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式三化”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

2023-12-09 18:38钟凌云
职教论坛 2023年10期
关键词:案例数字化思政

□钟凌云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思政课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1]17,强调“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2]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正确路径。为了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必须着力在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环境和拓展教学路径等方面下功夫。创新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设计,构建专题—主题—问题教学框架,关注和解答社会问题,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以社会“大课堂”增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能量;优化分众式团队化教学环境,营造主动—互动—生动教学空间,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以师生“大讨论”增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力量;拓展案例式数字化教学路径,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主流全媒体平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等数字化平台,把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数字化“大平台”增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分量。把创新问题式专题化“大课堂”、强化分众式团队化“大讨论”、拓展案例式数字化“大平台”有机统一起来,“三式三化”三个维度三重发力,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赋能增效。从“三式三化”三个维度创新思政课教学,要坚持针对性和吸引力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理念,避免出现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以“内容为王、方法制胜”不断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设计,重构“大课堂”教学框架

课堂教学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要有成效,必须直面问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和理性分析现实问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要坚持问题导向,学生关注的、有疑惑的问题其实也就几大类,要把这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1]20为此,可以尝试从创新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设计着手。以统编教材为依据,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生动鲜活的社会实践为素材,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提炼教学专题,明确教学主题,设置教学问题;以专题为“教学泡泡”,以主题为教学主线,以问题为教学导向,形成专题—主题—问题“三题”融合的“大课堂”教学框架,明确课堂教学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3]58的价值取向。创新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设计,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赋能增效夯实根基。

(一)创新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设计,关键在于构建教学专题

一是结合统编教材,提炼教学专题。思政课统编教材是保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教科书,是贯彻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统编教材作为依据”[1]21。统编教材为教学专题提供基本结论。二是紧跟时代,提炼教学专题。时代脉搏是教学的根本,马克思在《〈科隆日报〉第179 号的社论》一文中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离开所处的时代去讲道理,道理就会没有说服力,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动实践,为教学专题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三是贴近社会实际,提炼教学专题。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讲道理。社会现实是教学的“资本”,离开社会现实讲道理,道理必然空洞无物,就会失去教学的共情力;学生实际是教学的原本,离开学生实际讲道理,就会缺失教学的亲和力。把结合统编教材、紧跟时代脉搏、贴近社会实际三者有机统一起来,科学构建具有规范性、时代性和现实性的教学专题,为重构“大课堂”教学框架奠基。

(二)创新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设计,着力点在于确定教学主题

教学主题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贯穿职业教育各领域,教学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5]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职思政课确定教学主题,要突出立德树人这个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是支撑教学专题的主线。教学专题体现的是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可谓话题宏大,要讲好不容易。要把这些“大道理”“大问题”讲深、讲透、讲活,需要设置三至四个“小问题”来支撑,这些“小问题”要论证“大问题”的核心观点,就是这一教学专题鲜明的教学主题。教学主题明确,教学专题才有核心,教学问题设计才有重点,讲道理才有方向。教学主题是设计教学问题的基点。教学问题和教学主题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设计中,是表现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三)创新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设计,要领在设计问题成链

把教学主题设计成问题链,是问题式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旨在以问题为导向,以“链”为纽带,彰显教学主题,为重构“大课堂”教学框架立柱。以教学专题为中心、以教学主题为基础设计三至四个问题,并且形成问题的逻辑链条,“通过层层逻辑深入展现理论的魅力,进而赢得学生。”[6]“链”体现了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否则就不能成为“链”。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十分复杂,鉴于高职学生对逻辑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高职思政课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种相对简单易懂的逻辑关系来设计问题链,通过“是什么”,讲深理论的概念、渊源、内涵与外延;通过“为什么”,讲透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价值;通过“怎么做”,讲活理论指导下的生动实践,以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的逻辑关系,促使教学内容层次分明、逐层深入,以清晰的逻辑、有力的论证讲好道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重构“大课堂”教学框架架梁。譬如,在讲授“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教学专题时,可以围绕新发展理念这个教学主题,设计三个问题形成问题链:什么是新发展理念? 为什么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征程上如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新发展理念”教学框架的梁柱。

