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华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现代管理的主要工作不再是规范、约束、监督与控制,而应该是培养、授权和激励”,管理者要思考的不是“如何激励他人”,而是“怎样才能创造条件让他人激励自己”[1]。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与理查德·瑞安共同创建的“自我决定论”中指出,满足个体对联结、胜任和自主基本需要的环境条件,能够更好地增强人们的主动性、创造力,并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绩效水平。[2]浙江省苍南县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苍南外校”)创建于2019 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借鉴联结、胜任和自主三种心理需求内涵,探索和构建了激发教师团队内驱力的“联结—胜任—自主”校本模式。
联结即联络、联系、联接,情感联结是指人们对爱与被爱的需要,关心与被关心的需要。任何人的真正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滋养,当社会环境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人便具有了自然的、积极的倾向而蓬勃发展,就会出现发展和完善自我的冲动。当教师与学校有了情感的联结,就有了携手推进学校发展的动力。因此,学校首先要用理念文化把彼此陌生、需求多样的教师联结在一起,创造条件让教师身心愉悦,激发教师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强大的专业发展内驱力。
积极向上的学校理念可以唤醒教师成长意识,引领教师自主发展,激励教师自发为建设学校这个“命运共同体”而积极努力。基于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学校的办学定位,经过全体教师的多次论证,苍南外校确立了“我的书,我来写”的办学理念,形成相应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并拟定教师誓词。由此,全体教师形成理性思考,确立理想追求,教师团队增强了归属感和尊严感。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苍南外校把行政职能从管理转向服务,从管理“事”转向“服务”人,以点滴小事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学校打造了设备先进、文化氛围浓厚的办公室以增加教师的工作舒适度;建设温馨高雅、菜品丰富且营养美味的教师自助餐厅;设置教师书吧、瑜伽室、乒乓球室、羽毛球场、排球场和篮球馆,让教师在紧张工作之余放松身心。
职业内驱力被激发得越强,教师越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苍南外校用发展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成长,对教师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让教师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使其常常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感动和喜悦。每月一次的教师大会上有教师典型故事的分享环节和教师各项荣誉的颁奖活动;学校微信公众号定时发布优秀教师事迹和优秀教育故事,让教师收获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欣赏和尊重,充分体会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学校举办一些特定的典礼活动,如新教师入职典礼和教师退休典礼等,让教师获得尊重感。
胜任指足以承受或担当。当一个人接受挑战,并且在他自己看到确实遇到了最理想的挑战时,胜任的需求就得到了满足。苍南外校通过让教师参与解决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增强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任何学校都会面临发展困难与问题,正是在直面困难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热情与智慧得以激发。例如,家长和学生对学校面对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不够是苍南外校这所新学校的困境之一。经过全体教师和核心团队的智慧碰撞和实践改进,校园开放日活动和新生见面会活动不断完善,让家长与学生对学校有了很强的联结度和熟悉感。又如,新学校的设施配备相对难以完全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办学的前两年没有运动场地,如何开展大课间活动、开设体育课和开办运动会等,成为办学之初较大的挑战。学校直面挑战,由学生发展中心牵头年段长、班主任、体育教研组组建项目组,通过头脑风暴产生了现有条件下的运动方案,再经全校教师参与的专题论证会进行完善和确定,具有操作性、趣味性、教育性,课内外、校内外兼顾的体育课、大课间、运动嘉年华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在面临一个一个挑战的过程中,全校形成了“基于问题—系统思考—团队运作—规范流程—正向激励—复盘迁移”六环节解决问题流程。
苍南外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平台,教学质量考评以年级和学科整体为主,个体考核为辅,激励大家资源共享、智慧共享、齐头并进、加强合作,强调团队共进的多元评价。同时,要求教师每个学期开设一节公开课或承担一次磨课、做一次讲座分享、做一次读书交流或担任一次评课任务。各类展示平台让教师感受到强劲的动力与成长的喜悦。
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有助于教师厘清人生事业的目标,有利于教师发掘自我潜能。苍南外校重视为教师量身定制个人发展规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学年初,学校开展个人发展规划研讨会,教师拟定个人发展规划,根据教师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针对高一层次发展的要求,从学历提升、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分析提升空间、提升措施与具体指标。同时,学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资源支持、过程督促,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时效性。
具有内驱力的教师团队往往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和自主选择意识。苍南外校注重从三个方面着手,激发教师内驱力。
办学第一年,苍南外校开展了周年总结和发展建议问卷调查,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校园景观打造、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提了许多可行的建议。根据这些建议,学校及时召开教代会,指导教师把建议调整成教代会提案,并进行优秀提案评选。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智囊团和决策者作用,如“双减”背景下,教师工作时间调整、课后服务课程设置、作业类型和作业布置的变革都是由教师经过研究与论证而确定的。
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学校的任何变革,都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应该是改革主体共同的事业。如果说变革有压力的话,那么,这个压力应该转化为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动力。苍南外校把变革的目标定位为教师的成长,引导教师思考“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实现成长规划”“学校需要提供什么”“自己应该还有哪些付出”,引导全校教师加强责任担当意识。例如,初中数学、科学两个学科组主动承担起改革先锋和探路者的责任,联合教育科技公司开展课堂改革,从架构目标体系和教学体系、依托平台落实“教学评研”、利用个性化手册探索学生差异学习三个层面落实精准练习、精准教学和精准反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作业评价的模式和质量。
研究表明,即使人们是在别人的要求下去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如果在如何完成这项任务上有一定的选择权,和那些没有选择权的人相比会更加喜欢完成这项任务。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苍南外校充分尊重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选择权。比如,在做温州市课堂变革项目“教学评一致性下的素养评价研究”时,学校宏观上引导教师思考“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不一致的现状与原因,就“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选择切入点、研究范式、教研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实施计划,以课题申报的方式开展行动研究。小学语文组中,教师自发组成三人一组的团队研磨范式,一人上课、一人研究磨课过程、一人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反思。各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集中研讨,通过课题展示、磨课讲述、观点分享、项目引领、头脑风暴等环节,分享前期的研究成果,并引发更多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