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学理依据及设计路向
——以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汉字时光”艺术实践工作坊为例

2023-12-10 01:18邵华强杨菊萍
江苏教育 2023年40期
关键词:工作坊跨学科汉字

邵华强 杨菊萍

202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树立学科融合理念,要求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指出优化跨学科课程设置,每门课程原则上安排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聚焦艺术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了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课程理念。可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艺术素养的载体。推进艺术课程跨学科教学,对优化学生的学习结构和学习形态,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无锡兰亭小学,在艺术教育的课程教学变革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下文,笔者以学校“汉字时光”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建设为例,分析艺术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学理依据,总结艺术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经验。

一、基于艺术实践工作坊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学理依据

1.“汉字时光”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内涵

在已有研究中,学者对工作坊(workshop)的内涵理解主要呈现两种观点:一是将工作坊视为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的场所,二是将工作坊视为带有研讨性质的主题活动形式。笔者认为,工作坊是人们围绕特定的主题,通过讨论、欣赏、体验、创造等多种实践形式以找寻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与多种实践活动形式的统一。艺术实践工作坊,则是以艺术实践为活动内容的工作坊,在普通工作坊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学、展示和评比等功能,是对学校常规艺术课程的拓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艺术体验。因此,中小学艺术实践工作坊是践行新课标理念和培育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打造美育新课堂、形成学校美育特色和健全学校美育体系的有效途径。

无锡兰亭小学“汉字时光”艺术实践工作坊课程以“汉字文化培养民族自信、汉字思维强化应用能力、汉字艺术涵育审美情趣、学科融合培养创新意识”为理念,融合语文、美术、数学、劳动、信息技术等学科,设置“与汉字为伴”“与大师对话”“以工匠为师”“与时代同行”四个跨学科学习主题。其中,“与汉字为伴”“与大师对话”强调了语文、美术、书法等学科的融合,关注汉字思维,提升学习品质;“以工匠为师”“与时代同行”则侧重整合数学、信息技术、生物、劳动等领域,引导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丰富艺术体验,培养工匠精神。在课程实施中,教师通过营造真实的艺术情境,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学科深度整合,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切实提升其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

2.跨学科教学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跨学科教学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胡庆芳等学者认为,跨学科教学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之间建立有意义、有价值的联系,并以此联系作为纽带将学科进行融合,进行课程开发,组织跨学科教学”的过程。[1]相较于分科教学,跨学科教学以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为依据,课程内容组织和学习活动设计具有主题性、开放性、整合性和创生性。综合来看,跨学科教学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和资源,促进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更深度的学习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可见,跨学科教学是实现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深度融合和优化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途径。

3.艺术实践工作坊与跨学科教学的价值关联性分析

新课标突出课程综合的课程理念,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一方面,跨学科教学为艺术实践工作坊课程提供建设理念,强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综合性艺术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学校艺术课程建设提供新范式。另一方面,艺术实践工作坊所构建的艺术课程是一种基于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所开发和设计的跨学科艺术课程,指向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综合培养。因此,艺术实践工作坊与跨学科教学存在价值关联性,推进艺术实践工作坊课程的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实现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二、基于艺术实践工作坊开展跨学科教学的设计路向

无锡兰亭小学以新课标理念为价值逻辑,确立了基于“汉字时光”艺术实践工作坊开展跨学科教学的设计路向。我们以中国汉字为跨学科教学主题,在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渗透汉字艺术的审美教育和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帮助其建立跨学科思维,提升创造能力。综合来看,利用艺术实践工作坊开展跨学科教学,需要围绕新课标要求,从学科选择与整合、教学资源开发等维度进行顶层设计。

1.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及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与心灵教育的重要课程。基于艺术实践工作坊开展的跨学科教学,教师首先要分析艺术课程内部各学科领域之间的关联性,寻找学科融合的切入点,整合不同艺术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课程的综合性。

在工作坊课程“汉字音符在跳动”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汉字构造中蕴藏的奇妙音乐元素,深度融合音乐和汉字学习,丰富学生的艺术感知。学生围绕“乐”及其繁体字“樂”开始探索,确立“汉字中藏着的音乐元素真奇妙”的学习主题,探究活动涉及音乐的汉字演变、传统器乐及分类、传统音乐名家及名曲。学生在充分搜集资料后,开展交流分享、体验活动,如赏趣味音乐汉字、写古老文字、绘中国古代器乐、制“古代乐器图谱”、听传统器乐的美妙声音、奏传统器乐、唱经典歌谣以及诵读经典等。学生在真正融入美妙情境的过程中,体验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工作坊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图画文字”单元则是把早期甲骨汉字的认知和书写与美术课程相结合,鼓励学生探寻象形文字内蕴的文化性和书写方式的趣味性。该单元通过创设“七国争霸”的情境,引导学生先欣赏古代战争所用的胄、甲、刀、车、马等工具的图片,再以绘画的形式设计与图片对应的象形文字,进行创意实践。在课程中,学生通过深度感知象形文字,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老文字的热爱,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

