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文化”引领下的学校育人实践*

2023-12-09 18:37庄永洲陈晓香
江苏教育 2023年41期
关键词:博爱中山孙中山

庄永洲 陈晓香

1928 年,陶行知的学生陈性松在南京明孝陵石象路的一座破庙里创办了石象村中心小学。1929 年,为了配合中山陵的建设,“孙总理葬事筹备委员”拨款在南京月牙湖边建设了市立中山门小学,并将石象村中心小学并入。1999 年,市立中山门小学由月牙湖边搬迁至秦淮区苜蓿园东街9 号。2003 年,市立中山门小学正式更名为南京市中山小学(以下简称“中山小学”)。建校90 多年来,中山小学始终把孙中山先生的“博爱”思想作为办学理念之一,把“作育人才”作为不同时代的使命与担当,谱写了一曲顺天致性、博爱育人的“作育人才”之歌。

一、文化引领,明确“中山教育”品牌的内涵与特色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近代中国的一位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形成了独特的中山文化。以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为核心特征的中山文化,特别是孙中山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山小学的办学具有独特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还强调:“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和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号召,集中体现了“中山精神”丰富的文化内核。新时期的中山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博爱、创新、包容、和谐”。“博爱”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创新”指向开拓进取、务实开放、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包容”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开放心态;“和谐”是新时期的社会主调,也是当今文化传统的重要内涵。

基于对中山小学历史的梳理、当下校情的分析和未来的展望,我们提炼出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提出中山小学的“百年梦想”:根植中华文化沃土,闪耀国际品质之光;洋溢热烈教育情怀,“中山教育”体系成型。

“中山教育”品牌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归纳并提炼出“一种精神、三个注重”的品牌架构。“一种精神”——博爱精神,即中山先生“博爱”“天下为公”的思想要融入办学全过程,爱党爱国是中山小学最鲜明的印记,家国情怀是中山小学师生最鲜明的特征。“三个注重”——注重中西合璧、注重知行合一、注重顺天致性。“中西合璧”体现了孙中山先生“西学中用、振兴中华”的思想,指引中山小学要有世界的胸怀,要建成具有世界水准的中国式学校;“知行合一”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山小学把“知行合一”作为学校核心价值之一;“顺天致性”体现的是对儿童教育的根本追求,中山小学顺应儿童天性,致力于让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中山小学,走向世界的中国小学”是对学校文化建设追求的精炼概括。“地域性、特色化、国际范、特而精、最南京”这些词语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词。我们总结提炼了学校发展的“六大标识”:博爱流淌的精神家园、科技闪亮的儿童乐园、经典优雅的文艺殿堂、精巧别致的南京园林、书香浓郁的金陵书院和开放包容的国际平台。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新时代教育的使命在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中山文化的学校文化顶层设计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山小学的发展方向,赋予中山小学蓬勃发展的力量,彰显了新时代中山小学“作育人才”的使命担当。

二、深耕课程,让“中山故事园”成就儿童美好童年

孙中山先生在《心理建设》一文中说:“古人之得其知也,初或费千百年之时间以行之,而后乃能知之;或费千万人之苦心孤诣,经历试验而后知之。而后人之受之前人也,似于无意中得之。”他强调教育在“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虽然后于“行”,但“行”需要“知”的指导。孙中山先生的“知难行易”论对中山小学的课程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深化国家课程的教学,让国家课程在校园得到创造性落实

在中山小学,有一句人人皆知的教学金句:“让国家课程在校园里、在地域文化中长出高贵的气质。”意思就是在教师的创造性整合下,国家课程的教学找到高效落地的土壤,带有地域文化的特色。教学流程不再是“教材→教师→学生”的单向授受,而是“教材+教师+学生+情境”的综合运用,学生的学习始终在由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构成的复杂情境中展开,“知行合一”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得到和谐统一,国家课程所倡导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在这些学习情境中悄然生成。教学观念变了,师生的学习行为变了,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

例如,“语文+学校的荷花”,便有了跨学科的主题学习,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主线的种荷、画荷、写荷、颂荷、摄荷等系列活动有序开展,有关荷花的诗词歌赋走进语文课堂,语文课变得像荷花那样美丽;“科学+南京博物院”,把南京博物院的文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有了“文物里的科学”主题研学,学生享受着文化味道十足的科学课。近年来,中山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师都在尝试开展这样的研究,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提升。

