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洋,杨朝武,余春林,熊 霞,彭 涵,陈家磊,朱师良,杨 礼*
( 1.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 ;2. 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 ; 3. 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6 )
近年来,肉鸡产业已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和创新福利化养殖技术成为我国当前肉鸡养殖业的研究热点。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鸡肉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消费肉类,追求快速生长性能和低料重比的家庭养殖舍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不断涌现,养殖模式主要采取笼养和平养[1]。鸡笼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养殖空间,节约了饲料成本,实现了鸡与粪便的有效分离,目前国内肉种鸡通常的饲养密度在5.0~5.5 套/m2[2]。高密度笼养违背自然生长规律,在长期应激状态下,肉种鸡的精神情况和生理功能均会受到影响,出现精神萎靡、采食不佳、育成期骨密度较低,易出现断翅、断腿等现象。此外,脚垫皮炎、胸囊肿等疾病多发,增加淘汰率。而平养是采用“两高一低”,即两面架板较高、中间地面较低的饲养方式。鸡舍中间地面铺设垫料、两边铺设架板,鸡在架板上采食饮水;但平养鸡长期生活在垫料上,易发生胃肠炎、球虫病和霉菌毒素中毒等疾病。有研究指出,患有中度至重度步态障碍的肉鸡患病率为5.5%~48.8%[3]。因此,未来的肉鸡育种工作中应着重考虑与动物福利相关的优势基因性状,并与其他育种目标相结合解决问题。本文总结了肉鸡福利化养殖的相关研究,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以期为促进我国养鸡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动物福利从饲养管理到运输宰杀的各个环节[4]体现动物保护和人道关怀,我国是肉鸡生产大国,引入福利化养殖理念更是大势所趋。动物福利在国际上被普遍理解为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心理福利和行为福利[5]。在荷兰,肉鸡福利化养殖的观念在2014—2015年发生迅速转变,产生这种转变的重要因素分别为成本效益性分析替代传统养殖观念,生产者到消费者整个价值链中意愿的改变,非政府组织行动的发起,零售商的决定性举措,剥夺消费者更便宜的选择替代[6]。有关团队采用区间数据模型和有序概率模型研究了福利化养殖肉鸡产品的消费意愿,结果表明,消费意愿受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性别、年龄和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显著影响。
De Jonge等[7]在研究中对比讨论了欧洲传统养殖和福利化养殖6大要素的评价标准(肉鸡传统养殖与福利化养殖相关指标对比见表1)。Gocsik等[8]收集和分析了来自荷兰、英国和意大利168只肉鸡的数据,创建了肉鸡福利质量指数评价系统,该系统通过肉鸡品种、饲养密度和户外活动等相关数据衡量养殖福利化程度。Taylor等[9]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305 只肉鸡的体重、脚垫皮炎(FPD)、飞节烧伤(HB)和步态进行监测,通过探究测距频率、持续时间和距离间的关系反映福利化程度。Marcantonio 等[10]对肉鸡盲肠微生物群进行16S rRNA 测序,发现在弯曲杆菌为阴性或福利评分较高的肉鸡中拟杆菌门为优势门,巨单胞菌属的多样化显著增加;福利得分低的动物则变现为变形菌多样化增加。伸展行为是肉鸡舒适行为之一,可用于动物福利评价。Li 等[11]开发了一种更快的基于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CNN)拉伸行为检测器可用于肉鸡拉伸行为检测。
表1 肉鸡传统养殖与福利化养殖相关指标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raditional broiler breeding and welfare breeding
精神状态会对动物的判断力产生影响,处于积极状态的动物比处于消极情感状态的动物更能够适应环境。Anderso 等[12]研究发现,环境富集能够改善动物的精神状态,处于积极状态的肉鸡能够更快速地找到食物。在传统饲养系统中,环境单一、快速密集型生长的肉鸡通常会产生脚垫皮炎、行走困难或缺乏物种特异性行为表达等问题[13],表明在多样化环境下中速生长的肉鸡符合动物福利要求。Silva 等[14]发现,通过啄食稻草捆、在台阶站立以及与激光斑互动,使用稻草捆、台阶和激光投影仪激发肉鸡的情感表达能力,能够使肉鸡在面对人类存在和触摸时更平静,动物福利指标得分更高。
光是家禽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影响动物的行为,是动物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Franco 等[15]、Saraiva等[16]以280 日龄的雏鸡为试验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观察其进食、饮水、休息、站立、行走、觅食行为,研究光照处理对肉鸡行为和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浅色对行为表达的影响较小。在孵化和饲养阶段使用蓝光可降低压力,减少恐惧,表明蓝光可以改善恐惧和压力的情绪状态,提高家禽的福利。氨气是家禽生产中最常见的空气污染物。Adler 等[17]研究发现,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情况下通过压实穿孔地板系统中的高穿孔区下方和降低好氧条件下的pH值控制氨气浓度。
饲养密度是影响动物福利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影响肉鸡的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饲养密度过高会降低肉鸡的生长性能[18],鸡群规模过大和饲养密度过高(14 只/m2)会使肉鸡在密集的活动空间里打斗,导致应激反应。廖锋慧等[19]使用木屑作为地面平养肉鸡的垫料,饲养密度为中等(10 只/m2)时能够改善肉鸡增重和饲料效率,降低腹脂相对重量。黄保华等[20]发现,胸肉和腿肉肌内脂肪含量随饲养密度呈先增大后逐渐降低的趋势,腿肉水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则相反。