二、优化分众式团队化教学情境,重构“大讨论”教学空间

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设计重构的“大课堂”犹如建造房屋设计的图纸,要把图纸上设计的房子建造出来,则离不开建筑施工。教学实施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课前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关乎课堂教学效果和育人效能。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21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大多采用合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传统教学往往存在“一锅煮”的现象,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分众式团队化教学把众多的学生分为5 人至10 人一个小组的若干学习小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营造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合作学习互动和课堂氛围生动的教学环境,重构“小团队”“大讨论”的教学空间。

(一)分众式团队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在思政课分众式团队化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有两种分组方式。一种是同质同组,即把认知基础相近的学生,或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小组,形成学习共同体,便于团队成员对某一问题达成共识,这种分组形式对开展辩论式比赛教学效果较好。另一种是异质同组,即对学生进行无差别分组,由学生自愿组成一个小组,形成学习共同体,便于团队成员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种分组形式对问题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效果较好。异质同组比较适用于高职思政课开展分众式团队化教学,这种分组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也有利于学生生发主体性意识,进行自主性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开展互动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自我表现的愿望得到实现,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学习方式符合“网生代”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的心理活动规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小问题”进行“大讨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二)分众式团队化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互动性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共同体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学习。团队成员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学习教材、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在小组长主持下开展讨论,依次自由发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通过观点碰撞,逐步形成对问题的统一认识。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讨论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关注、倾听学生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进行启发和引导。教师并不直接说明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能力。三是各小组之间的互动学习。对问题讨论要预设时间,要求各学习共同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讨论,由小组长对本团队成员的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并发表到智慧教学平台上。教师对各小组讨论形成的观点进行梳理、点评,对正确的观点予以充分肯定,对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观点,要与学生进行多维沟通,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基础上,对讨论内容加以引导和总结,阐明正确结论,以“小团队”“大讨论”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成效。

(三)分众式团队化教学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对思政课教师而言,推动科学理论进教材进课堂并不难,通过认真备课、设计教案就能做到,难就难在科学理论要进入学生头脑、内化于心。分众式团队化教学,从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想、活化教学内容多维协同发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空间,助推“大讨论”走深走实、“大道理”入脑入心。分众式团队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教学专题中设置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由讨论、自我教育,使课堂气氛充满生气和活力,破除了传统教学教师“一言堂”说教的弊端。分众式团队化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此时学生的思想不只停留于简单地识记知识点,对理论的政治性、思想性、价值性也会进行思考,破除了传统教学教师“填鸭式”灌输政治、理论、价值的弊端,实现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分众式团队化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潜能,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教学专题设置的问题,还会把学习内容与个人阅历、现实生活相结合,赋予教学内容烟火气息和时代气息,破除了传统教学教师干巴巴“照本宣科”的弊端。分众式团队化教学以“小团队”“大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思政课育人的有生力量。

三、拓展案例式数字化教学路径,重构“大平台”教学资源

重构“大课堂”“大讨论”“大平台”是思政课教师创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三步曲”。“大课堂”为思政课教学增效赋能奠定基础,“大讨论”为思政课教学增效赋能注入活力,“大平台”为思政课教学增效赋能拓展资源。2022 年7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了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不足,批评了“有的课堂教学与现实结合不紧密”[7]的现象。思政课课堂教学如何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案例式教学法是重要的途径方法。从教学策略上来讲,案例式教学法是把抽象的道理融入具体的事例,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使抽象的道理具象化。案例式数字化教学,旨在通过挖掘、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数字化实现教学案例可视化、具体化、形象化,营造情景式、沉浸式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拓展案例式数字化教学路径,借鸡下蛋,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主流全媒体平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等数字化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以数字化“大平台”增强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增强思政课育人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一)以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赋能,增强案例教学的说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高职院校思政课要与时俱进,紧跟新时代教育发展步伐,把思政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运用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创新案例叙事方式方法,以案例的真实性、权威性增强案例的可信度。当前比较权威的思政课数字化教学平台主要有三个:一是由教育部主办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其中的“社会大课堂”栏目包括时事、党史、新知、传承、场馆等专栏,数字化案例丰富多彩,可谓开展案例教学的“百宝箱”。二是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此平台属于封闭式教学资源平台,只对在库的思政课教师开放。平台上不仅有大量的可视化案例素材,还有红军长征系列、红岩精神系列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谓开展案例教学的“加油站”。三是由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资讯平台。其中有许多具有思政教育针对性的可视化案例素材,可谓开展案例教学的“充电宝”。把这些数字化教育平台上的可视化案例,嫁接到案例教学中,能够使教学案例“活”起来,营造体验式教学氛围,提高案例教学的鲜活性和信服力。

