悟其背后的情感和哲理。在展示绘画作品的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创作,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对诗词词句的理解,同时也将诗人的情感内化于心。例如,教师在教授《登飞来峰》一诗时,即可向学生展示一个人站在山顶,眺望远方的摄影作品,以具象化“见日升”,“浮云遮望眼”,“最高层”等词句。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想象自己登上山顶后的动作和画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作者朝气蓬勃,心怀远大抱负的积极心情。绘画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诗词意蕴的理解[4]。

四、培养赏析诗词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一)充分解读诗词意象,提高文化敏感度

大多学者认为,诗词的写作焦点在于意境的营造,意境动人则情感全出。然而,说到底,古诗词的写作以意象为先,通过多种意象的紧密配合,才创造出全诗所展现出的整体内涵,即意境。因此,对于诗词意象的学习才是进行古诗赏析的基础。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由于眼前或心中的某个事物而被引发出特别的感觉,无论是托物言志,还是借物抒情,诗中的某个意象往往体现出了全诗的主题和情感焦点。教师在诗词教学时,要着重于诗词意象的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诗词创作中意象的重要性,透过意象涵义,分析诗词的情感本质,这样的赏析也对学生自主开展诗词阅读,提高文学素养有着重要基础作用。例如,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青山”“绿色”两类色调相近的景物描绘出自然风景的宁静与和谐,在相近意象衬托下,诗人平静的心境也被凸显出。同时,诗词结尾的“归雁”即是全诗的焦点意象。古时大雁传书,通过这一意象,强调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者创作时突出景物色调的写作用意,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大雁、黄鹂等不同鸟类所经常代表的情感意象。通过诗词意象的体悟和积累,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古诗词的绝妙之处和创作之美,其文学底蕴也有了较大提升。

(二)教授朗读技巧及方法,培养学生文化习惯及素养

除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诗词含义,体悟诗人情感,教师也要为学生总结和积累出一定的阅读技巧与方法。首先,带领学生确定诗词的风格基调,即诗词是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根据诗词意象确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体验,是充满孤寂凄凉,还是思乡念人;其次,可以让学生辨认诗的重音与节奏,采用抑扬顿挫的方式进行阅读,同时尝试带着与作者相同的情感进行朗读,与作者产生更深厚的共鸣;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理性的角度综合评价诗词,如诗词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和社会意义等。在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古诗词拓展阅读,使学生长期浸润在经典文化中,提高其文化敏感度,培养其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形成较高语言综合素养。在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也要根据小学生实际阅读能力和个性选择适当的古诗词篇目,以保证其开展自主阅读的有效性。例如,以趣味度较高,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为主题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可推荐陆游的《赠猫》等与宠物相关的诗词,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醉薄荷”“鱼餐”等贴近现实生活的意象较有亲近感,读起来也更容易理解。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养成了科学朗读诗词、赏析诗词的习惯,进一步积累了文化常识,提升了文化素养[5]。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果实的精髓,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要灵活应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真正体悟到诗词中的诗风意蕴,从而不断提升文学素养,传承优秀文化。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意象
踏青古诗词
抚远意象等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