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背景下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3-12-09 22:30化州市新安中学彭小波
师道(教研) 2023年10期
关键词:苦旅阳关散文集

文化州市新安中学 彭小波

多数散文都会以抒情或者记叙作为主要的内容,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中有比较关键的地位,如今新高考、新课标广泛推行,语文学科“整本书阅读”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而且也成为了研究热点,针对散文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也必须要引起更深层次的重视。

一、“整本书阅读” 理念对散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散文的阅读教学当中,有一种理念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即“形散神不散”,这也是散文的基本特征,“形散神不散”指的就是散文作品必须要保证鲜明的创作主题。长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中,涉及散文的教学,都因为“形散神不散”的理念,令散文的阅读教学存在误区,即将所有的散文都教成了同样的散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就是突破这一误区的切入点。

“整本书阅读”立足单篇散文的语言风格、审美内涵等元素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关注作者的散文集的整体思想内核,希望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作品、理解作家,并感悟他的创作情感。另外,“整本书阅读”理念应用在散文教学中,也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散文的文字特征,有助于提升他们主动表达的能力。

二、 整本书阅读背景下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实施策略

(一)前期筹备:选择散文文本,设置阅读限期

1.文本选择

渗透“整本书阅读”理念到散文中,必须要做的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散文文本,这是开展阅读指导、实现综合素养培养的关键前提。选择的散文在内容上必须要契合当前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知识基础,且满足他们的生活实际情况,有助于促进其健康成长;另外,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往往因为高考的压力可能会面对负担沉重、心理压力大、自由时间较少等问题,可以尝试择取一些单篇篇幅比较精简的散文集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对象。

例如,针对高一学生,由师生共同商议,确定《文化苦旅》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对象,其中涉及很多单篇散文,是游记类的散文合集,而且也具备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在教材中也有相关要求;在篇幅上,《文化苦旅》内散文的篇幅均较小,学生可以按照要求完成阅读。另外,因为是学生亲自参与决定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比较强烈,有助于构建坚实的整本书阅读基础。

2.限期设计

高中“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初中和小学,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具体来说,可以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依照散文这一单篇比较简洁的文体特征,在时间上可以相对分散,每天都有一项阅读任务为宜,例如:每周的周一到周五,结合自己的能力,阅读两篇到三篇散文;到了周末,利用两天周末,重点阅读两篇散文。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散文上标注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适当写写赏析要点。

(二)中期阅读:立足散文特征,展开阅读指导

散文的文体比较特殊,且目前还没有较为完善的学术研究作为参考,因此,我们仍然采取相对保守的方式,从散文的基本特征以及整本书阅读的模式入手进行阐述。

1.单篇细读

“细读”就是将单篇散文读懂、读透,做到精读,精读的过程必须要对文本进行认真研究,如文本语言特色、文章结构、美学特色等,经过细读、精读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阅读体验形成一定的感悟。整本书阅读理念渗透到散文文集中,教师需要强调,让学生将散文阅读区别于小说、传记等文本,对单篇文本进行深度挖掘和精读,以形成独特的体验。例如,在《文化苦旅》当中有一篇饱含历史意蕴、民族精神和理性思考的《阳关雪》,教师可以此为基础,设置阅读任务“《阳关雪》中刻画了什么对象?《阳关雪》文本结构是什么?《阳关雪》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内涵?《阳关雪》的语言特色是什么?”,鼓励学生精读。

学生在初读阶段就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但是在精读阶段,可以理解,《阳关雪》并不是简单地在写“阳关”,而是借助历史遗迹表达对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的感慨之情。文本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语言有强烈的诗歌美感,节奏感强烈,值得反复阅读。

2.整体阅读

在针对每一篇单篇散文进行精读之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重新回顾(或再次阅读)散文集,掌握散文集的整体主旨,总结作者的语言特征、情感态度等,可以配合表达性的作业,将学生的阅读心得迁移转化成具体文字。

例如,针对《文化苦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回顾散文集的过程中,总结余秋雨这部文集的创作特征,很快就会有学生意识到,整篇散文集从第一部分到第四部分,分别经过了旅途起点、中国旅途、世界旅途以及人生旅途,是逐渐扩大范围的。

此时教师就需要抓住学生回答的这个切入点,向学生说明,《文化苦旅》包含了大格局、大气度、大视野,虽然书写的方式是“散文式”的,但是眼光却饱含“历史性”,是超越文化历史的,是当代散文的集大成之作。这一环节,也是“整本书阅读”理念在散文类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篇文本拉到整本书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另外,也可以在阅读周期的基础之上,于每周的周三或周四,抽出一节语文课,组织“阅读交流”,谈谈距离上一次交流的一周内自己的阅读心得,促进交流沟通;在阅读交流会上,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补充,例如,针对《文化苦旅》的作者余秋雨,教师可以讲述一些他写作经历中的小故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散文创作背后人文因素的影响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对这种周期性的交流活动兴趣不大,也可以改成其他的形式,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

(三)后期总结:归纳阅读资料,积累文学体验

散文不同于其他文本类型,其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是由零碎、单篇的阅读体验过渡到整本书宏观理解的,因此,对散文单篇的阅读记录要进行适当的整理。例如装订阅读过程中做好的读书笔记、批注内容、教师布置的表达性作业、交流活动上的实录笔记等等,成册留存,之后自己可以进行回顾,形成新的学习体验。散文具备较强的感性特征,随读随新,如果加以善用,能够起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或者将其拍摄成电子版,保存在线上平台中,以便学生之后随时查阅。

猜你喜欢
苦旅阳关散文集
遥望阳关
百年前,文化名人的回乡“苦旅”
斟满人性温情的《凹村》——读雍措的散文集《凹村》
此情可待成追忆——读李玉洋散文集《那些年,那些事》
苦旅——读《文化苦旅》有感
再活一次——散文集《乡间游戏》创作谈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大小笔的协唱——读王胜田散文集《悠长岁月》
读书实践收获(3)
西出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