(二)以主流全媒体平台赋能,增强案例教学的感染力

单纯用语言表达的形式来讲述案例要吸引、打动学生并不容易,一来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要求高,二来“网生代”学生更喜欢数字化可视化教学。把主流全媒体平台上以影像、动画形式展现的现实生活嵌入到教学中,将具体形象的可视化现实生活转化为教学案例,优化案例获取、阐释和表达的方式,以主流舆论的正能量增强案例的温度和力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3]36我国全媒体平台众多,信息量不仅丰富,而且有生气、接地气,信息更新快、时效性强,对学生而言具有新鲜感、亲近感。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全媒体平台时,要选择权威且政治性强的主流舆论平台,这类全媒体平台不仅影响力大,而且公信力强。就思政课教学而言,“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新华思政”平台都较具有代表性,这三个全媒体平台集合了资讯要闻、热点专题、时政微视频等数字化影像、动画资源,为拓展案例式数字化教学路径提供了海量的资源。

(三)以虚拟仿真教学赋能,增强案例教学的影响力

运用VR 虚拟仿真技术教学,不仅能够使案例“活”起来,还能使学生“动”起来,实现人机互动。虚拟仿真技术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跨越案例教学的时空限制。在思政课教学中,常常会以“五史”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学生的主流价值观。由于历史和当下的时空差异性,如果只是讲述,无法呈现历史全貌。VR 技术却能够突破这种时空限制,以“全景式”画面还原历史,实现学生与历史人物跨越时空的对话,增强案例教学的锐度。二是可以弥补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的不足。虚拟仿真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两者也有共通性,教学情景具有现场化的特点。由于受地域、交通、安全、经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较大的实际困难。可是,在虚拟仿真技术的赋能下,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可以融为一体,实现场景或情景的迁移,将全国各地的革命纪念场馆、革命故事及革命旧址等以虚拟的形式“搬进”课堂,营造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情景。在虚拟仿真技术教学项目中,还可以设计“闯关”问答题,学生只有在回答正确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虚拟仿真案例教学,以沉浸式实时互动的独特优势,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故事性、生动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点头率”和实效性。

四、“三式三化”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理念创新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教”和“学”之间的矛盾,“学”始终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3]28的人民性根本立场所决定的,也是由教学的主体性作用所决定的。无论何种教学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教”与“学”之间存在的矛盾,从“三式三化”三个维度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亦是如此,也是为了探索打通“教”与“学”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活力,为思政课教学创新赋能。

(一)坚持针对性和吸引力相统一的教学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3]28,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主持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8]。创新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设计,以专题为指向,以主题为引领,以问题为切入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优化分众式团队化教学环境,以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为动力,以学习团队互动学习为张力,以课堂教学生动为引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拓展案例式数字化教学路径,以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主流全媒体平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上同教学专题、主题和问题契合度高、时代性强的可视化、具象化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二)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

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启发和阐释,同时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学生的“参与率”“抬头率”“点头率”,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创新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设计,设置问题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特点,嵌入社会关注的、学生关心的问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优化分众式团队化教学环境,分众时注重于异质分组,在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学习,同时教师要加强督促、引导,让每一个学生有效参与小组讨论,促使团队成员形成学习共同体;拓展案例式数字化教学路径,教师在梳理、总结、点评学生课堂讨论形成的结论时,做到有的放矢,以数字化案例印证教学基本结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三)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的重要路径。创新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设计,无论是教学专题、教学主题,还是在设计教学问题时,都要把理论置于社会历史、现实生活、学生实际之中,实事求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为学生解疑释惑;优化分众式团队化教学环境,以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以互动学习交流问题,以生动实践诠释问题,求真务实,在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中,不断增强学习的获得感;拓展案例式数字化教学路径,以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主流全媒体平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上闪亮的历史坐标、鲜活的时代故事、真实的新闻报道,触动学生、感动学生、感染学生,以文化人,在思想碰撞、人机互动中,实现历史、现实、未来相互贯通。

总之,在坚持针对性和吸引力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基础上,从“三式三化”三个维度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对推动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案例数字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