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问题解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3-12-10 03:58茅佳燕
小学生 2023年29期
关键词:盘子数学知识消费

☉茅佳燕

小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学习习惯的最关键阶段。小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知识学习,学习习惯与学习思维有很大的培养空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以此来提高他们利用多样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老套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深入,数学教学改革也推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尽管如此,但部分数学教师并没有在数学课堂运用新兴的教学方法,而是依旧在数学课堂采取“灌输式”的老套的知识传授方法,学生无法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只能死记硬背[2]。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无法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的知识应变能力差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难题,但学生受“灌输式”数学知识教授方式的影响,无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从而导致学生不具有灵活的知识应变能力。如果学生依旧采取死记硬背方法记忆相关知识,不做出改变,那么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会越来越弱,久而久之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利用多样化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虽然学习相同的内容,由相同的教师进行讲解,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的不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性[3]。基于此,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时,要采用具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这样不仅能缩短学生掌握知识所用的时间,而且能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设计者与数学知识的传播者,要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利用全新的教学手法来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融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利用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发散性数学思维,从而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想到并使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由于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小学生较为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在开始接触数学知识时就会产生畏惧情绪,加之小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不能减弱负面情绪对学习与生活的影响,这就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恐惧,从而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4]。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只要经过系统学习与训练,就能完全掌握,但小学生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永远也学不会数学知识,拒绝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训练。数学教师要清楚,虽然小学生有能力掌握小学阶段所有的数学知识,但这不代表小学生可以解决在小学阶段遇到的所有问题,有些问题具有一定难度,只凭小学知识无法解决。教师要用简单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进行训练,采取由易到难的问题训练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遇到难度系数比较高的数学问题,学生也能根据掌握的解题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答。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由易到难解决不同种类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消除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抵触心理与恐惧情绪,从而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围绕学生开展的,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那么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虽然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也能吸收一定的数学知识,但与主动学习相比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吸收的数学知识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此,教师要根据数学的学习过程制定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大量的数学知识中寻找、发现并解决难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利用多样化方法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策略

(一)利用情境教学方法,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在数学课堂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逻辑性强、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点。通过创设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数学课堂上。但在数学课堂教师不能只注重问题的结果不重视解决问题过程,而是要以问题作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会利用发散性思维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进行问题解答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要与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点。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知识时,要将数学知识的基础概念融入到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时,由于方位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选出9 名学生,以一名学生作为中心站在其他8 名学生中间,然后教师在白纸上写出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8 个方向并按照顺序贴在8名同学的身上,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各个方位。在学生对方位有了大概的了解后,教师在班级进行方位替换游戏,随机选择一名学生,让他替换在中心点东北方向的学生,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耐心讲解,明白具体的方位,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推动学生对方位知识的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相互融合,创造出生活化的数学题目,使学生可以利用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难题。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大家小区超市都举办过促销活动,那么你们知道选择商家的哪种促销方案最省钱吗?我家小区超市在搞促销,而且我家计划每次在超市消费不超过45 元,大家帮我看看选择哪种方案最适合我家?”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引出课堂例题。例如,小区超市举行为期4 周的“买就送”活动,有两种活动方案,第一种是每周到店消费4 次并且每次消费不低于50 元,赠送70 元消费券一张和90 元超市储值卡一张;第二种是每周到店消费6次并且每次消费不低于60 元,赠送100 元消费券一张和150 元超市储值卡一张。这种类型的题目需要进行分别计算,通过对比选择最佳方案。第一种每周消费为4×50 =200(元),促销期间总共消费为200×4 =800(元),参加促销活动后,4 周一共消费800-(70 +90)=640(元),参加促销活动后每周实际消费为640÷4 =160(元),每次实际消费为160÷4 =40(元);第二种每周消费为60×6 =360(元),促销期间总共消费为360×4 =1440(元),参加促销活动后,4周一共消费1440-(100 +150)=1190(元),参加促销活动后每周实际消费为1190÷4 =297.5(元),每次实际消费为297.5÷6=49.5(元)。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选择第一种方案最适合老师家。学生通过实际运算选择最佳方案,不仅能提升混合运算能力,还能提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下次遇到这样的促销活动时,就可以利用所学知识选择最佳的促销方案。

(三)营造问题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数学的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以及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程度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很消极,教师可以选择营造问题悬念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些数学题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答案并不唯一,教师要利用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题目营造问题悬念,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与运用多种解题技巧解答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积累解题经验,从而完善学生的解题技巧。如例题:小明的爸爸去超市买盘子,超市有两种盘子,一种盘子价格为3 元,一种盘子价格为2 元,小明的爸爸带了20 元去买盘子,买完盘子还剩2 元,小明的爸爸一共买了多少个盘子?像这类的问题学生要分类讨论,把小明爸爸买盘子的情况分为三种,分别为只买2 元的盘子、只买3 元的盘子、2 元和3 元的盘子都买。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可以计算出小明的爸爸分别买了(20-2)÷2 =9(个)和(20-2)÷3=6(个),第三种情况比较复杂,要先算出小明的爸爸买盘子的花费20 - 2 =18(元),然后从买一个2 元的盘子剩下的钱买3 元的盘子算起,具体过程为(18 - 2)÷3 =5.3(个),显然这种购买方式不成立;然后计算买两个2 元的盘子后,可以买3 元的盘子(18 - 2×2)÷3 =4.6(个),这种购买计划也不成立;再计算买3 个2 元的盘子,可以买3 元的盘子(18-2×3)÷3 =4(个),结果为整数,这种购买方式成立,然后以此类推进行逐一的分析。教师通过让学生做这种不止一个答案的数学应用题,可以提高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通过相互分享解题思路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从而完善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技巧。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按座位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将10 本书分成5 份,每份是多少本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学生得出结果后,教师再次提问:“将13 本书分成5 份,应该怎么分?如果分成6 份呢?”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再次进行讨论,学生会发现不管将书分成5 份还是6 份都会余下几本书,教师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会余下几本书,然后让学生观察10÷5 与13÷5、13÷6 的不同之处,从而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不仅能帮助教师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还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情景化教学方法创设符合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利用营造问题悬念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利用小组学习的模式,完善学生的解题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盘子数学知识消费
放桃子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40年消费流变
盘子中的童话故事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撕”掉的盘子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