良好的饲养环境下肉鸡的体温为40.5~41.5 ℃,成年家禽最适环境温度为18~22 ℃[21]。保持舒适的环境温度是提高家禽生产效率的前提,也是保障肉鸡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的关键因素。胡春红[22]研究了环境温度对5~6 周龄肉鸡生理、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热中性温度(18~22 ℃)相比,26、30 ℃偏热刺激可引起肉鸡坐立休息时间显著下降,俯伏休息时间显著增加,下丘脑热休克蛋白70(HSP70)浓度显著升高,生产性能下降。王雪洁等[23]发现,持续热应激通过影响肉鸡回肠前段菌群从而降低肉鸡采食量。温度和湿度的综合作用对肉鸡福利的影响大于单一因素。肉鸡生长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长期低湿(<40%)或高湿(>80%)环境会降低肉鸡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长期高湿和低湿还影响肉鸡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改变血液白细胞数量、总胆固醇含量和尿素氮含量,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24]。
家禽业目前正向无抗生素养殖的方向发展[25]。Iannetti等[26]发现,抗生素使用与动物健康情况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可减少肉鸡养殖业在动物福利和人类健康方面对抗生素的依赖。肉鸡养殖业的发展取决于营养、肠道健康和动物福利之间的平衡。随着消费者对抗生素抑制动物生长的认知不断增加,动物营养研究人员已寻求新的替代品以优化生产率,并基于这一概念使用益生菌-活微生物(益生菌和酵母)促进动物健康[27]。
动物福利是有机肉鸡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标。Kim等[28]将来自常规农场和动物福利认证农场的肉仔鸡胴体在(4±1) °C的冷培养箱中保存9 d。结果表明,动物福利农场的鸡腿肉在储存第7 d后,总需氧细菌、脂质氧化和剪切力值均低于常规农场产的鸡腿肉。Wilhelmsson 等[29]对肉鸡的跛行、脚垫皮炎等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饲养超过6 w后,速生肉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积极探索发明福利化养殖设施设备,但应用于肉鸡方面的较少。郑炜超等[30]设计了一种慢速型黄羽肉鸡层叠式自动化福利养殖设备,与传统鸡笼相比,该设备可为鸡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另设有出鸡传送带,可自动出鸡,能够节省劳动力,避免因抓鸡造成的物理损伤。该团队还就养殖环境智能调控、畜禽健康状态智能辨识和饲养过程智能管理3个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智能化养殖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的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畜禽业福利化养殖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31]。
在饲养阶段,可通过改善地面及垫料隔绝粪便以预防球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肠道疾病;合理光照以控制肉鸡采食量和生长速度,降低肉鸡腹水综合征、肉鸡猝死综合征、腿病等代谢病的发生率;配合使用通风、湿帘降温和地炉供暖系统防暑降温、供暖除湿并及时排出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以预防呼吸道疾病;对风机、料线等舍内外设备进行日常检修,将分贝控制在生物安全范围内,降音减噪,避免对鸡群造成应激;饲养密度根据日龄、季节、屠宰规模、鸡舍饲养条件合理规划以提高生产性能;优化群体结构,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每栋鸡舍同1 品种同1 日龄;保障饲料和饮水的供给和品质;关注鸡群健康情况,规范用药,疑似重大传染性疾病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进行淘汰。粪便和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生物污染。
在运输和屠宰过程中,运输前做好充足准备,如开具好检验检疫证明,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以提高免疫力,准备专用的运输车辆和笼具,做好保温措施,提前规划好路线等。出栏前要禁食6~8 h,至宰杀时最长禁食时间不超过12 h。抓鸡应小心捕捉和装笼,抓鸡的双翅或膝关节以下部位,避免造成骨折等物理损伤。装运动物的笼子大小适中、密度合理,应尽可能水平装卸,动作轻柔,不可抛摔。待宰时间正常为0.5~1.0 h,屠宰场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设施。挂鸡时应注意将肉鸡的双腿挂牢在链条上,以免中途掉落。屠宰前采用水淹电麻方式对肉鸡进行击晕,水中添加食盐以增强导电性。电流的强度和时间须保证使鸡立刻失去知觉并一直保持到死亡。对全过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实行理论和实操考核制上岗。
肉鸡福利化养殖关系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动物源产品的品质。实现肉鸡福利化养殖应做到以下4点:一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有力保障肉鸡福利化养殖的实施;二是制定详细全面的评价标准,可设立福利化养殖示范场,促进行业内学习与交流;三是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切实从养殖设施设备、兽药使用、屠宰运输等各个方面有效提升;四是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增强福利化养殖意识,监督与奖励政策并行。综上所述,我国肉鸡福利化养殖需要更深入的创新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