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顺德区沙滘初级中学 彭晓妹 张 华
“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指利用计算机的处理技术,把各种经处理的基础数据信息转换成合适的图形图像在屏幕上展示出来。据此引申,可视化作业可理解为通过对作业题目信息的读取,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成图表、音频、图像等可在屏幕展示的内容。可视化作业形式丰富,内容直观,思维清晰,迎合当代中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索、注重个性等特点,在运用过程中优势突出,可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一)口述朗读型可视化作业
口述朗读录制是日常学生自主学习中应用最广的互联网作业,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应布置学生完成。这类作业能让学生反复接触教材,通过眼、耳、口联动形成记忆。与传统抄写相比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专注度更高,记忆效果显著增强。
【自主学习单】
Activity 1 Self- learning
To learn the new words of this unit by reading after the tape,and check your pronunciation in pair before class(.跟读录音,学习新单词,课前互相检查单词发音是否准确)
Activity 2Pre- listening
Learn expressions about animals by talking about pictures(.看图说话)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s“Do...eat...?”and“Does...eat ...?”to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pictures.(使用“Do...eat...?”和“Does...eat...?”句型,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句子操练)
Activity 3 After- listening
Read and imitate the passage after the tape,and then read the passage in role.(跟录音模仿朗读,然后角色朗读)
Activity 4Pair work(两人对话)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eating habit and hometown of animals in pairs.(2 人对话,就动物的饮食习惯和居住地进行问答)
(二)分析探究型可视化作业。该类作业是根据学习目标以及当课重难点内容进行设计的思维型作业。教师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导向,有目的地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开放式探究作业一般是在完成某一单元或某一阶段的学习后进行布置,以此来帮助学生梳理关键知识点,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作业表现形式以学生绘图最为常见,包括思维导图、流程图、维恩图等等,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体现学生的思维架构,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给予差别反馈。
(三)实验操作型可视化作业。沙滘初级中学在设计实验操作类作业时采取了“实验+ 微课”的创新形式。如物理学科八年级学生提交的实验微课作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虹吸现象》《光的色散》等,这些作业均是学生根据课本理论的指导,再加以探究延伸完成的,使原本只能通过文字理解的抽象内容得到具象化体现。采用微课形式展示实验,既保证了实验现象记录的完整性,同时考察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统筹能力、动手能力、解说能力等。
(一)紧密结合教材。 如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选取《紫藤萝瀑布》与《一棵小桃树》作为课文,两篇文章学习完后,教材提出问题:两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教材设计这个问题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景物类文章的写作方式,感受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所抒发情感。因此,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可视化作业设计时应采用分析探究的形式,通过绘制表格或维恩图等形式辅助教学。
(二)融合学科特性。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可视化作业,能够将数学中的线条、图形等视觉性表征融入到语文学习中,以更具冲击力的形式体现关键词,增强语文作业的动态感。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要调动多方思维,协调各种要素,极有可能激发新的创意和构想,由此促进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达到“学会学习”的境界。
(三)注重反馈评价。 互联网可视化作业的评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的反馈评价创造了更多种可能性。在整体评价上要综合全面,除了关注作业内容涉及的知识,还应考虑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重要素质的发展,帮助学生发掘自身长处。在评价方式上可利用互联网实时传输和信息通达的特点,增强学习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