2.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

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需要教师基于学科属性寻找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整合艺术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间的知识、技能等教学内容,探求艺术的跨学科融合。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艺术素养,追求基于真实问题的深度学习。[2]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艺术课程中的色彩和形状等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实现艺术与数学学科的融通;以创作诗歌、故事等形式来表达艺术作品的意义,实现艺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整合。

“书道拳”是艺术实践工作坊中体育与书法课程结合的典型案例。中国书法讲究“永字八法”,“永”字中包含了基本书法的八个笔画“横、竖、撇、捺、折、点、提、勾”。太极拳集中华武术的精华,受传统哲学渗透影响,具有哲理性,充满辩证思想。“棚、捋、挤、按、采、挒、肘、靠”是“太极拳八劲”,与“永字八法”相合。该单元就是引导学生用太极的招式来演绎书法笔画,并依据笔画顺序确立“写好人生每一笔”的教学理念。学生利用体育课、工作坊活动、课间进行分解学习。在课程最后的展演中,学生穿上传统服饰,手持毛笔,起收之时,眉宇之间尽显浩然正气,修身养性。

“家的秘密”单元整合了语文、数学、科学和艺术等多门学科,分为“宝盖头下的秘密”“中国民居文化”“我的建筑梦想”“我来营造我的家”4 个课时。该单元聚焦中国民居文化,开展以下活动:通过房子里养着猪称为“家”谈起,了解中国古代民居的发展史;学生自行测算房屋的周长和面积,绘制“我的房屋”图纸;根据图纸,学生用硬纸板搭建房屋并取名;围绕“我的房屋”编一个创意故事,讲给大家听。学习完该单元后,学生应该达成以下目标:(1)语言目标:使用叙事技巧和清晰的逻辑来编写故事、叙述体验;(2)数学目标:能应用图形面积、周长计算公式解决艺术世界的数学问题;(3)科学目标:运用力学知识、工程原理等动手搭建模型;(4)艺术目标:组织和发展艺术思想,提炼和完成艺术作品;(5)社会情感目标:提升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可见,该单元的活动集语言训练、数字计算、工程力学、艺术设计、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为一体,学生在活动中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3.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

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着力加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新课标凸显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艺术课程更需要突破线性的传统艺术学科知识传授和单一认知训练的瓶颈,处理好艺术学科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关系,推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为此,教师要创设真实的艺术学习情境,确立跨学科学习项目,建立艺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社会和科技,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建立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培养艺术素养和社会情感能力,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我是小小造纸匠”单元的设计将艺术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进行整合,回应了学生浪费纸张的真实生活问题,融合了综合实践活动、书法、美术、历史等多个领域。共包含4 个课时:第一课时围绕“小纸张大文化”这一基本问题,研究纸的文化;第二课时围绕“我们的祖先真伟大”这一基本问题进行造纸过程研究、搜集造纸工艺等相关材料,并开展造纸体验活动,领悟古人的智慧和辛劳;第三课时研讨“造纸与环境保护”的基本问题,让学生领悟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纸上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展览;第四课时对“跨学科有意思”这一问题进行研讨,让学生分享交流、总结反思跨学科学习完成后的所思所感,引导学生体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发扬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精神,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立足我市梁溪区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特色,艺术实践工作坊设计了“我为家乡代言”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将艺术课程与建设全龄友好城市的社会行动联系起来。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在美术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艺术实践工作坊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研学活动。东林书院、钱钟书故居、张闻天旧居、顾毓琇故居、钱松岩旧居是梁溪本土的文化学者、国学大师、艺术家的精神成长之地。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名人故居感受名人的生活环境,瞻仰名人像,交流学习名人的生平和杰出成就,速写故居的建筑风貌和室内陈列。这种跨学科教学活动整合了艺术与思政、文学、科技等多个领域,既是探源建筑艺术史和名人发展史,也反映了地域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在学习结束的一个多月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在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质量。学生将所有的作品上传至学校综合素养平台,举办研学画展,并接受老师、同学、家长等对其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

实践表明,艺术课程是以美育人的重要途径,艺术实践工作坊构造了指向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的课程新形态。运用艺术实践工作坊开展跨学科教学,能够充分发挥跨学科艺术课程的育人功能,建立艺术课程与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价值关联,寻找学生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生长点,构造开放性艺术探索与艺术实践的学习形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猜你喜欢
工作坊跨学科汉字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