2.构建“中山故事园”课程群,让儿童在“中山文化”独特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在中山小学,儿童学习、成长的环境叫“中山故事园”。何谓“中山故事园”?这样设计的价值何在?在物理空间上,中山小学将校园比作“中山故事”小园,将整个中山陵景区比作“中山故事”大园,这些都是儿童学习的场所。打开学校的小门,推开社会的大门,学校办学的思路立刻打开了。中山陵、植物园、梅花山、紫金山天文台、明城墙、南京博物院,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大课程,他们在这里学知识、做研究,体验中山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山故事园”中,我们共设计了五大系列十四项课程。这些课程以“聚焦中山、凸显儿童、紧扣故事”为原则,以小学六年为线索,进行整体规划,要求学生在六年时间内完成一个“五百”、六个“十”的课程实践。一个“五百”,即学生要走完总计五百千米的绿道;六个“十”,即学生要在南京博物院完成十个项目的专题小研究,在孙中山纪念馆担任十个半天的义务讲解员,完成十个与中山文化有关的文创设计,完成十个科技专题小研究,完成十次与中山文化有关的小志愿者活动,在中山陵景区完成十个人文主题的小研究。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中山故事园”课程群(详见下页表1)成为中山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变革学习方式,让核心素养始终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

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聚焦核心素养,教学就有了靶心。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方能推动核心素养的培育。近年来,中山小学始终把推动学习方式变革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天性课堂”是中山小学一个有着20年历史的教学品牌,“跟着学生去上课”是“天性课堂”的核心主张。“天性课堂”提出“教学五要素”,保障课堂属于学生:预习,让学生主动学;问题,让学生主动提;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练习,让学生主动选;效果,让学生主动评。聚焦“天性课堂”,中山小学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天性课堂”的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因此,中山小学启动了“思考的实验室”(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提法)研究项目,“回到复杂情境中,做积极的思考者”成为这项研究的核心理念。“思考的实验室”研究围绕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三大育人板块,从学科学习、主题活动、基地项目三个角度设计复杂情境,让学生在复杂交往中完成结构化任务,实现理解进阶,发展专家思维和高阶思维,形成学习信念。

聚焦学生主体,引导学生用“知行合一”的方式学习,中山小学的课堂教学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儿童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有了极大的提升。

三、队伍建设,用“文·莲”好教师团队夯实育人之基

孙中山先生说:“惟必有知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进退,故教师之责任重大。兄弟惟望诸君谨慎小心,养成国民之模范。”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必须要有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师德。

《博爱,博爱》这首歌是中山小学的教师之歌,是学校重大节庆时教师合唱团的必唱曲目。歌词写道:“理想信念引领航向,道德情操牢记心房,学识扎实视野宽广,仁爱之心胸中珍藏。啊,博爱,我们心中最美的梦想,我们心中永恒的信仰!”“博爱”是中山小学鲜明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山小学全体教师的精神写照。只有胸怀博爱之心的教师,才能办出“博爱”的教育。

孙中山先生名“文”,因此中山小学的校花叫“孙文莲”。中山小学积极打造“文·莲”好教师团队,学习和弘扬孙文之精神,修炼和塑造莲花之品格,是“文·莲”教师团队的核心要义。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山小学设计了“文·莲”师心修炼课程,打造“四有”好教师团队。

1.红色铸牢师魂,时刻保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

中山小学充分利用周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学科教师大力开展红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育人效果。近10 年,全校党员教师开设“娃娃党课”,对儿童进行政治启蒙教育。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到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晓庄学院陶行知纪念馆、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等场馆开展活动,引导教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养分,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

2.文化滋润师心,让每一位教师都更优雅

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办学的全过程,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中山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教师研训结合起来,营造热爱文化、学习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良好氛围。另外,学校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定期举办教师茶道、书法、国画、古琴、插花等专题艺术培训,培养一支优雅的教师团队。

3.研究修炼师能,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教学能手

教育科研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山小学高度重视教育科研,通过搭建科研课题研究平台,组织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目前,中山小学拥有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项,市级教研和党建课题各1项,江苏省国际教育专项课题1项,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项目1项,学校教师参与的南京市各类个人课题研究10多项。因为有了这些省、市级课题,中山小学形成了人人参与教科研的良好局面,教师建构了高品质的教育教学生活,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

4.博爱涵育情怀,让每一位教师都胸怀教育之爱

教师有真爱,真的教育才会出现。“博爱”是中山小学的文化符号,“博爱”思想体现在时时处处。在中山小学,教师、学生都会有“爱”的幸福感觉。学校每年开展由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设置的“博爱奖教金、奖学金”颁授活动,虽为校级奖项,但却是中山小学一个“含金量”十足的奖项。每年开展“博爱”教师事迹宣讲活动,让“博爱”的力量在校园流淌。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也是做好教育的根本保障。“文·莲”好教师团队让中山小学的“作育人才”行动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做好新时代“作育人才”的工作,需要文化、课程、队伍等方面的协同推进。中山文化,博大精深,中山小学在实践中传承,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孙中山先生“作育人才”的思想将在中山小学开出更加绚丽的教育实践之花!

猜你喜欢
博爱中山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互动体验营“博爱星” 周键文
以爱博爱 倾我所有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历史上的“中山人”
博爱之歌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